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集部 > 总集 > 香艳丛书 >

十眉谣

十眉谣

  (清)钱塘徐士俊野君 撰

  小引

  古之美人,以眉著者得四人焉。曰庄姜、曰卓文君、曰张敞妇、曰吴绛仙。庄姜螓首蛾眉;文君眉如远山;张敞为妇画眉;绛仙特赐螺黛。由今思之,犹足令人心醉而魂消也。然庄与卓质擅天生,而张与吴兼资人力,二者不知为同为异。春秋之世,管城子尚未生,庄姜之眉自非画者。第不知文君当日亦复画眉否。汉梁冀妻孙寿作愁眉,啼妆龋齿,笑折腰步,京都人咸争效之。其后,卒以兆乱眉之所系如此。大丈夫苟不能干云直上,吐气扬眉,便须坐绿窗前,与诸美人共相眉语,当晓妆时日为染螺子黛,亦殊不恶。而乃俱不可得唯日坐愁城中,双眉如结,颦蹙不解,亦何惫也。西湖徐野君先生,风流倜傥,为文士中白眉所著。《十眉》《十髻》两谣摹写尽致。点染生姿,捧读一过,今人喜动眉宇,手不忍释,乃知名士悦倾城,良非虚言也。先生著作颇富,其《雁楼集》久已传播艺林。予生晚不获。登其堂,而浮太白,以介眉寿。仅从遗集中睹其妙制耳,前辈风流可复见耶。 心斋张潮撰

  十眉谣

  一、鸳鸯

  鸳鸯飞,荡涟漪;鸳鸯集,戢左翼。年几二八尚无良,愁杀阿侬眉际两鸳鸯。

  二、小山

  春山虽小,能起云头;双眉如许,能载闲愁。山若欲雨,眉亦应语。

  三、五岳

  群峰参差,五岳君之;秋水之纹波,不为高山之峨峨。岳之图可取负,彼眉之长莫频皱。

  四、三峰

  海上望三山,缥缈生烟采。移作对面观,光华照银海。银海竭,三峰灭。

  五、垂珠

  六斛珠,买瑶姬。更加一斛余,买此双蛾眉。借问蛾眉谁与并,犹能照君前后十二乘。

  六、月棱

  不看眉,只看月。月宫斧痕修后缺,才向美人眉上列。

  七、分梢

  画山须画双髻峰,画树须画双丫丛,画眉须画双剪峰。双剪峰,何可拟。前梅梢,后燕尾。

  八、烟涵

  眉,吾语汝,汝作烟涵,侬作烟视。回身见郎旋下帘,郎欲抱,侬若烟然。

  九、拂云

  梦游高唐观,云气正当眉,晓风吹不断。

  十、倒晕

  黄者檀,绿者蛾,晓霞一片当心窝。对镜绾约覆纤罗,问郎晕澹宜倒麽。

  附十髻谣

  凤髻(周文王时一名步摇髻)

  有发卷然,倒挂么凤。侬欲吹箫,凌风飞动。

  近香髻(秦始皇时)

  香之馥馥,云之鸟鸟。目然天生,膏沐何须。

  飞仙髻(王母降武帝时)

  飞仙飞仙,降于帝前。回首髻光,为雾为烟。

  同心髻(汉元帝时)

  桃叶连根,发亦如是。苏小西陵,歌声相似。

  堕马髻(梁冀妻)

  盘盘狄髻,堕马风流。不及珠娘,轻身坠楼。

  灵蛇髻(魏甄后)

  春蛇学书,灵蛇学髻。洛浦凌波,如龙飞去。

  芙蓉髻(晋惠帝时)

  春山削出,明镜看来。一道行光,花房乍开。

  坐愁髻(隋炀帝时)

  江北花荣,江南花歇。发薄难梳,愁多易结。

  反绾乐游髻(唐高祖时)

  乐游原上,草软如绵。婀娜鬟多,春风醉眠。

  闹扫妆髻(唐贞元时)

  随意妆成,是名闹扫。枕畔钗横,任君颠倒。

  跋

  美人妆饰古今异。尚古人涂额以黄,画眉以黛。额之黄,殊不雅观,今人废之。良是第不如黛之色。浅深浓淡何若?大抵当如佛头青。然古又有纷白、黛绿之云,则是黛为绿色数寸之面,五色陆离,由今思之,亦殊近怪,岂古人司空见惯,遂觉其佳而不复以为异耶?噫!古之眉不可得而见矣,所可见者,今之眉耳。余意画眉之墨宜陈不宜新,陈则胶气解也。画眉之笔宜短不宜长,短则与纤指相称,且不致触于镜也。鄙见如此,安能起野君于九泉而质之。 心斋居士题

  【附录】

  徐士俊[约公元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原名翽,字三有,号野君,仁和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思宗崇祯中前后在世。生平无考。工杂剧,所撰多至六十余种,佳者欲与王、关、马、郑抗手。今存《洛水丝》及《春波影》各一本于《盛明杂剧》中。《四库总目》有《尺牍新语》二十四卷,系士俊与汪淇所共撰。

《香艳丛书》 相关内容:

前一:补花底拾遗
后一:闲情十二怃

查看目录 >> 《香艳丛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