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吴公子季札访问鲁国,观周乐,乐工为奏十五国风及《大雅》、《小雅》、《颂》,季札评

输入历史事件:

吴公子季札访问鲁国,观周乐,乐工为奏十五国风及《大雅》、《小雅》、《颂》,季札评

公元-544年 月份不详
吴公子季札访问鲁国,观周乐,乐工为奏十五国风及《大雅》《小雅》《颂》季札评乐论政。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观乐是流传至今的孔子诗论之前最完整的文艺批评文献,涉及文学批评的多个方面,在当时及后世均有很大的影响。其一,由此年“观诗”可知周代对“诗乐”作过系统的整理工作,为诗歌批评奠定了基础;其二,可知当时诗、乐、舞是一体的,相互为用;其三,季札指出不同地域诗歌的优缺点,反映当时对乐调与诗歌风格多样化的欣赏;其四,季札借诗论政,是对以诗“观志”批评方法的继承与发展。后来吕氏春秋·适音》云:“凡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俗定而音乐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而知其主也矣。”礼记·乐记》云:“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审音以知政,而治道备矣。”两者都提到“治世”之音、“乱世”之音的特点及其与政治之关系。这都显然受到季札之说的影响;其五,季札赞美《邺》《鄘》《卫》风“忧而不困”,《王风》“思而不惧”,《豳风》“乐而不淫”,又用“直而不倨,曲而不屈”等相反相成的范畴赞美《颂》,显然是《尧典》中“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等观念以及《唐风·蟋蟀》“好乐无荒”和赵孟所谓“乐而不荒,乐以安民,不淫以使之”(《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等思想的发展,表现出对中和之美的强烈向往,为孔子赞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先驱。以上几方面都表明,当时对于诗歌品评鉴赏的理论已经相当成熟。诗的专门化与职业化,意味着艺术已经从早期简单原始的群众性参与的艺术转变成为专门化职业化的观赏性艺术。春秋诗歌由“作诗”(创作)的阶段,全面进入“用诗”的阶段。


刘节《古史考存·管子中所见之宋钘一派学说》指出《管子》外言的《枢言》,短语的《心术》上下,《白心》,《区言》的《内业》与宋钘、尹文有关(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列子·周穆王篇》言尹文“终身不著其术,故世莫传焉”。
苏秦为齐献书秦穰侯。
苏秦上书赵王。
苏秦自齐献书燕昭王。
2O世纪7O年代马王堆出土帛书,为人们排查苏秦事迹提供了线索。
苏秦使人自齐传言于燕王。
苏秦被齐车裂于市。
苏秦为战国时一名士,故典籍多记其事。
齐人狐援在此年或稍前陈辞(通称《狐援辞》)劝闵王。
湖北荆门包山二号墓所出竹简文字作于本年前。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作于本年后。
《荀子·王制》作于本年后。
《荀子·王霸》前两段文字作于本年后。
屈原于本年四月从湘水靠近资水地带向北行进时作绝命词《怀沙》,并于本年仲夏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
《史记•屈原列传》言屈原死后,宋、唐、景之徒才以赋见称于楚。
《史记•秦本纪》:秦昭襄王二十七年、楚顷襄王十九年(前280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
再以前289年到前280年十年列国间、特别是楚国发生之事,来确定屈原自杀年代。
其一,山东六国联合对抗秦“合纵”战线完全崩溃。
其二,齐原来作为六国“合纵”中坚力量及楚同秦对抗中重要联盟,本来已处于很不利地位,在前286年灭宋后狂妄自大,招致亡国之祸。
其三,秦向中原及南方不断发展,竟至于可以毫无顾忌地通过三晋之地而攻打齐,取齐之城而设为秦之县。
其四,就楚而言,楚之西,秦已完全控制了巴蜀;楚之北,秦在三晋之地随意穿行;楚之东北,作为楚借以遏制秦之齐已瓦解,秦可凭据有之地随时由淮北进军楚。
上述四方面情况,均为顷襄王十四年(前285年)后两三年中剧变。
田骈卒于本年或稍前。
田骈承学,《庄子·天下》以为学于彭蒙。
田骈学术主张,《庄子·天下》以为“齐万物以为首”。
田骈著作,《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田子》二十五篇”。
《战国策·齐策六·齐负郭之民有狐咺者》作于本年后。
庄辛拜谒楚襄成君,谈话中引“越人歌”以折服之。
韩非本年前后生于韩。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