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输入关键字:

使

①使者统称。《周礼·秋官·小行人》:“待四方之使者。”注:“使者,诸侯之臣,使来者也。”秦汉以降,大率交聘敌国、通接殊域、劳问远方、安辑新附、慰抚兵役、分给赈赐、采风俗、询民事、究吏治、察狱讼、搜访遗滞、刺举奸滥,皆临时差遣使者。②朝廷派赴地方之军政长官。唐代中期以后,有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等为地方常设官。③职官本制以外的差遣。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一《杨国忠诸使》:“杨国忠为度支郎,领十五余使。至宰相,凡领四十余使。”唐武则天至德宗时,是使职出现最多的时期。整个唐代出现的使职在一百四十以上。其中,部分使职逐渐演为主管专项或部门行政事务的长官,如三司使、枢密使等。④皇帝侍从之首领。唐宋时期,皇帝侍从多以使职统领,如唐代有内诸司使,宋代有横班、东班、西班诸使。宋代又有大、小使臣之别。


【检索使 ==>】 古籍全文检索:使     全站站内检索:使

圆理奇侅
圆零就整
圆锥曲线说
圆明园护军营
圆率考真图解
圆坛大乐礼器库
贼伤
贼杀
贼曹
贼捕掾
贼盗律
贼曹参军
贼情汇纂
赃人
赃罪
赃罚库
钱乙
钱引
钱主
钱宁
钱价
钱庄
钱江
钱芹
钱时
钱佐
钱谷(榖)
钱易
钱府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