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平卢节度使

输入关键字:

平卢节度使

唐方镇名。开元五年(717)升平卢军使,七年升为节度使。玄宗时十节度使之一。以控制东北室韦、靺鞨。兵额三万七千五百,马匹五千五百。初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天宝初徙治辽西故城(今辽宁义县)。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及营、辽、燕三州,约西至今河北遵化东部及唐山,东至辽宁大凌河,北抵阜新、朝阳。二十八年,兼领奚、契丹、渤海、黑水四府经略处置使。为安禄山反唐基地之一。至德二载(757)王玄志、侯希逸归唐,先后为节度使。宝应元年(762)希逸为史朝义及奚族所逼,南迁淄青,遂号为淄青平卢节度使。


【检索平卢节度使 ==>】 古籍全文检索:平卢节度使     全站站内检索:平卢节度使

刘子鸾
刘子翚
刘子翼
刘天和
刘天绪
刘元礼
刘元进
刘元振
刘元卿
刘元海
刘元霖
刘太保
刘长子
刘长佑
刘长恭
刘长卿
刘仁轨
刘仁恭
刘仁恩
刘仁勗
刘从一
刘从益
刘从谏
刘从简
刘公渠
刘凤诰
刘六十
刘六符
刘文秀
刘文炳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