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知识 >

流民

输入关键字:

流民

因战乱、灾荒或不堪赋役而流亡的民户。自秦汉至明清历代均有,而程度不同。秦末,由于战乱造成大量民户流亡,西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流民归乡,户口繁息。武帝以后,民户流亡现象重趋严重。元封四年(前107),关东流民多达二百万,无名数者四十万。成帝时,因饥馑而死于道路者数百万。东汉初规定,流民归本乡者,所过郡县供应食宿;无名数而占籍者,赐爵一级。但至东汉末,因战乱流亡者日众。西晋永嘉末,大量民户再次流亡,由北方南徙。隋末,因炀帝大兴土木及连年用兵,民户不堪重负而大量逃亡,以致酿成暴动。唐初,随着经济恢复,流亡农民暂得安置。但当时赋税以人丁为本,仍无法根本解决民户流亡,出现大量客户,开元九年(721)即括得八十余万。至唐后期,各地两税定额不等,民户舍重就轻,流民复增。两宋时期,与辽金战事频仍,为避战乱流亡者甚众。元末群雄混战,再次形成流民高潮。明初推行流民安置政策,流民或归原籍,或就地垦种,国家控制户籍骤增。明中叶后,北方庄田侵占田地,南方乡官豪绅兼并民田,数以百万计民户从南北向荆、襄一带流亡,自行耕垦荒田,酿成荆、襄流民大起义。明政府被迫于当地设县安置。其后政府为防止民户流亡,多方采取措施,加之城镇兴起后容纳部分流亡农民,流民问题有所缓解。但终明清之世,迄未断绝。


【检索流民 ==>】 古籍全文检索:流民     全站站内检索:流民

行尚书省
行易知难
行茶护帖
行差人丁
行宣政院
行盐地面
行盐地界
行都水监
行都督府
行营护军
行御史台
行御药局
行人司司正
行台尚书省
行在转运使
行军都统所
行军都部署
行宫禁卫所
行素轩算稿
行营都部署
行脚山东记
行都指挥使司
行营兵马都统
行台治书侍御史
行在五军都督府
舟人
舟牧
舟虞
舟鲛
舟楫署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