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民族史 >

十六天魔舞

  可检索2.8万词条
输入关键字:

十六天魔舞

元代蒙古宫廷乐舞。简称天魔舞。中国南北各族交往频繁,音乐、舞蹈艺术互相融会,早在唐代就有此舞,王建《宫词》云:“十六天魔舞袖长”。后被喜爱歌舞的蒙古贵族收纳,元朝宫廷作为歌舞百戏之一,在宫廷饮宴中演出助兴,周伯琦《诈马行》赞之曰:“紫衣妙舞衣细绛,钧天合奏春融融”。再经元惠宗(顺帝)改编,更臻于完美,保留原有宫廷乐舞的柔美,注入蒙古族的健舞风格。元朝崇尚佛教,以盛饰美女16人,扮成菩萨相,称“十六天魔”,头戴象牙雕饰的佛冠,垂发数辫,身穿艳丽的大红长袖“合袖天衣”,金杂袄,腰系销金长短裙,肩披织金云肩,绕以柔软飘逸的艳色长帔(飘带),足登精致小巧的蒙古女式皮靴,手执“加巴刺班”法器,在“龙笛、头管、小鼓、筝、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等南北宫廷乐器的伴奏下,为首一人手执铃杵奏乐领唱,众人相和,边歌边舞,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如春风行云,飞天凌空,天女散花,落英缤纷,赏心悦目,如入仙境。元诗人张翥惊叹曰:“十六天魔女,分行锦绣围。千花织步障,百宝帖仙衣。回雪纷难定,行云不肯归。舞心挑转急,一一欲空飞。”因元惠宗沉溺于歌舞,生活腐化而失国,此舞亦被当作“亡国之音”而失传。后人宋讷惋叹云:“毡车尽载天魔去,唯有莺衔御苑花”。



喀尔喀车臣汗部左翼右旗
喀尔喀车臣汗部左翼后旗
喀尔喀车臣汗部左翼前旗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中旗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左旗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后旗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前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末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左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右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后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前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右末旗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中右末旗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末旗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后旗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左翼前旗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旗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旗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中左旗
喀尔喀车臣汗部左翼后末旗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中右旗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中前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左末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后末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左翼中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左翼左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右翼末旗
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右翼后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