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古今图书集成

>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006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六卷目录
 经籍总部汇考六
  明太祖洪武十四则 建文帝建文一则 成祖永乐十则 宣宗宣德三则 英宗正统
  三则 景帝景泰一则 英宗天顺一则 宪宗成化一则 孝宗弘治四则 武宗正德四
  则 世宗嘉靖五则 穆宗隆庆一则 神宗万历六则 光宗泰昌一则 熹宗天启二则
  怀宗崇祯三则

经籍典第六卷

经籍总部汇考六

太祖洪武元年冬十月,诏收秘书监典籍图书及求民间遗书。十一月,建大本堂,命取古今图籍充其中,延儒臣教授太子诸王经书。

按《明朝·开天纪》:洪武元年冬十月戊寅,诏曰:秘书监、
国子监、太史院典籍、太常法服祭器仪卫,及天文仪
象地理户口版籍、应用典故文字,已令总兵官收集。
其或遗散民间者,赴官送纳。即位之初,制作礼乐,修
明典章,兴举废坠,定郊祀,建学校,崇儒术,育贤才,罢
黜异端,表章经籍。上初不识书,每临朝暇,延接儒士
讲论经典,又取古帝王嘉言善行,书之殿庑,出入观
省。凡诏诰命令,挥笔立就,或命侍臣立榻下操觚授
辞。滚滚千言,皆淳雅高简,洞达物情。戒谕臣下,动引
经史,谆切恳至,听者咸动。训敕子孙臣庶,具有成书,
足法万世。

按《明纪事本末》:至正二十六年夏六月,命有司访求
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览阅。因谓侍臣詹同等曰:
三皇五帝之书,不尽传于世,故後世鲜知其行事。汉
武帝购求遗书,六经始出,唐虞三代之治,可得而见。
武帝雄才大略,後世罕及,至表章六经,阐明圣贤之
学,尢有功于後世。吾於宫中无事,辄取孔子之言以
观之,如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真治国良规,孔子之
言,诚万世师也。洪武元年二月庚午,命选国子监生
侍太子读书。十一月辛丑,建大本堂,取古今图籍充
其中,延儒臣教授太子诸王,以起居注魏观侍太子
说书。

按《焦竑国史·经籍志序》:太祖高皇帝伐燕,首命大将
军收秘书监图书、及太常服祭器仪象版籍。既定
燕,复诏求四方遗书。

按《明外史·懿文太子标传》: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
子,建大本堂,取古今图籍充其中,徵四方名儒教太
子诸王,分番夜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帝时时赐宴
赋诗,商确古今,评论文字无虚日。又命东宫及王府
官编缉古今行事可为监戒者,训谕太子诸王。 按
《魏观传》:洪武元年,建大本堂,命侍太子说书及授诸
王经。 按《陶凯传》:洪武初,授翰林应奉,教习大本堂,
授楚王经。

按《明会典》:太祖命学士宋濂授皇太子、诸王经书于
大本堂。

按《春明梦余录》:文渊阁,系中秘藏书之所。明初伐燕,
诏大将军收秘书监图书典籍、太常法服祭器仪卫、
及天文仪象地里户口版籍。既定燕,诏求遗书散民
间者。

洪武二年四月,命孔克仁等授诸皇子经。十月,诏郡
县立学校,士专一经。

按《明外史·孔克仁传》:洪武二年四月,命孔克仁等授
诸皇子经,功臣子弟亦令入学。

按《明朝·开天纪》:洪武二年冬十月辛卯,诏郡县立学
校,士专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

按《明纪事本末》:冬十月辛巳,诏天下郡县皆立学,上
谕中书省臣曰:学校之设,名存实亡。兵革以来,人习
战斗。朕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
学。于是诏郡设教授一训导四生员四十人州设学
正一训导三生员三十人县设教谕一训导二生员
二十人。学者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
务求实才,顽不率者黜之。

洪武三年,诏开科取士,试五经四书,义举刘崧经明
行修,召见奉天殿。

按《明朝·开天纪》:洪武三年四月己亥,诏曰:朕闻成周
之制取材于贡士,故贤者在职,而其民有士。君子之
行是以风俗淳美,国易为治而教化彰显。汉唐及宋,
科举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词章之学,而不求六艺
之全。至于前元依古设科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之
官,每纳奔竞之人,辛勤岁月,辄窃士禄所得资品,或
居举人之上。怀材抱德之贤,耻于并进,甘隐山林,风
俗弊坏。今朕统一华夏,期与斯民共享昇平之治。所
虑官非其人,有伤吾民。愿得君子用之。自洪武三年
八月为始,特设科举,以取怀材抱德之士,务在经明
行修,博古通今,文质得中,名实相。其中选者,朕将
亲策于廷,观其学识,品其高下,而任之以官。果有材
学出众者,待以选擢,使中外文武,皆由科举,而选非
科举,毋得与官。敢有游食奔竞之徒,坐以重罪,以称
朕责实求贤之意。乡试会试第一场,试五经义,各试
本经一道。《易》主程朱氏注古注疏,《书》蔡氏传古注疏,
《诗》朱氏传古注疏,《春秋》《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
《礼记》古注疏,四书义一道。第二场,试礼乐论诰表笺,
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一道。第三场毕後十日,面试,
骑观其驰骤便捷,射观其中数多寡,书观其笔画端
楷,律观其讲解详审。殿试时务策一道,出身第一甲
第一名从六品,第二名三名正七品,赐进士及第。第
二甲正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正八品,赐同进士
出身。高丽安南占城等国,如有经明行修之士,各就
本国乡试,贡赴京师会试。仕官已入流品,及曾于前
元登科仕官,并有过罢闲官吏,娼优之人,并不得应
试。科举取士,务全材,但恐开设之初,骑射书筭未能
遍习。今科且免试,候三年後须全备,方许中选。於戏
设科取士,期必得于全材,任官惟能,庶可成于治道。
按《明纪事本末》:己亥,诏设科取士,定科举格。初场,各
经义一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诏诰表笺内科
一道。三场,策一道。中式者,後十日,以骑射书筭律五
事试之。诏曰:成周之际,取才于贡士,贤者在职,民有
士君子之行。汉唐宋科举,但贵词章,不求德艺。前元
设科取士,权家势要,结纳奔竞,贤者耻与并进,甘隐
山林。自今八月为始,特设科举,务在经明行修,博古
通今。其中选者,朕将亲策于廷,观其学识,第其高下
而任之。非由科举者,毋得为官。许高丽安南占城诸
国,以乡贡赴试于京师。

按《明外史·刘崧传》:洪武三年举崧经明行修。召见奉
天殿。

洪武五年,命书《大学衍义》于殿之两庑。

按《明外史·宋濂传》:洪武四年,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
善大夫。帝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
义》。乃命大书揭于殿之两庑。顷之御西庑,诸大臣皆
在,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
曰:汉武溺方技之学,喜塞外之功,民力既敝,然後严
刑督之。臣窃谓人主诚以礼义制心,则邪说不入,以
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又问:三代以
上,所读何书。对曰:上古载籍未立,人不专讲诵。君人
者兼治教之责,以躬行率之,则众胥化矣。

洪武六年,帝御奉天殿,论经学。赵俶请以正定十三
经,颁示天下。

按《明外史·赵俶传》:洪武六年,徵至论经史贯串古今
除国子博士。帝御奉天殿,召俶等曰:经学必宗孔子,
毋以仪、秦纵横。俶请以正定《十三经》颁示天下,屏《战
国策》及阴阳谶卜诸书,勿列学官。

洪武八年,以朱廉授楚王经。

按《明外史·文苑赵埙附传》:朱廉,字伯清,义乌人。洪武
初,除翰林编修。八年,授楚王经,迁楚府右长史。
洪武十四年三月,颁五经四书于北方学校。八月,访
求明经老成儒士。是年,赐楚昭王桢经史。

按《明朝·开天纪》:十四年春三月丙辰,颁五经四书于
北方。访求明经老成儒士。

按《明纪事本末》:十四年春三月,上以北方自丧乱後,
经籍残缺,命颁五经四书于北方学校。

按《明外史·楚昭王桢传》:末桢,太祖第六子。十四年就藩
武昌。帝赐桢经史。

洪武十五年五月,访求经明行修之士。九月,郑韬等
入见。是年,李原名以通经儒士,举为御史。

按《明朝·开天纪》:洪武十五年五月丁丑,敕天下郡县
访求经明行修之士。九月,经明行修之士郑韬等三
千七百人入见。

按《明外史·李原名传》:李原名,字资善,一称彦名。洪武
十五年,以通经儒士举为御史。

洪武 年,命诸儒考补国子监藏书板刻。

按《明外史·秦逵传》:有赵俊者,不知何许人。自工部侍
郎进尚书。帝以国子监藏书板刻,岁久残剥,命诸儒
考补,工部督匠修治。俊奉诏监理,古籍始备。洪武十
七年免官。按此条当是十七年以前事

洪武十七年春三月,颁行科举试经书义成式。
按《明纪事本末》:十七年春三月戊戌,颁行科举成式。
凡三年大比乡试,试三场。八月初九日,试四书义三、
经义四。四书义主《朱子集注》经义,《诗》主《朱子集传》,《易》
主《程朱传义》,《书》主《蔡氏传》及《古注疏》,《春秋》主《左氏》《公
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主《古注疏》。十二日,试论一
诏诰章表内科一,十五日试经史策五,礼部会试以
二月,与乡试同。其举人则国子学生、府州县学生暨
儒士未仕官之未入流者应之。其学校训导专主生
徒、罢闲官吏、倡优之家与居父母丧者,不许入试。
洪武十八年,诏选小秀才编类经籍,命刘三吾等刊
定制作,敕修诸书。
按《明朝圣君初政记》:十八年三月十四日,圣旨凭礼
部选小秀才,编类陈蔡二传。

按《明外史·刘三吾传》:洪武十八年,以茹荐召至。帝
锐意制作,而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
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
命三吾序《洪范注》成,亦命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
《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书成赐赉甚厚。
帝尝曰:朕观天象奎壁间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
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

洪武二十三年,诏购遗书,以刘三吾授晋世子经。
按《明朝·开天纪》: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诏购遗书。
按《明纪》: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购遗书。福建布政司
进《南唐书》、《金史》、《苏辙古史》。

按《明外史·刘三吾传》:洪武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
部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

洪武二十四年六月丁卯,颁书籍于北方学校。
按《明朝·开天纪》云云。

洪武二十六年,召门克新问经史。

按《明外史·任亨泰传》:巩昌门克新。由荐举为泰州教
谕。洪武二十六年,帝召问经史及政治得失。直言无
隐。授左赞善。绍兴王俊华以善文辞,授右赞善。上谕
吏部曰:左克新,右俊华,重直言也。

洪武二十八年,校正经书刻板给天下学校。

按《圣君初政记》:二十八年,校正《尚书》,会选《孟子》节文
刻板,给散天下学校。

建文帝建文二年,命王艮等类次秘阁书目。

按《明外史·王艮传》:艮,字敬止,吉水人。建文二年进士,
授翰林院修撰,设文史馆居之。类次秘阁书目。诸大
着作皆综理之。

成祖永乐元年,命金幼孜等读书东宫,先具经义呈帝览。时进讲经史于帝前。

按《明外史·金幼孜传》:成祖即位。翰林坊局臣讲书东
宫,皆先具经义,阁臣阅正,呈帝览,乃进讲。解缙《书》,杨
士奇《易》,胡广《诗》,幼孜《春秋》。 按《解缙传》:成祖入京师,
擢侍读。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
直文渊阁。寻进侍读学士,已而胡广出为祭酒,缙等
六人时进讲经史从容献纳。帝常虚己听之。

永乐二年,帝御文华殿,与杨士奇讲论经义。

按《春明梦余录》:永乐二年,上御文华殿,大学士杨士
奇以《大学讲义》进,上览而善之。因谕帝王之学,贵切
己实用,先儒谓克明峻德一章一部,大学皆具。士奇
曰:尧舜禹汤文武圣人,凡修诸身,施於家国天下者,
皆大学之理,诚圣学所当先务。按此条虽专言大学,而经义皆具,为有明

一代文华殿讲经之始,故录之总部

永乐四年三月,上视学,祭酒胡俨等讲经。四月,购求
遗书。闰七月,敕下南安郡邑,勿毁文籍图书。

按《明朝肇运纪》:永乐四年三月辛卯朔,上谒孔子,皮
弁四拜,视太学。祭酒胡俨等讲经。明日,上为文刻石。
四月,求遗书。闰七月,敕下南安郡邑,勿毁文籍图书。
按《明纪》:永乐四年,上问:文渊阁经史子集皆备乎。解
缙对曰:经书粗备,子集多阙。上曰:古人家稍有余赀,
皆欲购书,况朝廷而可阙乎。令择通知经籍者,四出
购求。

按《春明梦余录》:永乐初,问文渊阁书籍皆备否。召礼
部尚书郑锡,令择通知典籍者四出购求。且曰:书籍
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又曰:置书不难,须常览
有益。按:郑锡,一作郑赐,未知孰是

永乐五年十一月,《永乐大典》成,帝为制序。是年,遣胡
巡天下,颁御制诸书。
按《明朝肇运纪》:永乐五年十一月,太子少师姚广孝
等,进《重修文献大成》,更赐名《永乐大典》。上为序略曰:
命文学之臣,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募天下遗籍。上自
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分,着为奥典,以气
天地之始也。有气斯有声,有声斯有字,故用韵以统
字,用字以系事,揭其纲而目必张,振其始而末具举。
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巨细精粗,粲然
明备。其余杂家言,亦皆得以附见,盖网罗无遗,以存
考索,使观者因韵以求字,因字以考事,自源徂流,如
射中鹄,开卷而无所隐。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五年
之冬。总二万二千九百二十七卷,名曰《永乐大典》。
按《明外史·陈济传》:成祖以修《永乐大典》,用大臣荐,以
布衣召为都总裁,而曾棨等为之副。词臣纂修者,及
太学生数千人,繙秘库书数百万卷,浩无端倪。济与
少师姚广孝等数人,发凡起例,区分钩考,秩然有法。
执笔者有所疑,辄就济质问,应口辨析无滞。书成,擢
右春坊右赞善。济谨慎无过,皇太子甚重礼之。凡稽
古纂集之事,悉属济。随事敷奏,多裨益。 按《姚广孝
传》:广孝尝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书成,帝褒美之。

按《胡俨传》:成祖即位,拜国子监俨在国学,凡朝廷

着作多命俨,修《永乐大典》为总裁官。 按《曾棨传》:棨
预修《永乐大典》,为副总裁官。书成,迁侍读。 按《桂彦
良附传》:金实,开化人。成祖即位,上书言治道。帝嘉之。
复对策,称旨,除翰林典籍。预修《永乐大典》,选为东宫
讲官。 按《王汝玉传》:迁右春坊右赞善,预修《永乐大
典》。 按《刘季箎传》:永乐初纂修大典以姚广孝郑赐
监修命季箎为之副按郑赐一作郑锡 按《陈敬宗传》:永乐
二年进士。与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 按《魏
骥传》: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召修《永乐大
典》。书成,迁太常博士。 按《李昌祺传》:永乐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礼
部郎中。 按《黄宗载传》:永乐初,为湖南按察司佥事。
徵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受赐归任。 按《儒林
·张洪传》:洪预修《永乐大典》,进行人司副。 按《文苑·林
鸿传》:鸿年六十余,与修《大典》。书成,授翰林院典籍。
按《林鸿附传》:王偁,字孟扬。永乐初,用荐授翰林检讨,
与修《大典》。学博才雄,为解缙所重。王洪,字希范,授翰
林检讨,偕偁等与修《大典》。历修撰。 按《文苑·沈度传》:
吴县滕用亨,初名权,字用衡。授翰林待诏,与修《永乐
大典》。

按《春明梦余录》:永乐中,命解缙纂集类书,为文献大
成。嫌其未备,乃命姚广孝重修。正总裁三人,副总裁
二十五人,纂修三百四十七人,催纂五人,编写二百
三十二人,看详五十七人,誊写一千三百八十一人,
续送教授十人,办事官吏二十人,凡二千一百八十
人。永乐五年十一月告成,凡二万二千二百一十卷,
装成一千九十五本,各以韵为类,赐名《永乐大典》。贮
文渊阁,副本贮皇史宬。

陆文裕深曰:宋太宗平列国,所得祼将之士最多,无地以处之,於是设六馆,修三大部书。命宋白等总之。三大部者,《册府元龟》《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也。御览外,又修广记五百卷。永乐靖难後,复修《永乐大典》,亦此意。余按:宋太宗诏诸儒编集故事一千卷,曰《太平总类》,文章一千卷,曰《文苑英华》,小说五百卷,曰《太平广记》,医方一千卷,曰《神医普救》,总赐名曰《太平御览》。若《册府元龟》一千卷,乃真宗编集也。文裕所考,或未确乎。至靖难之举,不平之气遍於海宇。文皇借文墨以销垒块,此实系当日本意。

按《明外史·胡传》:永乐五年,遣巡视天下,颁御制
诸书。此另一事,故附载于後

永乐 年五,皇孙从陈济受经。

按《明外史·陈济传》:成祖修《永乐大典》,用大臣荐,以布
衣召为都总裁,擢右春坊右赞善,皇太子甚重礼之。
五皇孙皆从授经。

永乐十二年十一月,诏纂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
按《明朝肇运纪》:永乐十二年十一月甲寅,上谕行在
翰林院学士广、侍讲荣幼孜曰:五经四书,皆圣贤精
义要道。其传注之外,诸儒议论,有发明余蕴者。尔等
采其切当之言,增附其下。其周程张朱诸君子性理
之言,如太极通书,西铭正蒙之类,皆六经之羽翼。然
各自为书,未有统会。尔等亦别类聚成编二书,务极
精备,庶几,以垂後世。命广等总其事,仍举朝臣及在
外教官有文学者同纂修,开馆东华门外。

永乐十三年九月己酉,《五经四书大全》及《性理大全》
成。帝御殿受之,群臣表贺。

按《明朝肇运纪》云云。

按《明外史·杨荣传》:永乐年征瓦剌,太孙侍行。帝命荣
以间陈说经史。比还,北京命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
书成,宴劳之。 按《陈敬宗传》:永乐二年进士,授刑部
主事。与修《五经四书大全》,授翰林侍讲。

按《春明梦余录》:永乐中,命儒臣集宋儒五经四书传
注,纂修之。其诸儒论说,于传注互发足其所未备者,
分注其下,不合者不取。周官仪礼不课士置科,不列。
书成,赐名《四书五经大全书》。诸儒语录,足羽翼圣经
者,汇为编,赐名《性理大全书》。

永乐十四年,特命仪智侍皇太孙,进讲书史。

按《明外史·仪智传》:永乐十四年,帝顾谓太子曰:侍太
孙讲诵得人未。太子应曰:举礼部侍郎仪智,议未决。
帝喜曰:智虽老,能直言。特命辅导皇太孙。每进讲书
史,必反覆启迪,以正心术为本。

永乐十九年,帝幸北京,命陈循取秘阁书诣行在。既
定都,会三殿灾,杨荣出图籍舁东华门外。

按《明外史·陈循传》: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
修撰。习朝廷典故。帝幸北京,命取秘阁书诣行在,遂
留侍焉。 按《杨荣传》:永乐十八年进文渊阁大学士。
明年定都北京。会三殿灾,将及秘阁,荣麾卫士使出
图籍制诰,舁东华门外。帝褒赐之。

按《春明梦余录》:永乐辛丑,命修撰陈循,将南内文渊
阁书,各取一部至京,计取书一百柜,载以十艘。又遣
官四出购买故阁中所积书,计二万余部,近百万卷,
刻本十三,抄本十七。蓄积之富,前古所未有也。
永乐二十二年,命严试岁贡生五经四书义,取其明
理者。

按《明纪事本末》:永乐二十二年,命翰林院严考岁贡
生。上谕杨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
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五经四书义,不在
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或人材难得,即数百人
中得一人,亦可。盖取之严,则不学者不敢萌侥幸之
望。

宣宗宣德 年,帝读书必尽卷,求经史治乱兴亡之要。陈祚请举经筵。

按《明朝肇运纪》:上天资明睿,读书一目数行,大义了
然,每览必尽卷,辄记不忘。经史治乱兴亡之要,尤所
留意。文皇尝谕曰:读书当求大义,不可效儒生循行
数墨,徒费精神。

按《明外史·陈祚传》:时帝好宴乐,颇留意狗马声色。祚
驰疏劝勤圣学。其略曰:帝王之学先明理,明理在读
书。陛下虽有圣德,而经筵未甚兴举,讲学未有程度,
圣贤精微,古今治乱,岂能周知洞晰。真德秀《大学衍
义》一书,圣贤格言,无不毕载。欲致太平舍此不可。愿
於听朝之暇,命儒臣讲说,非有大故,无得间断。使知
古今若何而治,政事若何而得。必能开广聪明,增光
德业。而邪佞之以奇巧荡圣心者自见疏远,天下生
民受福无穷矣。

宣德二年,上御文华殿,与儒臣讲论经义。

按《春明梦余录》:宣德二年二月,御文华殿讲《孟子》。至
二老归文王章,问曰:伯夷太公皆处东海而归文王,
及武王伐纣,太公佐之,伯夷马而谏,所见何以不
同。讲官对曰:太公以救民为心,伯夷以君臣为重,太
公之心在当时,伯夷之心在万世。无非为天下之生
民也。自此以後,尝进讲《舜典》,上曰:观二典三谟,则知
万世君臣为治之道,不出乎此。历象日月星辰,以闰
月定四时天道,以明治水土,奠高山大川,别九州,任
土作贡,地道以成,克明峻德,以至协和万邦,人道以
建九官,十二牧所,掌礼乐刑政养民之道。後世建官,
繁简虽不同,要不出乎此。当时君臣都俞吁咈,更相
告戒,用图治功,气象蔼然。何後世之不能及。讲臣对
曰:明良相逢,故治化之盛如此。上又曰:天生圣人为
後世法,孔子删书,断自唐虞,使人知有尧舜,所谓万
世帝王之师也。尝进讲《春秋》,上曰:圣人匡世之功,忧
世之心,备见此书。当时先王礼乐法度,日以隳废。乱
臣贼子,接迹而起。有此书而後天下知尊周。尝御文
华殿,出御书《洪范篇》及御制序文,示杨士奇,且曰:朕
在宫中,虽寒暑不废书册。士奇曰:帝王勤学问,则宗
社生民有赖矣。惟愿始终此心。按:进讲《舜典》,此三年二月事。进讲《春秋》此

三年十月事。御书《洪范》,此九年十二月事。今皆附载于此,以见宣宗崇尚经学之意

宣德四年,上幸文渊阁,与杨士奇杨荣论经史。十月,
复幸文渊阁讨论。是年,允衍圣公请命礼部市书,与
之。

按《明朝英明纪》:宣德四年,上幸文渊阁,与杨士奇、杨
荣讨论经史。冬十月,上幸文渊阁,士奇与幼孜溥、曾
棨、王直、王英、李时勉、钱习礼、陈循等侍。上命典籍取
经史披阅,与士奇等讨论,以询时政。从容久之,命中
官出尚膳酒馔,赐士奇等,并赐纂修实录官。士奇等
顿首谢。上曰:朕闻有道之朝,愿治之主,崇礼儒硕,讲
求治道。卿等为朕傅保,与诸学士皆处秘阁。朕躬至
访问,冀有所闻。稍暇,当复至,烦卿等陈论。已而为诗,
赐士奇,为猗兰操赐诸大臣。越数日,朝罢,复幸文渊
阁,儒臣侍立。上从容顾问所治职业,遂共论古帝王
及祖宗时事。上甚悦,命中官出内钞赐儒臣,又赐诗
一章。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宣德四年,衍圣公彦缙将遣使
福建市书,咨礼部,部臣以闻,命市与之。

英宗正统元年,始开经筵,定讲经之仪。

按《明外史·王英传》:正统元年,命教习庶吉士。开经筵,
为讲官。 按《陈祚传》:正统元年兼经筵官。 按《陈循
传》:正统元年兼经筵官。 按《钱习礼传》:习礼名干以
字行,进侍读学士。英宗开经筵,为讲官。 按《吴讷传》:
英宗初御经筵,录所辑《小学集解》上之。

按《明会典》:国初,经筵无定日。正统初,始着为仪。是日
早,司礼监官先陈所讲四书经史各一册,置御案。又
各一册,置讲案。四书东,经史西。先期讲官撰四书经
或史,讲章各一篇,预置于册内。是日早,上御文华殿,
东班展书官展四书,讲四书。讲官进讲毕,西班展书
官跪展经或史,讲经史。讲官进至讲案前,奏讲某经
或某史。

按《春明梦余录》:英宗正统元年,始开经筵。先是宣德
以前,诸帝每视朝毕,无日不御文华殿或便殿,召大
臣及儒臣讲读。时经筵未开也。至是年二月,从大学
士杨士奇之请,始开经筵,命太师英国公张辅知经
筵事,少傅杨士奇、杨荣同知经筵事,少詹王直、李时
勉等兼经筵官,赐宴及金帛有差。

按《文华殿初举经筵谢表》:知经筵事太师英国公张
辅、同知经筵事少傅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臣
士奇、少傅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臣荣、礼部尚
书兼翰林院学士臣溥、兼经筵官詹事府少詹事兼
翰林院侍读学士臣时勉、臣习礼侍读学士臣循、侍
读臣衷、侍讲臣谷、修撰臣愉、臣鼐等,兹者恭遇经筵
肇启,圣学维新,讲读侍臣,咸膺恩泽。谨奉表称谢者,
臣辅等诚懽诚忭,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天清地宁,昭
圣皇之统御。时康道泰,美文治之隆兴。日月重光,中
外忻悦。恭惟皇帝陛下,聪明睿知,广大宽仁。尊尊亲
亲,崇两宫之至养。推恩布德,得四海之懽心。是以三
光全而寒暑平,五谷熟而人民育。益勤稽古之学,益
弘养正之功。谓易书诗礼春秋之文,皆尧舜禹汤文
武之道。万几有暇,恒亲御于经筵。多闻是求,肆详延
於儒雅。用资启沃,用致进修。上以承帝王心法之传,
下以锡臣民皇极之福。光祖宗之洪业,扩海宇之隆
平。臣辅等猥以庸才,咸叨荣命,荷丝纶之饬励,继宴
锡之骈蕃。於缉熙单,厥心允协。周成之德。念终始典
于学,敬陈商说之篇。

正统三年,以李时勉兼经筵官。

按《明外史·李时勉传》:正统三年,进学士,掌院事兼经
筵官。按《春明梦余录》:正统元年,开经筵,以李时勉兼经筵官。此作三年始兼,或初开时,时勉尚未兼

正统九年,帝视学,命祭酒李时勉讲经。

按《明外史·李时勉传》:正统三年,祭酒贝泰罢以时勉
代之。九年,帝视学。祭酒当进讲,时勉久病嗽,及升堂,
色温气定,讲尚书辞旨清朗。帝悦,锡予有加。英国公
张辅暨诸侯伯一日奏曰:臣等皆武夫,不谙经典,愿
偕诣国子监听讲。帝命以三月三日往。时勉令诸生
立,讲《五经》各一章。讲罢,设酒馔,诸侯伯让曰:受教之
地,当就诸生列坐。惟辅与抗礼焉。诸生歌《鹿鸣》之诗,
宾主雍雍,尽暮散去,人称为太平盛事。

景帝景泰元年,开经筵,诏仪铭兼经筵官,命侍讲吕原倪谦讲经于文华殿东庑,周洪谟许士达等劝帝亲经筵。

按《明外史·仪智传》:智子铭,授礼部右侍郎。景泰元年
开经筵诏铭兼经筵官。帝每临讲幄,辄命掷金钱于
地,任讲官遍拾之,号恩典。文臣与者,内阁高谷等外,
则惟铭与俞山、俞纲、赵琬数人而已。 按《吕原传》:景
泰初,原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於文华殿
东庑。帝至,命谦讲《国风》。原讲《尧典》,皆称旨。 按《周洪
谟传》:景泰元年,疏劝帝亲经筵,勤听政。 按《曹凯附
传》:许士达,歙人。正统十年进士。擢御史。景泰元年,请
于经筵之余,日延儒臣讲论经史。帝优诏褒答。

英宗天顺二年,定每日讲读经书仪。

按《明会典》:天顺二年,定每日讲读仪一。每日早朝退
後,皇太子出合陞座,内侍以书案进,两班侍读讲官,
分班东西向立。内侍展书,先读四书,则东班侍读官
向前伴读十数遍,退复原班。次读经书或读史书,则
西班侍读官向前伴读,亦如之。务要字音正当,句读
分明。每日巳时,先讲所读四书,则东班侍讲官进讲
一遍,退复原班。次讲早所读经史书,则西班侍讲官
进讲亦然,务要直言解说,明白易晓。

宪宗成化元年,以刘珝刘吉等直经筵。

按《明外史·刘珝传》:宪宗即位,迁太常卿,兼侍读学士,
直经筵日讲。累进吏部左侍郎,充讲官如故。珝每进
讲,反覆开道,词气侃侃,闻者为悚。学士刘定之称为
讲官第一,宪宗亦爱重之。 按《刘吉传》:宪宗初,迁侍
读学士,直经筵。 按《尹直传》:成化初,充经筵讲官。
按《岳正传》:宪宗立,诏正直经筵。 按《刘定之传》:宪宗
立,兼侍读学士,直经筵。 按《杨守陈传》:成化初,充经
筵讲官,进侍讲。

按《春明梦余录》:成化中,司经局洗马杨守陈进讲《武
成篇》,云:《鲁论》称舜无为而治,《周书》称武王垂拱而成。
然後世人主,有深居禁中,委政内侍者,乃召望夷之
祸。有高居无为,肆情嬖艳者,乃启禄山之变。是何也,
盖舜之所以无为者,由其封山濬川,以至举相去凶,
无一不尽其道。武之所以垂拱者,由其列爵分土,以
至崇德报功,无一不究其心。皆由忧劳而有为,乃能
逸乐而无为也。若後世之主,则孟子所谓安危而乐
亡者,此古今治乱,篇籍昭然,可为永者也。上闻之,
竦然。

孝宗弘治元年,杨守陈开经筵。

按《明外史·杨守陈传》:弘治改元正月,守陈上疏曰:孟
子言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於王前。夫尧舜之道何
道。《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
尧、舜之得於内者深,而为出治之本也。询四岳,辟四
门,明四目,达四聪,此尧、舜之资於外者博,而为致治
之纲也。臣昔忝宫僚,伏睹陛下朗读经书,未尝究圣
贤奥旨。儒臣略陈训诂,未尝论帝王要道。是陛下得
于内者未深。而资于外者亦未博也。愿遵祖宗旧制,
开大小经筵,日再御朝。大经筵及早朝,但如旧仪。若
小经筵,必择端方博雅之臣,更番进讲。苟有未明,辄
赐清问。凡圣贤经旨,帝王大道,以及人臣贤否,政事
得失,民情休戚,必讲之明而无疑,乃可行之笃而无
弊。若夫前朝经籍,祖宗典训,百官奏章,皆当贮文华
殿後。日令内阁一人、讲官二人居前殿右厢,陛下退
朝来御悉加披览,有疑则询,必洞悉而後已。帝深嘉
纳。守陈弟守址,为南京侍读。弘治初,召直经筵,迁侍
讲学士。 按《林瀚传》:弘治初,召充经筵讲官。迁国子
祭酒。 按《文苑·程敏政传》:孝宗嗣位,擢少詹事兼侍
讲学士,直经筵。

按《春明梦余录》:弘治元年,御文华殿讲书毕,赐讲臣
各织金绯衣金带,及纱帽乌靴。头谢讫,上曰:先生
辛苦。咸对曰:此职分当为。顿首而退。程敏政有诗记
之曰:日映罘罳晓殿深,湛恩稠叠驾亲临。衮衣红耀
天机锦,束带黄分内帑金。久幸清班容宦履,老惭华
发点朝簪。经生职分寻常事,消得君王念苦辛。 学
士王鏊直经筵,讲文王不敢盘于游畋章,上倾听,嘉
纳之。时方春屡游後苑,左右或请止,不及听。鏊讲毕,
召佞幸李广戒之曰:今日讲官所讲,殆为汝辈好。为
之竟罢游。无何,广亦罢,寻诛死。 张元祯入侍经筵,
以其身短,上特为低几就听之。上疏劝经筵,讲太极
图以及西铭,孝宗嘉纳,急索太极图以观,曰:天生斯
人以开朕也。 学士刘机经筵进讲责难於君,谓之
恭二句,孝宗注听久之,俯赐清问,因辩析陈字之义,
刘仓卒进讲,语不达意。上谓之曰:此即敷陈王道之
陈也。群臣首谢。又谓何以不讲末句,答以不敢。上
又曰:何害,善者可感善心,恶者可惩逸志。自今不必
忌讳。

弘治二年,敕赐三城王芝垝五经。

按《明外史·唐定王桱传》:三城王芝垝博极群书,弘治
二年,敕赐《五经四书》,营御书楼。

弘治四年,以刘忠直经筵。

按《明外史·刘忠传》:弘治四年,迁侍讲,直经筵。

弘治十二年,吏科许天锡请刊定经史有益之书,余
一切禁毋锓刻。

按《明外史·许天锡传》:天锡弘治六年进士。历吏科给
事中。十二年,建安书房火。天锡言:阙里孔庙甫灾,建
安又火,古今书板荡为灰烬。阙里,道所从出;书林,文
章所萃聚也。《春秋》书宣榭火,说者曰:榭所以藏乐器
也。天意若曰不能行政令,何以礼乐为。礼乐不行,天
故火其藏以戒也。今书林之火得毋类是请遣官临
视,刊定经史有益之书。其余晚宋陈言,及一切举业
餖飣禁毋锓刻。所司议从其言,就令提学官校勘。
弘治十五年,丘濬请于文渊阁近地,别建重楼,贮累
朝典籍。

按《春明梦余录》:弘治十五年,阁学士丘濬请于文渊
阁近地,别建重楼,不用木植,专用砖石,将累朝实录,
御制玉牒,及干系国家大事文书,盛以铜柜,庋于楼
之上层。如诏册制诰行礼仪注,前朝遗文旧事,与凡
内府衙门所藏文书,可备异日纂修经史之用者,盛
以铁柜,庋之下层。每岁曝书,先期奏请,委翰林院堂
上官一员晒晾。事毕,封识。内外因事欲有稽考者,必
须请旨,不许擅开。旨允行。

武宗正德元年,以刘忠毛澄直经筵。

按《明外史·刘忠传》:武宗即位,擢学士,仍直经筵。 按
《毛澄传》:武宗立,进左庶子,直经筵。

正德二年,刘忠进讲经筵,附经义以规。

按《明外史·刘忠传》:正德二年,忠因进讲与杨廷和附
经义,规帝阙失,而指斥近幸尢切。帝谓瑾曰:经筵,讲
书耳,浮词何为。瑾素恶两人,因讽吏部尚书许进出
之。

正德三年,授孔闻礼五经博士,以衍圣公弟为之着
为令。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正德三年闻韶以尼山、洙泗二
书院及邹县子思子庙各有祀,奏请弟闻礼主之。帝
授闻礼《五经》博士,主祀事,世以衍圣公弟为之。着为
令。

正德 年,学士杨廷和请令儒官,校文渊阁书籍。
按《春明梦余录》:正德间,文渊阁学士杨廷和,请令中
书胡颐、典籍刘伟与主事刘继先,查校书籍,由是盗
出书甚多。

世宗嘉靖元年,以许诰直经筵,以杨慎充经筵讲官,湛若水上经筵讲学疏。是年,新修文华殿,定经筵讲书之例。

按《明外史·许进传》:子诰历尚宝丞。嘉靖初,拜侍讲学
士,直经筵。 按《杨慎传》:世宗嗣位,充经筵讲官。 按
《儒林·湛若水传》:嘉靖初,还朝,上经筵讲学疏。

按《春明梦余录》:文华殿在左顺门之东。嘉靖践阼之
初,谕将文华殿鼎新修建,易以黄瓦,凡斋居经筵,俱
御此殿。经筵,每岁以二八月中旬起,四十月末旬止,
月三会讲,每两人一四书,一经,讲章皆预呈阁臣,转
付中书缮录,正副各二纸。隔日进司礼监官奏知。
嘉靖二年,御文华殿,召讲臣进讲经书。

按《春明梦余录》:嘉靖二年,御文华殿,召讲臣至,首揭
书经君子所其无逸章,继而讲康诰惟民康乂章,召
诰顾畏民碞章,孟子践形章,理义悦心章,被袗衣鼓
琴章,君子反经章。是日,上御黼座,横经俯询,虚心听
纳。 讲官刘龙进孟子至诚章,上批曰:龙於至诚,能
动乃云,迩日黄河清,是至诚之验也,未免近谀,但其
末云谦以履益,约以保泰,此二句却好。 讲官伦以
训进论语,阳肤为士师讲义,上批云:以训讲哀矜勿
喜,云是慈悲怜悯。夫慈悲二字,是释氏之教也。 讲
官魏校进书经罪疑惟轻章,讲说。上批:桂萼荐校善
讲艺,朕观讲章,并未有过人者。且其前後率多谀词,
难居近侍,着吏部调南用之。 讲官廖道南进讲论
语,高宗谅阴以下三句,明日进讲大学衍义,时汪鋐
为吏部尚书,恳祈大学士张孚敬改题,以其有君薨
听于冢宰句也。道南执不肯,孚敬具揭帖以进。世宗
批曰:览卿等奏,朕已悉旧日讲官徐缙讲孟敬子撤
去二节,人之将死不讲。夫死生,人道之常,何讳之有。
如卿等言,则忠谠之论何由得闻。还着道南照旧进
讲。明日,道南讲毕,进说云:按说命梦帝,赉予良弼,其
代予言。又云:其惟不言,言乃雍,即是以观古之人君
心纯乎。孝故宅忧而不暇于有言,古之人臣心纯乎
忠,故摄政而不嫌于代言,然必有高宗之圣,而後可
以用傅说之贤。有傅说之贤,而後可以辅高宗之德。
不然则莽操懿温之流,又将以冢宰藉口於千万世
矣。孚敬闻之,出谓鋐曰:讲官欲中伤之。 侍讲汪佃
进讲洪范九畴,不称旨,令吏部改调外任。因命内阁
选择翰林诸臣,称职者留用,不称者量除他官。汪佃,
宁国府通判,而中允刘栋杨维聪等,侍讲崔桐等,皆
补外。

嘉靖六年,以方献夫直经筵日讲。

按《明外史·方献夫传》:嘉靖六年九月拜户部右侍郎,
仍兼学士,直经筵日讲。

按《春明梦余录》:经筵讲官及执事官失仪,旧制许令
出班请罪,得面宥。嘉靖六年,以经筵乃讲学亲贤之
地,一切差误,悉令侍仪纠过,退而具奏上请,免其自
请。

嘉靖七年,以陆深充经筵讲官,夏言直经筵日讲。
按《明外史·陆深传》:嘉靖七年,召为国子祭酒充经筵
讲官,尝面奏,讲章为阁臣所改。大学士桂萼因进深
原槁,言讲章,臣所更也。帝方向萼曰:讲章宜由阁臣
阅进,苟任讲官私意,将有杂说乱之深。後上言,宜令
讲官各陈所见,且於释诂之外,凡天下政事,俱得条
列,可以发聪明,绝壅蔽。章入,帝责其欺罔,谪延平府
同知。 按《夏言传》:世宗即位七年,擢侍读学士,直经
筵日讲。

嘉靖 年,文渊阁灾,书移於通集库及皇史宬。
按《春明梦余录》:文渊阁系中秘藏书之所。嘉靖中,文
渊阁灾,书移通集库及皇史宬。

宣和殿太清楼、龙图阁所储靖康荡析之余,尽归于燕,则知燕之书,盖合宋金元三朝所蓄,而为一代之书。计数百万卷,缥缃之侈,造物所忌也。

穆宗隆庆元年,总校《永乐大典》。

按《明外史·瞿景淳传》:隆庆元年,召为礼部侍郎。用总
校《永乐大典》劳,兼翰林学士,侍经筵。

神宗万历元年正月,开经筵,讲论经史。

按《春明梦余录》:万历元年正月初七日,出御文华殿
讲读,旧例节假,二十一日始开。上假内御讲幄,勤於
问学,前此未有。是月,即允阁臣所请,开经筵。神宗因
张居正进帝监图说,至宋仁宗不喜珠饰事,上曰:国
之所宝,在于贤臣。珠玉之类,宝之何益。又至秦始皇
销兵事,上曰:木棍岂不能伤人,何以销兵为。 初御
经筵毕,览《贞观政要》,曰:唐太宗多有惭德,魏徵大节
有亏。命以後讲《礼记》,其《贞观政要》停讲。 五月,定春
讲,以二月十二日起,十月初二日止,不必题请。
万历二年,定经筵日讲仪,赐讲读官御书。

按《明会典》:万历二年,定日讲仪。上御文华穿殿,讲读
官东西分立,先读四书,或读经,或读史,每本十数遍。
後讲官先讲四书,次讲经,或讲史,务在直说大义,明
白易晓。讲读各官头,退。文华殿赐茶,文华门赐酒
饭。

按《春明梦余录》:万历二年二月,神宗御文华殿,讲读
手书,学二帝三王治天下大经大法,十二字,悬之文
华殿中。又谕辅臣张居正曰:朕欲赐先生等及九卿
掌印并日讲官,各大书一幅,以寓期勉之意。先生可
於二十五日来看朕写。是日,大书宅揆保衡,同心夹
辅各一幅,正己率属九幅,陈善责难五幅,敬畏二幅,
分赐各臣。

万历十二年,大学士申时行等上言,王守仁、陈献章,
祖述经训,羽翼圣真,皆宜崇祀。帝从之。
按《明外史·王守仁传》:万历十二年,大学士申时行等
言:王守仁言致知出《大学》,良知出《孟子》。献章主静,沿
宋儒周惇颐、程颢。皆祖述圣训,羽翼圣真,非创立门
户,诚宜崇祀。并言胡居仁纯心笃行,众论所归,亦宜
并祀。帝皆从之。终明之世,从祀者止薛瑄及守仁等
四人。

万历十六年,校刻《十三经注疏》。

按《明外史·黄凤翔传》:万历十六年,起补北监。时方校
刻《十三经注疏》。

万历 年,赵志皋请日临讲幄,紬绎经史。

按《明外史·赵志皋传》:万历初,进侍读,历吏部右侍郎。
帝数辍朝,奏请日临讲幄,延见大臣,披览章奏,紬绎
经史。报闻,寻召为吏部左侍郎。

万历二十二年,史官焦竑撰《国史·经籍志》。

按《明外史·儒林·焦竑传》:万历十七年,殿试第一人官
翰林修撰。二十二年,修国史,内阁陈于陛,欲竑专领
其事,竑谢不敏,乃先撰《经籍志》,其他卒无所撰,馆亦
竟罢。

光宗泰昌元年,熹宗御经筵,讲官孙承宗因讲进规。按《春明梦余录》:泰昌元年十月二十日,经筵,以是日颁郭王两太后諡谕,改二十一日。讲官孙承宗讲克

明峻德,以亲九族一段,临登讲筵时,念上方有宫闱
之隙,因就亲睦九族处,重发一番。其语云:帝尧德为
圣人,尊为天子,第一要紧事,便重九族,决不敢自恃,
说自家是至尊,便轻疏一家骨肉。所以要亲爱,既亲
爱之,便处置一家骨肉,各得其所,所以一家骨肉,相
亲相睦,无有怨心。又曰:九族是自己一身为一族,上
有高曾祖父,是四族。下有子孙曾元,是四族。共为九
族。如上内有宫眷戚畹,外有宗族亲藩,以亲是同其
好恶,同其富贵,即先朝所遗眷属,务要仁至义尽,无
使恣纵,无使怨恫等语。上退至九五斋,谓内璫孙讲
官的话,竟是本章。又曰:今日才知九族,甚称善。

熹宗天启元年,开经筵,讲官请讲章不宜阁臣芟改,宜径达御览。

按《明外史·蔡毅中传》:天启中,以左谕德,充经筵讲官。

按《罗喻义传》:天启初,历官谕德,直经筵。

按《春明梦余录》:熹庙初,御讲筵内阁,戒讲官,讲章宜
简要,讲毕勿多献替。孙承宗曰:主上幼冲,正宜详明
切直,博引曲譬。若讲官听中堂为芟改,中堂又视中
官为忌讳,则讲筵为无人矣。讲官李光元,亦以讲章
不宜芟改,上书争之,于是勿改。承宗谓内侍王安及
高时明,以上御讲筵,恭默,无一问难,当如常奏事例,
有口答。上问某句,讲官通俗细解。再问,讲官又细解。
俾上渐通晓机务,与臣下日亲日熟,入而後说之,此
启沃之要也。时明曰:非复午讲不可安,曰甚善,当修
九五斋。时明曰:孙公欲致君尧舜,须有茅茨土阶遗
意,何必修斋而後讲乎。 熹庙初,李康先为讲官,言
讲官讲章,宜径达御览,阁臣不必改易。

天启二年,诏停经筵日讲。周朝瑞等上言,乃命日讲
如故。

按《明外史·周朝瑞传》:天启二年二月,诏停经筵日讲。
朝瑞等上言。会礼部亦以为言,乃命日讲如故。

怀宗崇祯元年,御经筵讲经书,赐讲官宴币有差。

按《春明梦余录》:崇祯帝以八月丁卯御极,是年十月
即先开日讲。十月初二日,御文华殿,讲《大学》一章,《尚
书·尧典》一章,《帝监图说》一章。帝退御便殿,以御书示
阁臣,诸臣皆赞美。帝曰:书有不如法处,卿等当为改
正。辅臣首谢。 崇祯元年戊辰,二月癸丑,上初御
经筵,以英国公张维贤、大学士施凤来充知经筵事,
大学士张瑞图等充同知经筵官侍读,学士温体仁
等十六员充讲读官编修,倪嘉善等八员充展书官。
讲《尧典》《大学》各一章,赐各宫筵宴银币钞锭有差。
崇祯三年,讲官文震孟讲经书。

按《明外史·文震孟传》:崇祯三年,进谕德,掌司经局,直
讲如故。震孟在讲筵,最严正,尝讲君使臣以礼章,反
覆规讽,帝即出尚书乔允升、侍郎胡世赏于狱。一日
进讲见。帝足加膝,适讲《五子之歌》,至为人上者,奈何
不敬,以目视帝足,帝即袖掩之,徐为引下。时称直讲
官。

崇祯十五年,阁臣进东宫讲读经史之仪。

按《春明梦余录》:崇祯十五年八月,阁臣恭进东宫讲
仪。略云:一览史以佐经,察旧仪,有读四书,读经史之
文,似宜于经书外,每摘简要通监一段进讲。于凡治
乱邪正是非之际,详细开陈,庶以古镜今,为益不小。
一省读以进业,旧仪经书,各读十遍,为蒙养圣功。伏
见皇太子聪颖非常,似可各省为五遍,以余力用之
阅史作对,既可养气,兼可旁通。一对句以致知,繇浅
渐深,由近及远,比物连类,触发颇多。一问辨以去疑,
闻高皇帝,每令儒臣进讲,必令反覆讨论,以求义理
之极。如讲洪范,讲立政,讲攻乎异端,及心箴,皆阐发
圣真,出自天悟。至肃皇帝听讲,尢多发前贤所未发,
一时习以基圣。先臣詹事吴宽言,东宫讲学自寒暑
朔朢,令节外,一岁之中,不过数月,一月之中不过数
日,一日之内,不过数刻,况其间又多间歇,即曰习读
于内,终不若出就外傅,亲近儒臣,讲习治道,所得为
多也。商书言终始典学,周颂言日就月将,皆守成芳
躅。谨举以为时习不厌之助。

崇祯十六年,上御经筵,与群臣讲论经书。

按《春明梦余录》:崇祯壬午九月十八日,上日讲,讲官
讲《论语》子罕言一节,《书》旅獒,《春秋》大水,《孟子》北宫黝
节毕,帝召辅臣前问:夫子论仁如欲立欲达,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及出门,使民等语言仁尽多,何云罕言。
辅臣延儒对:此即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之意。德璟对:
圣人未尝不言仁,只门弟子悟者以为言,不悟者以
为罕言耳。又问:命与仁如何分别。德璟对:总是一理,
在天为命,在心为仁。帝首肯。又问:一日克复,天下归
仁,便是修己以安百姓意思。辅臣极赞,以为圣见明
彻。吴甡言:帝王学问,总是只明德新民。德璟言:明明
德於天下,便是天下归仁。次日,手谕:先生等论仁诸
说,深当朕心。着即撰写,以便观览。先是八月二十四
日,日讲,詹事丘瑜讲师挚之始章,帝问:咸英韶濩。瑜
对:是四代乐名。上曰:子在齐,闻韶乐。瑜对:即此韶乐。
上复问,关雎之乱,乱字。瑜对:是乐之卒章。上曰:当时
夫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是何等气象。因顾辅臣前
谕:礼部举知乐之人,曾有否。对未有。上曰:古乐亦尚
可复。辅臣蒋德璟因荐黄道周知乐。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