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

>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005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五卷目录
 经籍总部汇考五
  宋二徽宗一则 崇宁四则 大观三则 致和四则 宣和五则 钦宗靖康一则
  高宗绍兴十二则 孝宗乾道一则 淳熙七则 宁宗嘉定二则 理宗端平一则 淳佑
  一则 景定一则 度宗咸淳二则 瀛国公德佑一则

  金太祖天辅一则 太宗天会三则 熙宗天眷一则 废帝天德一则 正隆一则 世
  宗大定八则 章宗明昌三则 承安二则 泰和一则 卫绍王大安一则 宣宗兴定一
  则 哀宗正大二则

  元太宗三则 世祖中统一则 至元十二则 成宗元贞一则 大德一则 武宗至大
  二则 仁宗皇庆一则 延佑四则 英宗至治一则 泰定帝泰定二则 文宗天历一则
   至顺一则 顺帝元统二则 至正七则

经籍典第五卷

经籍总部汇考五

宋二

徽宗   年,诏求秘书。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艺文志》:徽宗时,更《崇文
总目》之号为《秘书总目》。诏购求士民藏书,其有所秘
未见之书足备观采者,仍命以官。且以三馆书多逸
遗,命建局以补全校正为名,设官总理,募工缮写。一
置宣和殿,一置太清楼,一置秘阁。自熙宁以来,搜访
补辑,至是为盛矣。

崇宁元年十二月丁丑,诏:诸邪说詖行非先圣贤之书,及元佑学术政事,并勿施用。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二年四月戊寅,追毁程颐出身文字,其所着书
令监司觉察。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崇宁年,诏民间镂板奇书,取上秘书省。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崇宁初,诏两
浙成都府路民间镂板奇书,令漕司取上秘书省。
崇宁四年三月乙丑,诏州县属乡聚徒教授者,非经
书、子、史毋习。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二年,诏国子监等官校本监书籍,转令礼部覆校。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大观二年,诏
大司成分委国子监太学辟雍等官,校本监书籍,候
毕,令礼部覆校。

大观三年九月,赐天下州学藏书阁名稽古。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四年,秘书监何志同请求访总目之外,别有异
书并借传写。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大观四年,秘
书监何志同言,汉志七略,凡为书三万三千九百卷,
隋所藏至三十七万卷。唐开元间,八万九千六百卷。
庆历间,常命儒臣集四库为籍,名曰崇文总目,凡三
万六百六十九卷。庆历去今未远也,按籍而求之,十
才六七。号为全本者,不过二万余卷,而脱简断编,亡
散阙逸之数浸多。谓宜及今,有所搜采,视旧录有未
备者,颁其名数于天下,选文学博雅之士,求访总目
之外,并借传写,或官给劄,即其家传之,就加校正,上
之策府。即从其请。

政和二年七月壬申,访天下遗书。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政和五年,幸秘书省,诏重行修展。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五年八月己酉,以秘书省为
明堂。 按《职官志》:政和五年四月,诏秘书省殿以右
文为名,改集贤殿修撰为右文殿修撰。是月,驾诣景
灵宫朝献,还幸秘书省。诏曰:延见多士,历览藏书之
府,祖宗遗文在焉,屋室浅狭,甚非称太平右文之盛,
宜重行修展。八月,诏秘书省移於新左藏库,以其地
为明堂。

政和七年,更《崇文总目》之号为《秘书总目》。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政和七年,诏类
集所访遗书,名曰《秘书总目》。 按《艺文志》:徽宗时,更
《崇文总目》之号为《秘书总目》。

按《玉海》:政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戊戌,校书郎孙觌
奏,四库书尚循崇文旧目,顷访求遗书总目之外,凡
数百家,几万余卷。请譔次增入总目,合为一卷。诏觌
及着作郎倪涛、校书汪藻、刘彦适譔次,名曰秘书总
目。

按《文献通考》:政和七年,校书郎孙觌言,太宗皇帝建
崇文院为藏书之所。景佑中,仁宗皇帝诏儒臣,即秘
书所藏编次条目所得书,以类分门,赐名崇文总目。
神宗皇帝以崇文院为秘书监,厘正官名,独四库书
尚循崇文旧目,顷因臣僚建言,访求遗书。今累年,所
得总目之外,凡数百家,几万余卷。乞依景佑故事。诏
秘书省官,以所访遗书讨论,撰次增入总目,合为一
书。乞别制美名,以更崇文之号。乃命觌及着作郎倪
涛、校书郎汪藻、刘彦通撰次,名曰秘书总目。按《玉海》:作刘彦

适,《通考》作彦通,并存备考

政和八年夏,滕康侯奏请分掌四部书与四库书。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政和八年四月二
十九日,滕康侯奏,秘阁四部书,秘书郎掌之。四库书,
校书郎正字掌之。

宣和二年,立定秘书省员额。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宣和二年,立定
秘书省员额:监、少监、丞并依元丰旧制,着作郎以四
员为额,校书郎二员,正字四员。

宣和四年,诏置补完校正文籍局,录三馆书。又令郡
县访遗书。

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四年夏四月丙午,诏置补完
校正文籍局,录三馆书置宣和楼及太清楼、秘阁。又
令郡县访遗书。 按《艺文志》:徽宗时,诏购求士民藏
书,其有所秘而未见之书足备观采者,仍命以官。且
以三馆书多遗逸,命建局以补全校正为名,设官总
理,募工缮写。一置宣和楼,一置太清楼,一置秘阁。自
熙宁以来,搜访补缉,至是为盛矣。

按《文献通考》:宣和初,提举秘书省官建言,置补写御
前书籍所于秘书省,搜访天下之书,以资校对。以侍
从官十人为参详官,余官为校勘官,进士以白衣检
阅者数人。及年,皆命以官。四年四月,诏曰:朕惟太宗
皇帝庇宁区宇,作新斯文,屡下诏书,访求亡逸册府
四部之藏。庶几乎古,历岁浸久,有司玩习,多致散缺,
私室所秘,世或不传。可令郡县谕旨,访求士民,以家
藏书所在自陈,不以卷帙多寡,先具篇目申提,举秘
书省以闻。听旨迭进,可备收录。当优与支赐。或有所
秘未见之书,有足观采,即命以官,议加崇奖。其书录
竟给还。若率先奉行,访求最多,州县亦具名闻,庶称
朕表章阐绎之意。又诏曰:三馆图书之,历岁滋久,
简编脱落,字画讹舛。校其卷帙,尚多遗逸。甚非所以
示崇儒石文之意。乃命建局,以补全校正文籍为名,
议官总理,募工缮写。一置宣和楼,一置太清楼,一置
秘阁。俾提举秘书省官兼领,凡所资用,悉出内帑,毋
费有司,庶成一代之典。三诏同日而下,四方奇书自
是间出。

宣和五年,提举秘书省言:搜访士民家藏书籍,乞褒
赏张颐、李东等。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宣和五年二
月,提举秘书省言,有司搜访士民家藏书籍,悉上送
官参校有无,募工缮写,藏之御府。近与三馆参校,荣
州助教张颐所进二百二十一卷,李东一百六十二
卷,皆系阙遗,乞加褒赏。诏颐赐进士出身,东补迪功
郎。

宣和六年春正月戊午,置书艺所。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宣和七年,提举秘书省言:王阐张宿等家藏书,校勘
悉善本。诏阐补承务郎宿补迪功郎。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宣和七年,提
举秘书省又言,索到王阐张宿等家藏书,以三馆秘
阁书目比对所无者,凡六百五十八部,二千四百一
十七卷。及集省官校勘悉善本,比前後所进书数稍
多。诏阐补承务郎,宿补迪功郎。

钦宗靖康二年四月,二帝北狩,金人悉取太清楼秘阁三馆书、天下州府图以去。

按《宋史·钦宗本纪》:靖康二年四月庚申朔,金人以帝
及皇后、太子北归。凡法驾、卤簿,皇后以下车辂、卤簿,
冠服、铜人、刻漏,古器、景灵宫供器,太清楼秘阁三馆
书、天下州府图及官吏、人、内侍、技艺、工匠、娼优,府库
畜积,为之一空。 按《艺文志》:尝历考之,始太祖、太宗、
真宗三朝,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万九千一百四十
二卷。次仁、英两朝,一千四百七十二部,八千四百四
十六卷。次神、哲、徽、钦四朝,一千九百六部,二万六千
二百八十九卷。三朝所录,则两朝不复登载,而录其
所未有者。四朝於两朝亦然。最其当时之目,为部六
千七百有五,为卷七万三千八百七十有七焉。
按《文献通考》:至靖康之变,散失莫考。今见于着录,往
往多非曩时所访求者,凡一千四百四十三部,二万
五千二百五十四卷。

高宗绍兴元年,始置秘书省,再改定《崇文总目》。

按《未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渡江後,制作未
遑。绍兴元年,始诏置秘书省权,以秘监或少监一员,
丞、着作郎佐各一员,校书、正字各二员为额。续又参
酌旧制,校书郎、正字召试学士院而後命之。自是采
求阙文,补缀漏逸,四库书略备。即秘书省复建史馆,
以修《神宗》、《哲宗实录》,选本省官兼检讨、校勘,以侍从
官充修撰。

按《玉海》:绍兴初,再改定崇文总目,秘省续编四库阁
书。

绍兴二年二月,诏求图籍,四月,校御府书籍。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绍兴二年二月甲
子,诏平江守臣访求图籍。四月,诏分经史子集四库,
分官日校。四月乙亥,初命馆职校御府书籍。先是秘
书少监王昂言,本省御府书籍四百九十二种,今又
有曾旼家藏书二千六百七十八卷,欲分定四库,分
官日校二十一板。从之。《会要》:四月十四日

绍兴三年,诏四方求遗书。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绍兴三年四月二
十一日,刘岑请诏四方求遗书。从之。

绍兴五年,诏以王居正三经辨学七卷送秘书省,令
杨时家抄录三经义辨以进。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绍兴五年六月三
日己巳,起居郎朱震言,故龙图学士杨时所着三经
义辨,请令本家抄录,投进书目。三经义辨十卷,辨王
安石书诗周礼三经义之失。是岁三月庚子,王居正
进辨学七卷四十二篇,诏送秘省。

绍兴七年,赐秦桧等经史传记。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绍兴七年九月二
十三日戊寅,赐御书秦桧《羊祜传》,沈与求车攻诗,吕
颐浩乐毅论,向子諲孝经兰亭记。

绍兴九年九月七日,诏索善本校对镂板。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云云。

绍兴十二年,帝写经史毕。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绍兴十二年十二
月庚辰,上曰:朕一无所好,惟阅书作字,自然无。《尚
书》《史记》《孟子》写毕,《尚书》写两过,《左传》亦节一本。
绍兴十三年二月,出御书经史,宣示馆职,颁于天下。
州学,七月,诏求遗书,十月,诏广行访募,十二月,建秘
书省。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三年七月甲子,诏求遗书。
十二月癸巳,建秘书省。按《职官志》:绍兴元年置秘书省。《本纪》作十三年建秘书省。
未知孰是,并存备考
按《艺文志》:靖康之难,宣和、馆阁之储荡然
靡遗。高宗移跸临安,乃建秘书省於国史院之右,搜
访遗阙,屡优献书之赏,於是四方之藏,稍稍复出,而
馆阁编缉,日益以富矣。当时类次书目,得四万四千
四百八十六卷。 按《职官志》:绍兴十三年,诏复每岁
曝书会。是冬,新省成,少监游操援政和故事,乞置提
举官,遂以授礼部侍郎秦熹,令掌求遗书,仍铸印以
赐。置编定书籍官二人,以校书郎、正字充。

按《玉海》:绍兴十三年二月,出御书《左氏春秋》,及《左记
列传》於秘书省,宣示馆职观毕,皆作诗以进。六月,内
出御书经书。九月四日,上谕辅臣曰:学写字不如便
写经书,不惟可以学字,又得经书不忘。既而尚书委
知临安府张澄刊石,颁诸州学。 又颁御书《孝经》《周
官》《中庸》《羊祜传》于天下州学。十月九日一云九月二十九日
访广行,访募法汉氏之前,规精校遗亡。按开元之旧
目。

按《文献通考》:高宗临江,书籍散佚,献书有赏,或以官。
故家藏者,或命就录,鬻者悉市之。乃诏分经史子集
四库,仍分官日校。又内降诏,其诏曰:国家用武开基,
右文致治。藏书之盛,视古为多。艰难以来,网罗散失,
而十不得其四五。令监司郡守,各谕所部,悉上送官。
多者优赏。又复置补写所,令秘书省提举赏求遗书。
诏定献书赏格,自是多来献者。

绍兴十四年五月,复置补写所,七月,幸秘书省。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四年秋七月丙子,幸秘书
省。本纪居前故不复按月编次

按《玉海》:绍兴十四年五月二十八日戊寅遵熙宁七
年之制复置补写所

绍兴十五年十一月,博士王之望,请以群经义疏雕
板。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绍兴十五年十一
月,博士王之望请群经义疏,未有板者。令临安府雕
造。

绍兴十六年五月,出御书经传,宣示馆职石立于
太学,七月,立献书赏格,九月,吴沆进群经正论,十一
月,复置御书院。

按《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六年十一月癸未,复置御
书院。本纪居前故不复按月编次

按《玉海》:绍兴十六年五月,出御书《春秋》《左传》,皆就本
省,宣示馆职作诗以进。上又书《论语》《孟子》,皆石立
于太学首善阁,及大成殿後三礼堂之廊庑。七月乙
酉,陈泰初进神哲御集百有十八册。上谕大臣,令立
定赏格,重则进官,轻则赐帛。壬辰,提举秘书省秦熹
立定献书赏格,诏镂板行下。九月,吴沆进群经正论
四卷。
绍兴十七年,集秘省阙书目录为求书阙记。

按《宋史·高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绍兴十七年,郑樵
按秘书所颁阙书目录,集为求书阙记七卷,外记十
卷,又总天下古今书籍,分类为群玉会记三十六卷。
徐士龙编求书补阙一卷,中兴书目有嘉佑搜访阙
书目,绍兴求书阙记。

孝宗乾道九年,诏胡铨以所写四经解投进。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乾道九年闰正月
二十三日,敷文直学士胡铨言圣训,令臣进所解诸
经。今先缮写《周易》、《周礼》、《礼记》、《春秋》四经解。诏令投进。

淳熙二年,诏以史馆所藏秘书,悉付秘阁。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淳熙二年五
月,以史馆所藏天文历算阴阳术数兵法之书,凡五
千十二卷,天文图画一百十四卷,悉付秘阁。

淳熙四年,于太学建阁,奉安石经,以少监陈騤言编
撰书目。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淳熙四年二月十
九日,诏知临安府赵磻老於太学建阁,奉安石经寘
碑石於阁下,墨本於阁上,以光尧石经之阁为名。朕
当亲写。参政茂良等言,自昔帝王,未有亲书经传至
数千万言者。不惟宸章奎画,照耀万世,崇儒重道至
矣。上曰:太上字画天纵,冠绝古今。五月二十四日,磻
老奏阁将就绪其石经,《易》《诗》《书》《春秋》《左氏传》《论语》《孟
子》外,尚有御书《礼记》《中庸》《大学学记》《儒行经解》五篇,
不在太学石经之数。令搜访旧本,重行摹勒,以补礼
经之阙。从之。六月十三日,御书光尧御书石经之阁,
牌赐国子监。百官请观视,从之。十月,少监陈騤等上
言,乞编撰书目。 又云:陈騤编馆阁,录载秘阁诸库
书目,御札六百七轴,三十五册,五道,太上圣政六十
一册,日历一千二册,并藏阁上经史子集四类一万
三千五百六卷,三千九百五十八册,分两库。御前书
经史子集四类,二千五百二卷,六百十四册,四库书
经史子集二万三千五百八十三卷,六千五百十二
册,续搜访库经史子集二万三千一百四十五卷,七
千四百五十六册,诸州印板书六千九十八卷,一千
七百二十一册。

淳熙五年六月,上中兴馆阁书目,九月,幸秘书省观
图书,诏印书目进入。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淳熙五年六月九
日,上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序例一卷。序例凡五十五条
五十二门,计见在书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较崇
文所载多一万三千八百十七卷。复参三朝史志,多
八千二百九十卷,两朝史志多三万五千九百九十
二卷。闰六月十日,令浙漕司摹板。九月十二日壬申,
幸秘书省观图书,宴右文殿。十四日,诏秘省印馆阁
书目,以二十部进入。先是,三月,騤等言庆历元年崇
文总目成。参政王举正上言,今书目成书,宜於参政
过局日,观阅投进。从之。

按《文献通考》:淳熙五年,书目成。

淳熙六年,阎苍舒请以秘省书目,参对缮写。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淳熙六年六月二
十七日,吏部侍郎阎苍舒请秘省录见有书目,送四
川制置司参对官,书目录缮写,上之。

淳熙七年五月,申饬书坊擅刻书籍之禁。

按《宋史·孝宗本纪》云云。

淳熙八年,赐吴益王府经史子集各一帙。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淳熙八年四月五
日,诏国子监印经史子集各一帙,赐吴益王府,从教
授刘光祖请也。

淳熙十三年,莫叔光请参对书目,有未收之书,移文
取索。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淳熙十三年九月
二十五日,秘书郎莫叔光,请诏诸路监司守臣各上
书目,以馆阁书目参对,有未收之书,移文取索。从之。

宁宗嘉定三年,编次御制札目录。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云云。

嘉定十三年,诏张攀等续书目。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艺文志》:宁宗时续书目,
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视《崇文总目》,又有加
焉。

按《中兴馆阁续书目》:秘书丞张攀等,乞编新目,以续
前书得书七百五十二家,八百四十五部,凡一万四
千九百四十三卷。嘉定十三年四月,上。

按《文献通考》:嘉定十三年,以四库之外书,复充斥。诏
秘书丞张攀等续书目,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
卷,而太常太史博士之藏诸郡诸路刻板,而未献者,
不预焉。盖自绍兴至嘉定承平百载,遗书十出八九,
着书立言之士又益众,往往多充秘府。绍定辛卯,火
灾,书多阙。今据书目、续书目,及搜访所得嘉定以前
书,诠校而志之。

=理宗端平二年,诏陈均编《长编》,陈文蔚着《尚书解》,并

=
补迪功郎。

按《宋史·理宗本纪》:端平二年三月,诏太学生陈均编
《宋长编纲目》,进士陈文蔚着《尚书解》,并补迪功郎。

淳佑十一年六月,诏求遗书辟校勘检阅等官。十一月,诏陈忠献书籍,赐官一转。

按《宋史·理宗本纪》:淳佑十一年六月乙巳,诏求遗书
并山林之士有着述者,许上进。十一月己酉,诏陈忠
献书籍,赐官一转。

按《玉海》:淳佑十一年六月,秘书省言,乞辟校勘检阅
等官,仍下诸路漕司所部州县,应有印本书籍,解赴
册府,以补四库之阙。及故家巨族,必有遗书,山林名
儒,岂无着述。许令投进,照格推赏。从之。

景定元年,太子行册礼,讲官讲经史。

按《宋史·理宗本纪》不载。 按《度宗本纪》:景定元年六
月壬寅,立为皇太子,赐字长源,命杨栋、叶梦鼎为太
子詹事。七月丁卯,太子入东宫。癸未,行册礼。时理宗
家教甚严,鸡初鸣问安,再鸣回宫,三鸣往会议所参
决庶事。退入讲堂,讲官讲经,次讲史,终日手不释卷。
将晡,复至榻前起居,率为常。理宗问今日讲何经,答
之是,则赐坐赐茶;否,则为之反覆剖析;又不通,则继
以怒,明日须更覆讲。

度宗咸淳六年六月,诏《太极图说》、《西铭》、《易传序》、《春秋传序》,天下士子宜肄其文。

按《宋史·度宗本纪》云云。

咸淳十年,经筵官进读《大学衍义》、《资治通监》、《纲目》,赐
秘书省御筵。

按《宋史·度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咸淳甲戌,表题代
经筵官为进读《大学衍义》、《资治通监纲目》终篇,谢赐
笏带鞍马香茶,并赐秘书省御筵。

瀛国公德佑二年,元使者入临安,收图书。

按《宋史·瀛国公本纪》:德佑二年二月辛酉,大元使者
入临安,封府库,收史馆、礼寺图书。 按《艺文志》:宁宗
时续书目,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视《崇文总
目》,又有加焉。自是而後,迄於终祚,国步艰难,军旅之
事,日不暇给,而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以文学为务,
大而朝廷,微而草野,其所制作、讲说、纪述、赋咏,动成
卷帙,絫而数之,有非前代之所及也。虽其间鈲裂大
道,疣赘圣谟,幽怪恍惚,琐碎支离有所不免,然而瑕
瑜相形,雅郑各趣,譬之万派归海,四渎可分,繁星丽
天,五纬可识,求约於博,则有要存焉。宋旧史,自太祖
至宁宗,为书凡四。志艺文者,前後部帙,有亡增损,互
有异同。今删其重复,合为一志,盖以宁宗以後史之
所未录者,仿前史分经、史、子、集四类而条列之,大凡
为书九千八百十九部,十一万九千九百七十二卷
云。

太祖天辅五年十一月,诏:克中京,先发所得图书文籍,赴阙。

按《金史·太祖本纪》:天辅五年十一月戊申,诏曰:若克
中京,所得礼乐仪仗图书文籍,并先次津发赴阙。

太宗天会元年十一月,试经义进士。

按《金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金设科皆因辽、
宋旧制,有词赋、经义、策论、律科、经童之制。其试词赋、
经义、策论中选者,谓之进士。律科、经义中选者,曰举
人。经义进士,试所治一经义、论策各一道。其设也,始
于天会元年十一月,时以急欲得汉士以抚辑新附,
初无定数,亦无定期,故二年二月、八日凡再行焉。
天会五年四月,以宋图书,北还。

按《金史·太宗本纪》:天会五年四月丙戌,宗翰、宗望以
宋二帝归。图书事不载。 按《宗翰传》:天会五年四月,
以宋二主及其宗族四百七十余人及珪璋、宝印、衮
冕、车辂、祭器、大乐、灵台、图书,与大军北还。 按《刘彦
宗传》:彦宗谓宗望、宗翰曰:萧何入关,秋毫无犯,惟收
图籍。辽太宗入汴,载路车、法服、石经以归,皆令则也。
二帅嘉纳之。 按《文艺传序》:太宗继统,乃行选举之
法,及伐宋,取汴经籍图书,宋士多归之。

天会八年,上以七岁童子刘天骥,能诵七经,始有选
举经童之制。

按《金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经童制,凡士庶
子年十三以下,能诵二大经、三小经,又诵《论语》诸子
及五千字以上,府试十五题通十三以上,会试每场
十五题,三场共通四十以上,为中选。所贵在幼而诵
多者,若年同,则以诵大经多者为最。初,天会八年,太
宗以东平童子刘天骥,七岁能诵《诗》、《书》、《易》、《礼》、《春秋左
氏传》及《论语》、《孟子》,上命教养之,然後有选举之制。

熙宗天眷元年五月,诏以经义取士。

按《金史·熙宗本纪》:天眷元年五月己亥,诏以经义、词
赋两科取士。

废帝天德三年,置国子监,凡经史子书,皆自国子监印之,授诸学校。。

按《金史·废帝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金设科皆因辽、
宋制,有词赋、经义、策论、律科、经童之制。词赋、经义、策
论中选者,谓之进士。律科、经义中选者,曰举人。凡养
士之地曰国子监,始置于天德三年。凡经,《易》用王弼、
韩康伯注,《书》用孔安国注,《诗》用毛苌注、郑元笺,《春秋
左氏传》用杜预注,《礼记》用孔颖达疏,《周礼》用郑元注、
贾公彦疏,《论语》用何晏集注。邢昺疏,《孟子》用赵岐注,
孙奭疏,《孝经》用唐元宗注,《史记》用裴駰注,《前汉书》用
颜师古注。《後汉书》用李贤注,《三国志》用裴松之注,及
唐太宗《晋书》、沈约《宋书》,萧子显《齐书》、姚思廉《梁书》《陈
书》、魏收《後魏书》、李百药《北齐书》、令狐德棻《周书》、魏徵
《隋书》、新旧《唐书》、《五代史》,《老子》用唐元宗注疏,《荀子》用
杨倞注,《扬子》用李轨、宋咸、柳宗元、吴佖注,皆自国子
监印之,授诸学校。凡国子学生三年不能充贡,欲就
诸局承应者,学官试,能粗通大小各一经者听。

正隆元年,命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

按《金史·废帝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正隆元年,命以
《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始定为三年一辟。

世宗大定四年,诏以女直字译书籍颁行之。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大定四年,世宗
命颁行女直字所译经书。每谋克选二人习之。 按
《徒单镒传》:大定四年,诏以女直字译书籍。五年,翰林
侍讲学士徒单子温进所译《贞观政要》、《白氏策林》等
书。六年,复进《史记》、《西汉书》,诏颁行之。

大定九年,选诸路学生诣京师,教以古书。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欲兴女直学校,
猛安谋克内多择良家子为生,诸路至三千人。九年,
选异等者百人,荐於京师,廪给之。温迪罕缔达教以
古书,作诗、策,後复试,得徒单镒以下三十余人。 按
《徒单镒传》:选诸路学生三十余人,令编修官温迪罕
缔达教以古书,习作诗、策。镒在选中,最精诣,遂通契
丹大小字及汉字,该习经史。

大定十五年,诏译诸经。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徒单镒传》:大定十五年,
诏译诸经,着作佐郎温迪罕缔达、编修官宗璧、尚书
省译史阿鲁、吏部令史杨克忠译解,翰林修撰移剌
杰、应奉翰林文字移剌履讲究其义。 按《温迪罕缔
达传》:大定十五年,缔达迁着作佐郎,与编修官宗璧、
尚书省译史阿鲁、吏部令史张克忠译解经书。累迁
秘书丞。按《徒单镒传》作杨克忠,此作张克忠,并存俟考 按《移剌履传》:世宗
方兴儒术,诏译经史,擢国史院编修,兼笔砚直长。
大定十八年,金源郡王习经书,以完颜匡等侍读。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章宗本纪》:世宗大定十
八年,封金源郡王。始习本朝语言文字,及汉字经书,
以进士完颜匡、司经徐孝美等侍读。 按《完颜匡传》:
完颜匡,本名撒速。大定十九年,《本纪》作十八年,《传》作十九年,疑误
宗十余岁,显宗命詹事乌林答愿择德行淳谨、才学
该通者,使教章宗兄弟。阅月,愿启显宗曰:豳王府完
颜撒速、徐王府教读仆散讹可二人,可使教皇孙兄
弟。七月丁亥,宣宗、章宗皆就学,世宗诏匡、讹可俱充
侍读。寝殿小底驼满九住问匡曰:伯夷、叔齐何如人。
匡曰:孔子称夷、齐求仁得仁。九住曰:汝辈学古,惟前
言是信。夷、齐轻去其亲,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仁者
固如是乎。匡曰:不然,古之贤者行其义也,行其道也。
伯夷思成其父之志以去其国,叔齐不苟从父之志
亦去其国。武王伐纣,夷、齐马而谏。纣死,殷为周,夷、
齐不食周粟,遂饿而死。正君臣之分,为天下後世虑
至远也,非仁人而能若是乎。是时,世宗如春水,显宗
从,二人者马上相语遂後。显宗迟九住至,问曰:何以
後也。九住以对,显宗叹曰:不以女直文字译经史,何
以知此。主上立女直科举,教以经史,乃能得其渊奥
如此哉。称善者良久,谓九住曰:《论语》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汝不知不达,务辨口以难人。由是
观之,人之学、不学,岂不相远哉。

大定二十三年九月,命颁行所译经史子诸书。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二十三年九月己巳,译经所
进所译《易》、《书》、《论语》、《孟子》、《老子》、《扬子》、《文中子》、《刘子》及《新
唐书》。上谓宰臣曰:朕所以令译《五经》者,正欲女直人
知仁义道德所在耳。命颁行之。

大定二十六年三月,令猛安谋克皆先读女直字经
史然後承袭,选纳坦谋,嘉入东宫,教郓王琮、瀛王瑰
读书。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二十六年三月丁酉,以亲军
完颜乞奴言,制猛安谋克皆先读女直字经史然後
承袭。因曰:但令稍通古今,则不肯为非。尔一亲军麤
人,乃能言此,审其有益,何惮不从。 按《纳坦谋嘉传》:
大定二十六年,选入东宫,教郓王琮、瀛王瑰读书。
大定二十八年,复经义科,女直进士始于经内试以
论题。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大定二十八年,
复经义科上谕宰臣曰:女直进士惟试以策,行之既
久,人能预备,今若试以经义可乎。宰臣对曰:《五经》中
《书》、《易》、《春秋》已译之矣,俟译《诗》、《礼》毕,试之可也。上曰:大
经义理深奥,不加岁月不能贯通。今宜于经内姑试
以论题,当徐试经义也。

大定二十九年六月,诏试律科举人,委经义官出题
别试,八月,复经童科。

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章宗本纪》:大定二十九
年六月己丑朔,有司言: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
化之源,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委
经义试官出题别试,与本科通定去留为宜。从之。八
月辛巳,诏京、府、节镇、防御州设学养士。设经童科。
按《选举志》:二十九年,上谓宰臣曰:经童岂遽无其人,
其议复置。

章宗明昌元年,诏以群经出题,注宗本传,召试六经,童子刘住儿,赐本科出身。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章宗明昌元年
正月,言事者谓:举人四试而乡试似为虚设,固当罢
去。其府会试乞十人取一,可以群经出题,而注宗本
传。上是其言,诏免乡试,府试以五人取一,仍令有司
议外路添考试院,及群经出题之制。有司言:旧以《六
经》、《十七史》、《孝经》、《论语》、《孟子》、及《荀》、《子》、《老子》内出题,皆命
于题下注其本传。又谕有司曰:举人程文所用故事,
恐考试官或遽不能忆,误失人材,可自注出处,注字
之误,不在涂乙之数。 又云明昌元年,益都府申:童
子刘住儿年十一岁,能诗赋,诵大小六经,所书行草
颇有法,孝行夙成,乞依宋童子李淑赐出身,且加恩
诏。上召至内殿,试《凤凰来仪》赋、《鱼在在藻》诗,又令赋
《旱》诗,上嘉之,赐本科出身,给钱粟官舍,令肄业太学。
明昌五年春正月,购求书籍,三月,置弘文院,译写经
史。

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五年春正月丁酉,诏购求《崇
文总目》所阙书籍。三月戊子,置弘文院,译写经史。
按《百官志》:弘文院知院,从五品。同知弘文院事,从六
品。校理,正八品。掌校译经史。

明昌六年,命礼部令学官讲经,有司出题,减子史注
本传之制,命择经义进士为考试官。

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六年八月己巳,以温敦伯英
言,命礼部令学官讲经。 按《选举志》:明昌六年,言事
者谓:学者率恃有司注本传以示之,故不勉读书,乞
减子史注本传之制。又经义中选之文多肤浅,乞择
学官,及本科人充试官。遂命择前经义进士为众所
推、才识优长者为学官,遇差考试官之际,则验所治
经参用。词赋进士,题注本传,不得过五十字。

承安二年,宰相奏留经义进士冯璧校书。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冯璧传》:承安二年经义
进士,调莒州军事判官,宰相奏留校秘书。

承安五年正月,定经义取士数,是年,置校书郎二员,
校勘在监文籍,徒单镒乞取士问以经史故实。
按《金史·章宗本纪》:承安五年正月乙未,以尚书省言、
会试取策论、词赋、经义不得过六百人,合格者不及
其数,则阙之。 按《百官志》:秘书监校书郎一员,从七
品。专掌校勘在监文籍。承安五年置二员。 按《选举
志》:承安五年,太常丞郭人杰言,词赋举人,不得作别
名兼试经义。上敕宰臣曰:近已奏定,後场词赋经义
同日试之。若府会试更不令兼试,恐试经义者少,是
虚设此科也。别名之弊,则当禁之。 按《徒单镒传》:承
安五年,拜平章政事。镒上疏曰:教化之行,兴于学校。
今学者失其本真,经史雅奥,委而不习,藻饰虚词,钩
取禄利,乞令取士兼问经史故实,使学者皆守经学,
不惑于近习之靡,则善矣。

泰和元年,敕购遗书宜偿其价,置秘书郎二员,掌经籍图书,诏令取士经旨相参为问。

按《金史·章宗本纪》:泰和元年冬十月,敕有司:购遗书
宜偿其价,以广搜访。藏书之家有珍惜不愿送官者,
官为誊写。毕复还之,仍量给其值之半。 按《百官志》:
秘书监。着作局、笔砚局、书画局、司天台隶焉。监一员,
从三品。少监一员,正五品。丞二员,正六品。秘书郎二
员,正七品。通掌经籍图书。泰和元年秘书郎定为二
员。 按《选举志》:泰和元年,平章政事徒单镒病时文
之弊,言:诸生不穷经史,唯事末学,以致志行浮薄。可
令进士试策日,自时务策外,更以疑难经旨相参为
问,使发圣贤之微旨、古今之事变。诏为永制。

卫绍王大安二年,秘书监省校书郎一员。

按《金史·卫绍王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秘书监。校书
郎。承安五年二员,大安二年省一员。

宣宗兴定五年,赐经义进士王彪等以下十三人及第。

按《金史·宣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兴定五年,赐经
义进士王彪等以下十三人及第,上览其文,爱其辞
藻,嗟叹久之。

=哀宗正大元年五月甲辰,赐经义进士张介以下五人及第。

=
按《金史·哀宗本纪》云云。

正大三年八月,设益政院,备顾问,讲经史赵秉文进
经史诸书。

按《金史·哀宗本纪》:正大三年八月辛卯,设益政院于
内廷,以礼部尚书杨云翼为益政院说书官,日二人
直,备顾问。 按《百官志》:益政院。正大三年置于内廷,
以学问该博、议论宏远者数人兼之。日以二人上直,
备顾问,讲《尚书》、《通监》、《贞观政要》。名则经筵,实内相也。

按《赵秉文传》:改翰林院学士,同修国史,兼益政院

说书官。以上嗣德在初,当日亲经史以自裨益,进《无
逸直解》、《贞观政要》、《申鉴》各一通。

太宗五年,都元帅张柔取金秘府图书。

按《元史·太宗本纪》:五年春正月戊辰,崔立以南京降。
取图书事不载。 按《张柔传》:授保州等处都元帅,从
睿宗伐金。崔立以汴京降,柔於金帛一无所取,独入
史馆,取《金实录》并秘府图书。

太宗八年夏六月,立编修、经籍二所。

按《元史·太宗本纪》:八年夏六月,耶律楚材请立编修
所於燕京,经籍所於平阳,编集经史,召儒士梁陟充
长官,以王万庆、赵着副之。 按《耶律楚材传》:楚材请
收太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着等,使直
释九经,进讲东宫。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
人之道。置编修所於燕京、经籍所於平阳,由是文治
兴焉。

太宗九年,诏刘中历诸路考试经义。

按《元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太宗九年八月,
下诏命断事官术忽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
中,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
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以不失文义为中选。其中
选者,复其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得东平杨
英等凡若干人,皆一时名士,而当世或以为非便,事
复中止。 按《耶律楚材传》: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
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
易成也。帝曰:果尔,可官其人。楚材曰:请校试之。乃命
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
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考试,其主匿弗遣者死。
得士凡千三十人。

世祖中统四年,王鹗等请立国学,命师儒教习经书,俟其艺成,然後试用。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世祖四年九月,
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请:依前代立国学,选蒙古人
诸职官子孙百人,专命师儒教习经书,俟其艺成,然
後试用,庶几勳旧之家,人材辈出,以备超擢。

至元元年二月,敕儒士译写经书。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月辛亥,敕选儒士编修国史,译
写经书,起馆舍,给俸以赡之。

至元三年,徙平阳经籍所于京师,商挺等纂《五经要
语》以进。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三年十月丁丑,徙平阳经籍
所干京师。 按《商挺传》:至元三年,帝留意经学,挺与
姚枢、窦默、王鹗、杨果纂《五经要语》二十八类以进。
至元四年二月丁卯,改经籍所为弘文院,以马天昭
知院事。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五年十月,敕从臣录经书。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五年十月庚寅,敕从臣秃忽
思等录《毛诗》、《论语》、《孟子》。

至元十年春正月己未,禁阴阳图谶等书。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十二年二月,宋兵溃,得督府图书。九月,括江南
诸郡书及临安秘书省书。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二年二月丙辰,宋兵大溃,
得督府图籍符印。九月丙申,以玉昔帖木儿为御史
大夫。括江南诸郡书及临安秘书省《乾坤宝典》等书。

按《伯颜传》:宋军败。何玮、李庭等并舟深入,伯颜命

步骑左右掎之,追杀百五十余里,得船二千余艘,及
其军资器仗、图籍符印。

至元十三年二月丁未,诏谕临安收百司及宫中图
籍。丁巳,命焦友直括宋图籍。三月丁未,遣孟籍宋
图籍。十月丁亥,焦友直以临安图籍来上。是年,王积
翁以全闽八郡图籍来觐。

按《元史·世祖本纪》:二月丁未,诏谕临安新附府州司
县官吏士民军卒人等曰:百官有司、诸王邸第、三学、
寺、监、秘省、史馆及禁卫诸司,各宜安居。秘书省图书,
太常寺祭器、乐器、乐工、卤簿、仪卫,宗正谱牒,天文地
理图册,凡典故文字,并户口版籍,尽仰收拾。伯颜就
遣宋内侍王埜入宫,收宋国衮冕、圭璧、符玺及宫中
图籍、宝玩等物。丁巳,命焦友直括宋秘书省禁书图
籍。三月丁卯,伯颜入临安,遣郎中孟籍宋,秘书省、
国子监、国史院、学士院、太常寺图书等物。十月丁亥,
两浙宣抚使焦友直以临安经籍、图昼、阴阳秘书来
上。 按《王都仲传》:父积翁,仕宋为宝章阁学士、福建
制置使。至元十三年,宋主纳土,乃以全闽八郡图籍
来,入觐世祖于上京。

至元十五年四月,遣使取杭州等处官书刻本。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五年四月庚辰,以许衡言,
遣使至杭州等处取在官书籍板刻至京师。

至元十九年,岁贡以文学优赡、通经史者,解贡。司吏
以通经者补充。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至元十九年,省
议:诸州府隶省部者,儒学教授选本管免差儒户子
弟入学读书习业,非儒户而愿学者听。遇按察司、本
路总管府岁贡之时,于学生内选行义修明、文学优
赡、通经史、达时务者,保甲解贡。各路司吏有阙,于所
属衙门人吏内选取。委本路长官参佐,同儒学教授
考试,习行移算术,字画谨严,语言便利,《诗》、《书》、《论》《孟》内
通一经者为中式,然後补充。按察司书吏有阙,府州
司吏内勾补,至岁贡时,本州本路以上,再试贡解。
至元二十一年五月,括天下私藏图谶等书,许衡请
以学校科举之法,专重经学,定为新制。

按《元史·世祖本纪》:五月庚午,括天下私藏天文图谶
《太乙雷公式》、《七曜历》、《推背图》、《苗太监历》,有私习及收
匿者罪之。 按《选举志》:世祖二十一年九月,火鲁火
孙与留梦炎等言,中书省臣奏,皆以为天下习儒者
少,而由刀笔吏得官者多。帝曰:将若之何。对曰:惟贡
举取士为便。凡蒙古之士及儒吏、阴阳、医术,皆令试
举,则用心为学矣。帝可其奏。继而许衡亦议学校科
举之法,罢诗赋,重经学,定为新制。事虽未行,而选举
之制已立。

至元二十三年,定考试岁贡吏员之例,吏人必知经
史者,以次勾补。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凡岁贡吏员至
元二十二年,省拟:呈试吏员,先有立定贡法,各道按
察司上路总管府凡三年一贡,儒、吏各一人,下路二
年贡一人,以次籍记,遇各部令史有阙补用。若随路
司吏及岁贡儒人,先补按察书吏,然後贡之于部,按
察书吏依先例选取考试,唯以经史吏业不失章指
者为中选。随路贡举元额,自至元二十三年为始,各
道按察司每岁于书吏内,以次贡二名,儒人一名必
谙吏事,吏人一名必知经史者,遇各部令史有阙,以
次勾补。

至元二十四年,立国子学,设博士,讲授经旨,是正音
训。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至元二十四年,
立国子学,而定其制。设博士,通掌学事,分教三斋生
员,讲授经旨,是正音训,上严教导之术,下考肄习之
业。复设助教,同掌学事,而专守一斋;正、录,申明规矩,
督习课业。凡读书必先《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
庸》,次及《诗》、《书》、《礼记》、《周礼》、《春秋》、《易》。博士、助教亲授句读、
音训,正、录、伴读以次传习之。讲说则依所读之序,正、
录、伴读亦以次而传习之。次日,抽签,令诸生讲说其
功课。对属、诗章、经解、史评,博士出题,生员具槁,生呈
助教,俟博士既定,始录附课簿,以凭考校。 按《马绍
传》:丞相安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讲论经史,以资
见闻。平章国事张启元以绍应诏,授左右司都事。
至元二十七年正月,立兴文署,掌经籍板。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七年正月癸酉,立兴文
署,掌经籍板及江南学田钱谷。

成宗元贞元年,诏诸路有儒通吏事、吏通经术者,考试录用。

按《元史·成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元贞元年,诏:诸
路有儒通吏事、吏通经术、性行修谨者,各路荐举,廉
访司试选。每道岁贡二人,省台委官立法考试,必中
程式,方许录用。

大德十一年五月,武宗即位,诏皇太子,旁求经籍,刊经书赐臣下。

按《元史·成宗本纪》不载。 按《仁宗本纪》:大德十一年
五月,武宗即位。六月癸巳,诏立帝为皇太子,受金宝。
遣使四方,旁求经籍,识以玉刻印章,命近侍掌之。时
有进《大学衍义》者,命詹事王约等节而译之。帝曰:治
天下,此一书足矣。因命与《图象孝经》、《列女传》并刊行,
赐臣下。

武宗至大二年,命赵孟頫绘图,藏诸秘书。

按《元史·武宗本纪》不载。 按《仁宗本纪》:武宗至大二
年九月,命集贤学士赵孟頫绘图,藏诸秘书。

至大四年,仁宗亲定国子生,通一经者,以次补伴读。
按《元史·武宗本纪》不载。 按《仁宗本纪》:至大四年三
月,即帝位。闰七月己未,诏曰:朕今亲定国子生额三
百人,仍增陪堂生二十人,通一经者,以次补伴读,着
为定式。

=仁宗皇庆二年十一月,诏定经书取士之制。

=
按《元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仁宗皇庆二年
十月,中书省臣奏:科举事,世祖、裕宗累尝命行,成宗、
武宗寻亦有旨,今不以闻,恐或有沮其事者。夫取士
之法,经学实修己治人之道,词赋乃摛章绘句之学,
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故士习浮华。今臣等所
拟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皆不用,专立德行明经科,以
此取士,庶可得人。帝然之。十一月,乃下诏曰:惟我祖
宗以神武定天下,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徵用儒雅,崇
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
朕以眇躬,获承丕祚,继志述事,祖训是式。若稽三代
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以德行为首,试
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爰
命中书,参酌古今,定其条制。其以皇庆三年八月,天
下郡县,兴其贤者能者,充赋有司,次年二月会试京
师,中选者朕亲策焉。考试程式:蒙古、色目人,第一场
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子章句
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第二场策一
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第一场明
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
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
一经,《诗》以朱子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
朱氏为主,已上三经,兼用古注疏,限五百字以上,不
拘格律。第二场,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参用古
体。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惟务
直述,限一千字以上或。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人
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蒙古、色目人作一榜,汉人、
南人作一榜。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
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两榜
并同。於戏。经明行修,庶得真儒之用;风移俗易,并臻
至治之隆。咨尔多方,体予至意。中书省所定条目:乡
试,八月二十日,蒙古、色目人,试经问五条;汉人、南人,
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二十三日,蒙古、色目人,试
策一道;汉人、南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二十六
日,汉人、南人,试策一道。会试,省部依乡试例,于次年
二月初一日试第一场,初三日第二场,初五日第三
场。

延佑元年,诏齐履谦为国子司业,请以孟月仲月试经疑经义,三年不通一经者,黜之,诏从其议。

按《元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齐履谦传》:延佑元年,诏
择善教者,于是复以履谦为国子司业。履谦律士益
严,教道益张,每斋置伴读一人为长,虽助教阙员,而
诸生讲授不绝。时初命国子生岁贡六人,以入学先
後为次第,履谦曰:不考其业,何以兴善而得人。乃酌
旧制,立陞斋、积分等法:每季考其学行,以次递升,上
斋,又必踰再岁,始与私试;孟月仲月试经疑经义,季
月试古赋诏诰章表策,蒙古、色目试明经策问;辞理
俱优者一分,辞平理优者为半分,岁终积至八分者
充高等,以四十人为额;然後集贤、礼部定其艺业及
格者六人,以充岁贡;三年不通一经,及在学不满一
岁者,并黜之。帝从其议。

延佑二年八月,更定国子学贡试经书之法。

按《元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学校志》:仁宗延佑
二年八月,增置生员百人,陪堂生二十人,用集贤学
士赵孟頫、礼部尚书元明善等所议国子学贡试之
法更定之。曰陞斋等第。六斋东西相向,下两斋左曰
游艺,右曰依仁,凡诵书讲说、小学属对者隶焉。中两
斋左曰据德,右曰志道,讲说《四书》、课肄诗律者隶焉。
上两斋左曰时习,右曰日新,讲说《易》、《诗》、《书》、《春秋》科,习
明经义等程文者隶焉。每斋员数不等,每季考其所
习经诗课业,及不违规矩者,以次递陞。

延佑四年,命塔失不花置图书东宫,俾太子时时观
省。

按《元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高宣传》:延佑四年夏四
月,帝谓:塔失不花撰集前代嘉言善行,名曰《承华事
略》,并画《豳风图》以进。帝览之,奖谕曰:汝能辅太子以
正,朕甚嘉之。命置图书东宫,俾太子时时观省。
延佑五年七月,御史中丞赵简请求硕学,置东宫说
经。

按《元史·仁宗本纪》:延佑五年七月壬申,御史中丞赵
简言:皇太子春秋鼎盛,宜选耆儒敷陈道义。今李铨
侍东宫说经,未谙经史,请别求硕学,分进讲读,实宗
社无疆之福。制曰:可。

英宗至治 年,以阿邻帖木儿侍左右,翻译诸经。

按《元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阿邻帖木儿传》:英宗时,
以旧学日侍左右,陈说祖宗以来及古先哲王嘉言
善行。翻译诸经,纪录故实,总治诸王、驸马、番国朝会
之事。

泰定帝泰定元年,开经筵,令太子诸王大臣子孙受学,命儒臣张珪等进讲经史。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元年二月甲戌,江浙行省
左丞赵简,请开经筵及择师傅,令太子及诸王大臣
子孙受学,遂命平章政事张珪、翰林学士承旨忽都
鲁都儿迷失、学士吴澄、集贤直学士邓文原,以《帝范》、
《资治通监》、《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进讲,复敕右丞相
也先铁木儿领之。 按《虞集传》:泰定初,天子幸上都,
以讲臣多高年,命集与集贤侍读学士王结执经以
从,自是岁尝在拟。经筵之制,取经史中切于心德治
道者,用国语、汉文两进读,润泽之际,患夫陈圣学者
未易于尽其要,指时务者尤难于极其情,每选一时
精於其学者为之,犹数日乃成一篇,集为反覆古今
名物之辨以通之,然後得以无忤,其辞之所达,万不
及一,则未尝不退而窃叹焉。

泰定五年,以赵世延兼知经筵事。

按《元史·泰定帝本纪》不载。 按《赵世延传》:泰定四年,
复为御史中丞。明年,仍加翰林学士承旨。经筵开,兼
知经筵事,选拣劝讲者,皆一时名流。

文宗天历二年,置奎章阁,艺文监,藏贮书籍,延天下名儒,校雠纂修其中。

按《元史·文宗本纪》:天历二年二月甲寅,立奎章阁学
士院,秩正三品,以翰林学士承旨忽都鲁都儿迷失、
集贤大学士赵世延并为大学士,侍御史撒迪、翰林
直学士虞集并为侍书学士,又置承制、供奉各一员。
八月乙巳,立艺文监,从三品,隶奎章阁学士院;又立
艺林库、广成局,皆隶艺文监。九月戊辰,敕翰林国史
院官同奎章阁学士采辑本朝典故,准《唐》、《宋会要》,着
为《经世大典》。 按《百官志》:奎章阁学士院,秩正三品。
天历二年,立於兴圣殿西,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帝
王之治。大学士二员,正三品。寻陞为学士院。大学士,
正二品;侍书学士,从二品;承制学士,正三品;供奉学
士,正四品;参书,从五品。多以他官兼领其职。艺文监,
秩从三品。天历二年置,专以国语敷译儒书,及儒书
之合校雠者俾兼治之。大监检校书籍事二员,从三
品;少监同检校书籍二员,从四品;监丞参检校书籍
事二员,从五品;典簿一员,照磨一员,令史四人,译史
一人,怯里马赤一人,奏差二人,典吏三人。监书博士,
秩正五品。天历二年始置。品定书画,择朝臣之博识
者为之。博士二员,正五品;书吏一人。艺林库,秩从六
品。提点一员,从六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正七品;库
子一人,本把二人。掌藏贮书籍。天历二年始置。广成
局,秩七品,掌传刻经籍及印造之事。天历二年始置。
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正八品;直长二人,正九
品;司吏二人。按监书博士本纪作至顺元年置此作天历二年疑误 按《揭傒
斯传》: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以教勳戚大
臣子孙。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
呼之而不名。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其材何如揭
曼硕。间出其所上《太平政要策》以示台臣,曰:此朕授
经郎揭曼硕所进也。其见亲重如此。与修《经世大典》,
文宗取其所撰《宪典》读之,顾谓近臣曰:此岂非《唐律》
乎。特授艺文监丞,参检校书籍事。 按《欧阳元传》:初
置奎章阁学士院,又置艺文监隶焉,皆选清望官居
之,文宗亲署元为艺文少监。奉诏纂修《经世大典》,陞
大监、检校书籍事。 按《宋本传》:天历二年,改礼部侍
郎,文宗开奎章阁,并艺文监,检校书籍,超大监。 按
《谢端传》:文宗建奎章阁,蒐罗中外才俊置其中,尝语
阿荣曰:当今文学之士,朕惟未识谢端。 按《王守诚
传》:转艺林库使,与着《经世大典》。拜礼部尚书。 按《李
泂传》: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之名士充学士员,泂
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士,俄特授奎章阁
承制学士。泂既为帝所知遇,乃着书曰《辅治篇》以进,
文宗嘉纳之。 按《苏天爵传》:入为监察御史,改奎章
阁授经郎。 按《樊执敬传》:由国子生擢授经郎。 按
《虞集奎章阁铭序》:天历二年三月吉日,天子作奎章
之阁,万几之暇,观书怡神,则恒御焉。臣奉敕刻,铭曰:
维皇穆清,中正无为。翼翼其钦,圣性日熙。乃建延阁,
左图右史。匪资燕娱,稽古之理。经纬为文,如日行天。
爰刻其赋,垂美万年。

至顺元年正月,命赵世延等领奎章阁纂修事。二月,命燕帖木儿监修虞集等辞职,不许,增置奎章阁监书博士。八月,宴纂修群臣。

按《元史·文宗本纪》:至顺元年正月丙辰,命赵世延、赵
世安领纂修《经世大典》事。二月庚寅,以《经世大典》久
无成功,专命奎章阁阿邻帖木儿、忽都鲁都儿迷失
等译国言所纪典章为汉语,纂修则赵世延、虞集等,
而燕铁木儿如国史例监修。辛卯,奎章阁学士忽都
鲁都儿迷失、撒迪、虞集辞职,诏谕之曰:昔我祖宗睿
知聪明,其于致理之道,自然生知。朕以统绪所传,实
在渺躬,夙夜忧惧,自惟早岁跋涉艰阻,视我祖宗,既
乏生知之明,於国家治体,岂能周知。故立奎章阁,置
学士员,日以祖宗明训、古昔治乱得失陈说于前,使
朕乐于听闻。卿等其推所学以称朕意,其勿复辞。甲
午,置奎章阁监书博士二人,秩正五品。九月己亥,以
奎章阁纂修《经世大典》,命省、院、台诸司以次宴其官
属。 按《赵世延传》:至顺元年,诏世延虞集等纂修《皇
朝经世大典》,世延屡奏:臣衰老,乞解中书政务,专意
纂修。帝曰: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後勿复陈。
按《虞集传》:文宗在潜邸,已知集名,既即位。除奎章阁
侍书学士。集以入侍燕闲,无益时政,且媢嫉者多,乃
与大学士忽都鲁都儿迷失等进曰:陛下出独见,建
奎章阁,览书籍,置学士员,以备顾问。臣等备员,殊无
补报,恐有累圣德,乞容臣等辞职。帝曰:昔我祖宗,睿
知聪明,其於致理之道,生而知之,朕早岁跋涉艰阻,
视我祖宗,既乏生知之明,於国家治体,岂能周知。故
立奎章阁,置学士员,以祖宗明训、古昔治乱得失,日
陈于前,卿等其悉所学,以辅朕志。若军国机务,自有
省院台任之,非卿等责也。

顺帝元统元年,以揭傒斯知经筵事。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揭傒斯传》:元统初,天子
亲擢为奎章阁学士,未至,改翰林直学士,及开经筵,
再陞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经筵无专官,曰领曰知,
多宰执大臣,故微辞奥义,必属傒斯订定而後进,其
言往往寓献替之诚,以裨益治道。天子嘉其忠恳,数
出金织文段以赐。 按《传》:顺帝即位之後。
侍经筵,日劝帝务学,帝辄就之习授,欲宠以师礼,
力辞不可。凡《四书》、《六经》所载治道,为帝紬绎而言,
必使辞达,感动帝衷,敷畅旨意而後已。

元统 年,安南请佛书,以《九经》赐之。

按《元史·顺帝本纪》:元统二年五月,赠故中书王泰亨
諡清宪,泰亨在中书时,安南请佛书,乞以《九经》赐之,
使高丽不受礼遗,故特赐是諡。按此元统二年以前事,未详何年,阙之以

存疑,或竟作元年者非

至正元年五月,以崇文监属国史院。六月,改奎章阁为宣文阁,以董治,以周伯琦为授经郎,以脱脱领经筵事。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元年五月戊申,以崇文监属
翰林国史院。六月戊辰,改旧奎章阁为宣文阁。 按
传》:大臣议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
监官。进曰:民有千金之产,犹设家塾,延馆客,岂
有堂堂天朝,有四海,一学房犹不能容耶。帝闻而
然之。即日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存
设如初,就命董治。又请置检讨等职十六员以
备进讲。帝皆俞允。 按《周伯琦传》:至正元年,改奎章
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伯琦为宣文阁授经
郎,教戚里大臣子弟,每进讲,辄称旨,且日备顾问。帝
以伯琦工书法,命篆宣文阁宝,仍题扁宣文阁;及摹
王羲之所书《兰亭序》、智永所书《千文》,刻石于阁中。自
是累转官,皆宣文、崇文之间,而眷遇益隆矣。 按《脱
脱传》:至正元年,遂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
事,又开经筵,遴选儒臣以劝讲,而脱脱实领经筵事。
中外翕然称为贤相。

至正三年,命经筵官进讲,御宣文阁,脱脱取秘书监
书以进。

按《元史·顺帝本纪》:六月壬子,命经筵官进讲者三。
按《脱脱传》:至正三年,帝尝御宣文阁,脱脱前奏曰:陛
下临御以来,天下无事,宜留心圣学。颇闻左右多沮
挠者,设使经史不足观,世祖岂以是教裕皇哉。即秘
书监取裕宗所授书以进,帝大悦。

至正六年,命左右二司、六部吏属讲习经史,以归阳
李黼为宣文阁监书博士。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六年四月,以中书右丞吕思
诚知经筵事。命左右二司、六部吏属於午後讲习经
史。 按《归阳传》:至正六年,改宣文阁监书博士,兼经
筵译文官。 按《李黼传》:入为国子监丞,迁宣文阁监
书博士,兼经筵官。数与劝讲,每以圣贤心法为帝言
之。

至正九年六月,刻小玉印,凡秘书监书,尽皆识之。七
月,命太子习学汉人文书。十月,入端本堂肄业,受书
李好文纂经史要略以进。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九年六月丙子,刻小玉印,以
至正珍秘为文,凡秘书监所掌书,尽皆识之。七月壬
辰,诏命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习学汉人文书,以李好
文为谕德,归阳为赞善,张仲为文学。李好文等上书
辞,不许。冬十月丁酉,命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自是
日为始入端本堂肄业。命脱脱领端本堂事,司徒雅
普化知端本堂事。端本堂虚中座,以俟至尊临幸,太
子与师傅分东西向坐授书,其下僚属以次列坐。
按《李好文传》:至正九年,帝以皇太子年渐长,开端本
堂,命皇太子入学,以右丞相脱脱、大司徒雅不花知
端本堂事,而命好文以翰林学士兼谕德。好文力辞,
上书宰相曰:三代圣王,莫不以教世子为先务,盖帝
王之治本於道,圣贤之道存於经,而传经期於明道,
出治本於为学,关系至重,要在得人。自非德堪范模,
则不足以辅成德性。自非学臻阃奥,则不足以启迪
聪明。宜求道德之鸿儒,仰成国家之盛事。好文天资
本下,人望素轻,草野之习,而久与性成,章句之学,而
寖以事废,骤膺重托,负荷诚难。必别加选抡,庶国家
有得人之助,而好文免妨贤之讥。丞相以其书闻,帝
嘉叹之,而不允其辞,好文:欲求二帝三王之道,必由
于孔氏,其书则《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乃摘其要
略,释以经义,又取史传及先儒论说,有关治体而协
经旨者,加以所见,仿真德秀《大学衍义》之例,为书十
一卷,名曰《端本堂经训要义》,奉表以进,诏付端本堂,
令太子习焉。好文又集历代帝王故事,总百有六篇:
一曰圣慧,如汉孝昭、後汉明帝幼敏之类;二曰孝友,
如舜、文王及唐元宗友爱之类;三曰恭俭,如汉文帝
却千里马、罢露台之类;四曰圣学,如殷宗缉学,及陈、
隋诸君不善学之类。以为太子问安余暇之助。又取
古史,自三皇迄金、宋,历代授受,国祚久速,治乱兴废
为书,曰《大宝录》。又取前代帝王是非善恶之所当法
当戒者为书,名曰《大宝龟监》。皆录以进焉。 按《归阳
传》:会开端本堂,皇太子就学,召阳为赞善。未几,迁翰
林直学士、同修国史,仍兼前职。阳言:师傅当与皇太
子东西向授书,其属亦以次列坐,虚其中座,以待至
尊临幸,不然,则师道不立矣。时众言人人殊,卒从阳
议。 按《乌古孙良桢传》:至正十三年,东宫久未建,恳
恳为言,车驾幸上都,始册皇太子。立詹事院,驿召为
副詹事,每直端本堂,则进正心诚意之说、亲君子远
小人之道,皇太子嘉纳焉。按《本纪》:立太子在十三年五月丁酉。九年开端本堂

皆皇子时事,尚未为太子也。故并附此条于後,得有所考正云

至正十一年三月,徵建宁处士彭炳为端本堂说书,
不至。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十六年,李好文复上书皇太子,申所进经典大
意。

按《元史·顺帝本纪》不载。 按《李好文传》:至正十六年,
复上书皇太子,其言曰:臣之所言,即前日所进经典
之大意也,殿下宜以所进诸书,参以《贞观政要》、《大学
衍义》等篇,果能一一推而行之,则万几之政、太平之
治,不难致矣。皇太子深敬礼而嘉纳之。

至正二十二年十二月,李士瞻请御经筵,以讲圣学。
按《元史·顺帝本纪》:至正二十二年十二月庚子,枢密
副使李士瞻上疏极言时政,凡二十条;三曰御经筵,
以讲圣学。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