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经今古文学之争

输入关键字:

经今古文学之争

儒家今文经典和古文经典两个派别的论争。始于西汉末年。战国以来,儒生传经多为口耳授受。西汉初,经书始以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经”。而汉代发现的先秦经书均用古文书写,称为“古文经”。今文经和古文经初无派别含义。西汉哀帝时,刘歆争立古文经于学官,遭到已立于学官之今文经博士反对,由此形成今文经派和古文经派的对立。双方所持经学底本不同,经解歧异,互相驳难,论争延续了近两个世纪。今古文学之争多与政治斗争相联系。王莽出于托古改制的需要,排斥今文经,为古文经立博士,东汉光武帝废除王莽政治措施,取消古文经博士,复立今文经博士,但古文经仍在民间传授。因古文经内容胜过今文经,加以东汉著名经学家贾逵、服虔、马融、郑玄皆习古文经,古文学派渐占优势。马融、郑玄又兼通今文经,训释经文兼采两家之说。至东汉末年,两派趋向混一。参见“今文经”、“古文经”。


【检索经今古文学之争 ==>】 古籍全文检索:经今古文学之争     全站站内检索:经今古文学之争

孙綝
孙绰
孙蕡
孙惠
孙觌
孙遇
孙晷
孙程
孙策
孙傅
孙皓
孙登
孙楚
孙鹏
孙腾
孙膑
孙奭
孙髯
孙蕙
孙樵
孙镗
孙儒
孙霸
孙一奎
孙士毅
孙大有
孙万荣
孙之騄
孙开华
孙天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