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地名 >

宿州市

输入历史地名:

宿州市

在安徽省最北部。面积9787平方千米。人口593.1万(市辖区171.8万)。辖埇桥区和砀山、萧县、灵璧、泗县4县。市人民政府驻埇桥区。秦置苻(符)离、蕲二县,治所分别在今老苻离集和蕲县集。唐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治埇桥(即今宿州)。据《宿县志》载:“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因埇桥“扼汴水咽喉,当南北要冲”,故置宿州,宿州之名始此。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曾设宿州防御使。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苻(符)离、蕲二县均废入宿州。元属归德府,明、清属凤阳府。1912年改宿州为宿县。1914年属淮泗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专员公署驻此。1950年县城曾设宿城市。1952年属安徽省宿县专区。1953年宿城市并入宿县。1956年属蚌埠专区。1961年复属宿县专区(1971年改地区)。1979年析宿县城关镇及城郊、城西之一部置宿州市(县级),属宿县地区。1992年宿县并入宿州市。1998年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原县级宿州市改设埇桥区;原宿县地区所辖灵璧、砀山、萧、泗四县划入宿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境内有大小河流七十多条,分别属于黄、淮两大水系。有新汴河、濉河、沱河、奎河、浍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甘薯为主,其中小麦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素有“一麦抵三秋”之说。并产棉花、芝麻、油菜籽、花生、酥梨、葡萄、苹果等。矿产有煤、铁、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工业主要有采矿、纺织、机械制造、化工、塑料、粮食加工等。京沪铁路,104、 206、 310国道,合徐高速公路经此。新汴河常年通航。名胜古迹有涉故台(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旧址)、扶疏亭、萧县皇藏峪、灵璧虞姬墓、砀山燕喜台等。


【检索宿州市 ==>】 古籍全文检索:宿州市     全站站内检索:宿州市

篁墩
箭上守捉城
箭上里
箭长河
箭州
箭杆场
箭板场
箭岭
箭竿山
箭眉山
箭捍岭关
箭笴山
箭筈山
箭筈关
箭筈坞
箭筈岭
箭港水
箭楼山
箭滩渡
篆水
篆甲
牖里
儋耳
儋耳县
儋耳郡
儋州
儋州千户所
儋县
皞林口
皛然山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