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中郎集》六卷,汉蔡邕撰。

输入历史事件:

中郎集》六卷,汉蔡邕撰。

公元132年 是年
中郎集》六卷,汉蔡邕撰。

《隋志》载后汉左中郎《蔡邕集》十二卷。注曰梁有二十卷,录一卷。则其集至隋已非完本。《旧唐志》乃仍作二十卷。当由官书佚脱,而民问传本未亡,故复出也。《宋志》著录仅十卷,则又经散亡,非其旧本矣。此本为雍正中陈留所刊。文与诗共得九十四首,证以张溥《百三家集》刻本,多寡增损,互有出入。卷首欧静序论《姜伯淮、刘镇南碑》断非邕作。以年月考之,其说良是。张本删去《刘碑》,不为无见。然以伯淮为邕前辈,宜有邕文,遂改建安二年为熹平二年,则近于武断矣。张本又载《荐董卓表》,而陈留本无之。其事范书不载,或疑为后人赝作。然刘克庄后村诗话已排诋此表,与扬雄《剧秦美新》同称。则宋本实有此文,不自张本始载。后汉诸史,自范、袁二家以外,尚有谢承薛莹、张璠、华峤、谢沈、袁崧司马诸家,今皆散佚。亦难以史所未载,断其事之必无。或新本刊于陈留,以桑梓之情,欲为隐讳,故削之以灭其迹欤?” (《四库提要》卷一百四十八)又:“独断二卷,汉蔡邕撰。王应麟《玉海》谓是书间有颠错,嘉佑中,余择中更为次序,释以己说。故别本题《新定独断》。择中之本今不传。然今书中序历代帝系末云,从高祖乙未至今壬子岁,三百一十年。壬子为灵帝建宁五年,而灵帝世系末行小注乃有二十二年之事,又有献帝之谥。则决非邕之本文,盖后人亦有所窜乱也。是书于礼制多信礼记,不从《周官》。若五等封爵,全与大司徒异,而各条解义与郑元礼注合者甚多。其释大祝一条,与康成大祝注字句全符。则其所根据,当同出一书。又《续汉书•舆服志》‘樊哙冠广九寸,高七寸,前后出各四寸’,是书则谓‘广七寸,前出四寸’其词小异。刘昭《舆服志》注引独断曰,三公诸侯九旒,卿七旒,今本则作三公九,诸侯卿七。建华冠注引独断曰,其状若妇人缕鹿,今本并无此文。又初学记独断曰,乘舆之车皆副辖者,施辖于外乃复设辖者也,与今本亦全异。此或诸家援引偶伪,或今本传写脱误,均未可知。然全书条理统贯,虽小有参错,固不害其宏旨,究考证家之渊薮也。”(《四库提要》卷一百一十八)


胡太后立永守寺、石窟寺。
李昶(516—565)生。
温子升二十二岁,补东平王匡御史。
郑道昭卒。
袁翻四十一岁,作《思归赋》。
释昙延(516—588)生。
中书舍人常景制永宁寺碑文。
菩提流支译《正法》《念经》《善住》《回诤》《唯识》等经纶,凡一十四部,八十五卷。
何胤年七十二,作《别山诗》一首,言甚凄怆。
诏高阳王玚入居门下,参决尚书奏事。
诏北京(代都)士民未迁者,悉听留居为永业。
韦叡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
萧秀去世,王僧孺、陆倕、刘孝绰、裴子野等各制碑文。
司马褧或率于今年。
刘昭任中军临川王记事。
刘勰为僧祐撰碑文。
刘歊著《革终论》。
孝明帝诏以杂役之户或冒入清流,所在职人皆五人相保,无人任保者夺官还役。
张普惠上疏论天下民调事,以为复征棉麻,恐民不堪命;又谏孝明帝不亲视朝,过崇佛法,郊庙之事,多委有司。
崔光请修补汉石经。
胡太后遣使者宋云与比丘惠生如西域求佛经。
任城王澄奏请佛寺悉徙于郭外。
以太子詹事徐勉为尚书右仆射。
刘潜制《雍州平等金像碑》,文甚宏丽。
何逊卒。
陆云公年九岁,读《汉书》,略能记忆。
何胤著论,以老、庄为本,周、孔为迹。
因张仲瑀上言“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羽林虎贲近千人屠害其家,殴伤其父彝,烧杀其兄始均,彝仅存余命。
北魏宗室豪族竞为奢侈。
任城王澄表谏太后“宜节省浮费以周急务”。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