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性三品

输入关键字:

性三品

西汉董仲舒和唐韩愈的人性论。指人性之上、中、下三等品格。春秋时孔子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认定“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是把人性分等的发端。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春秋繁露·实性》)三等,而以“中民之性”为其论述的重点。主张“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同上,《深察名号》),而“中民之性”可善可恶,故“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同上)。韩愈进而把“性”与“情”对立起来,谓“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原性》)。认为“性”是天赋的,其内容为仁、义、礼、智、信。“情”是后天形成的,其内容为喜、怒、哀、惧、爱、恶、欲。“性”、“情”各分为上、中、下三品,谓“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焉;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同上)。而以上、下二品为其论述之重点,并修正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之说,主张以刑杀制伏“下品之性”。


【检索性三品 ==>】 古籍全文检索:性三品     全站站内检索:性三品

范鏓
范蠡
范士衡
范天顺
范长生
范公堤
范文子
范文若
范文虎
范文程
范用吉
范宁儿
范弘之
范吉射
范西屏
范百禄
范成大
范成进
范当世
范传甲
范仲淹
范汝为
范汝增
范守己
范阳县
范阳郡
范阳镇
范如圭
范时绎
范时崇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