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阴阳

输入关键字:

阴阳

初意指自然界之明暗现象。阳,卜辞作“”(罗振玉《殷虚书契前编》五·二四·五),《说文·阜部》:“阳,高明也。”阴,西周铭文作“”(《敌簋》),《说文·阜部》:“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西周末,始以阴阳二气解释自然变化。春秋战国时,有人认为阴阳系宇宙间两种对立的基本因素或属性,称其为“天地之大理”(《管子·四时》),两者互相转化具有“阳至而阴,阴至而阳”(《国语·越语》)的规律,并形成四时变化、月之圆缺以及日月之食。人类社会活动须依阴阳发展规律行事,方可取得成功。有人认为阴阳乃“万物之根本”(《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庄子·田子方》)。《易·系辞》则以阴阳为“”,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西汉董仲舒赋予阴阳道德意义,称阳为“”之德,阴为“”之刑,“阳尊阴卑”、“阳贵阴贱”,而“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春秋繁露·基义》),并将其作为巫术之根据。阴阳观念影响深远,后代思想家柳宗元、张载等皆以阴气阳气相互作用解释自然界之变化。张载认为:“阴阳者,天地之气也”(《张子语录》中),“浮而上者阳之清,降而下者阴之浊,其感遇聚散,为风雨,为雪霜,万品之流行,山川之融结,糟粕煨烬,无非也”(《正蒙·太和》)。而理学家周敦颐、朱熹等则把阴阳作为“太极”或“”与万物间的中间环节,以论证其思想体系。周敦颐认为:“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太极图说》)。朱熹认为:“阴阳只是一气”(《朱子语类》卷五十六),“未有天地之先,必竟也只是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朱子语类》卷一)。


【检索阴阳 ==>】 古籍全文检索:阴阳     全站站内检索:阴阳

刘廷让
刘延年
刘延庆
刘休仁
刘休若
刘休范
刘休祐
刘休宾
刘仲质
刘仲威
刘仲洙
刘仲诲
刘自强
刘行及
刘庆汉
刘齐贤
刘汝国
刘兴居
刘兴祚
刘宇亮
刘守光
刘安上
刘安世
刘安节
刘讷言
刘如意
刘好礼
刘欢乐
刘孝孙
刘孝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