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白云山

输入历史地名:

白云山

①又作插汉和邵、察罕和硕。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南。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5喀尔喀右翼部:“旗北三十里有白云山,蒙古名察罕和硕。”

②在今安徽泾县西南。《方舆纪要》卷28泾县:白云山“在泾县西南七里。下临白云潭。旧产茶入贡,今废”。

③在今浙江平阳县西南境,与苍南县接界。《清一统志·温州府》:白云山“在平阳县西南百里,与雁荡相接,高出云表,中有涧,阔数十步,游者援藤而进,名曰藤道。上有玉帘瀑泉、寒瀑泉,飞淙溅沫,最为奇胜”。

④在今江西高安县西北。《舆地纪胜》卷27瑞州:白云山“在高安县西北七十里。下有超果寺。山东西有涧,皆有瀑布水。柳州教授孙伯温有记,谓之小麻姑”。

⑤在今福建连城县东南百里。明《寰宇通志》卷47汀州府:白云山“在连城县南,峻嶒叠秀,高插云汉,时有白云覆顶,故名”。

⑥一名棋盘山。即今福建闽清县西北棋盘山。《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闽清县“鼎峰山”条:“又西曰白云山,山势最高,林木蓊蔚,白云吞吐”,故名。《清一统志·福州府一》:白云山“一名棋盘山, 中有仙峰巨石”。

⑦在今山东日照市西南。《清一统志·沂州府一》:白云山“在日照县西南三十里。《县志》:冈岭四合,西偏缺处,竹木参差”。

⑧在今河南兰考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47兰阳县:白云山“山下有张良洞,山东南即张城山。周围三里,厥势如城”。

⑨在今湖北蕲春县北。《舆地纪胜》卷47蕲州:白云山“在城(今蕲春县北蕲水南岸)北四里。自旦及暮尝有白云缭绕其上。隋时建塔寺其上”。《方舆纪要》卷76蕲州:蕲春废县,“《城邑考》……景定四年蒙古据白云山,州将王益迁州治麒麟山”。

⑩在今湖北嘉鱼县南。《清一统志·武昌府一》:白云山“在嘉鱼县南十里。一名白面山。山石皆白”。

(11)在今湖南醴陵市东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0醴陵县:白云山“山势屹立,云气尝覆其巅”。

(12)即邪薑山。在今湖南邵东县东南,接衡阳、祁东二县界。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

(13)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2桂阳县:白云山“高耸磅礴,周二三百里。顶有石岩,旁有九曲池,四时云气常暗,晴霁登望, 广、韶、郴、桂,咸在目中”。

(14)在今湖南黔阳县南。《方舆纪要》卷81黔阳县“金龙山”条下:“白云山在县(治今黔城镇)东六十里。高二十里。白云尝绕其上。”

(15)在今广东广州市北郊。《舆地纪胜》卷89广州:白云山“在景泰山之东绝高处”。《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南海县:白云山在“府北十五里。山高耸,上多白云。有九龙泉,流为大小水帘洞,又北为虎头岩,岩麓有宝象峰。折而西南五里曰栖霞山,一名景泰云峰山。景泰,六朝时僧名也。下有太霞、玉虹诸洞,又有滴水岩、聚龙冈,其东北六里为蒲涧, 皆白云之胜也。《郡志》:府境名山曰白云”。今辟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为广州市游览胜地。

(16)亦名笔山。在今四川梁平县西。《舆地纪胜》卷179梁山军:白云山“去军西一百里。平地突出,奇峰如笔,亦号笔山。丞相张无尽有诗云:‘白云山上揖世尊,各以愿力济群生”。

(17)在今贵州长顺县东北。《清一统志·贵阳府》:白云山“在广顺州(治今广顺镇)东三十里。万山环列,每旦有白云从山顶起,因名”。清檀萃《黔囊》:“白云山在贵阳城南七十里。明建文帝遯迹之所。上有罗永庵。”建文帝题诗于壁。

(18)在今陕西佳县南。《方舆纪要》卷57葭州:白云山“在州南五里”。《清一统志·榆林府一》:白云山“石洞峥嵘重叠,为中州名胜”。山上有白云山庙。

(19)在今蒙古国东南苏赫巴托省北部克鲁伦河南。金幼孜《北征录》:明永乐八年(1410)五月,“发顺安镇,行十余里,山多白云,上召指示前山曰‘此即名白云山’……度一山冈,遥见胪朐河”。《方舆纪要》卷45:白云山“亦在漠北。《一统志》:永乐八年,六军营于此。时四山云气洁白如练,因赐今名”。


(1)在福建省福安市西北。绵延数百里。主峰缪仙峰海拔 1448 米,为闽东沿海第一高山。有泉名“天池”,池内清泉流溢,产异草“午时莲”,又称“豆蔻草”,能治高血压和妇科病。西南麓九龙洞,洞中有洞,似无数龙蛇穿引其间。洞上部岩壁陡峭,一条瀑布从上跌落,倾入岩底,洞内潭水深不可测。附近牛山“银坑洞”,相传明成化年间开采银矿盛极一时,有“三千挑粮客,四万掘银人”之说。今洞犹存。山北晓阳村是南宋爱国诗人谢翱(1249—1295)的祖居地。村中心的“太后公厅”,为纪念乡人、闽王王审知皇后谢贵娘而建。民俗以农历六月初一为“进香节”,畲族男女聚会对歌,通宵达旦。山麓坦洋村是著名“坦洋工夫茶”的发祥地。(2)在江西省泰和、吉安、兴国三县市交界处。海拔820米。顶峰西面石岩下有座古庙,前后两栋相连,中有天井。分上下两层,楼下是片石结构,楼上是木板隔榻,三面有吊楼。1931年5月16日,朱德、毛泽东在此指挥了第二次反“围剿”战斗的第一仗,敌二十八师全军覆没,为粉碎第二次“围剿”奠定了胜利的基础。(3)又称白云寺。在湖南省保靖县城西。平均海拔900米,主峰白云峰海拔 1320 米。为县最高峰。冬春两季山上白云缭绕,大雾茫茫,故名。主要由石灰岩和砂页岩构成。资源丰富,盛产松、杉、竹、油茶。矿藏有煤、铅等。山上建有畜牧场。“白云岚针”为全国名茶之一。(4)在广东省广州市北郊。由三十多座山峰组成。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峰顶常有白云飘绕,故名。登摩星岭顶,广州全景,历历在目。是广州有名的风景胜地,历史上“羊城八景”中的“白云晚望”、“蒲涧濂泉”、“景泰僧归”,都在此山。有滴水岩、云岩、“白云晚望”、“天南第一峰”、明珠楼、水月阁、蒲涧、九龙泉、百花冢等古迹胜景。建国后,在摩星岭南北两面,分别辟山顶公园和山北公园,又辟双溪旅舍、白云山庄、松涛别院等旅舍。南麓的麓湖也辟为麓湖公园。西麓有白云山机场。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5)又称大云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东北。为两广界山,亦为梧州山城东北屏障。海拔367米,山体陡峻,为寒武系变质砂页岩组成。盘山公路直达山顶,为旅游观光胜地。有电视转播站、云峰亭、龙泉飞瀑、古炮台、伏虎岩、观光亭等名胜古迹。俯瞰可见山城全景,西江、桂江交叉汇合,奔流东去,汇合口处称鸳鸯江,清浊相间,举世无双。(6)在贵州省长顺县广顺东20千米处。主峰海拔 1436 米。山顶方广百亩,常有白云覆罩,阴晴不散,故名。又谓山形如螺拥,一称螺拥山。这一带层峦叠嶂,林木蓊翳,远望白云山,不觉其高,登山始见群峰环拥,尽在足下。山中蚊蚋不生,盛暑不热,隆冬少寒。远近闻名的罗永庵,架阁二重。相传明建文帝逊位逃至西南,由滇入黔后居此。庵内有建文题壁诗三首,广顺州知州韩之屏汇刊于石。


【检索白云山 ==>】 古籍全文检索:白云山     全站站内检索:白云山

平舆县
平鼻岭
平镇
平潮镇
平潭厅
平潭县
平潭城
平豫县
平襄县
平彝县
平麓城
平壤城
灭怯思城
灭渡桥
东八里堡
东人山
东三省
东三铺
东土
东土默特旗
东下冯遗址
东下密城
东大寺
东大食海
东上洛郡
东上旗
东小江
东小江水
东山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