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无名文人作“古诗”,《古诗十九首》为其揭橥。

输入历史事件:

无名文人作“古诗”,《古诗十九首》为其揭橥。

公元190年 是年
无名文人作“古诗”,古诗十九首为其揭橥。

按,萧统文选收录无主名“古诗”中之十九首,后世遂谓之古诗十九首。是组诗创作年代,学界大体断在汉季。刘勰:“……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文心雕龙•明诗》钟嵘:“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杨、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诗品•总论》)又:“其体源出于《国风》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虽多哀怨,颇为总杂,旧疑是建安中曹、王所制。‘客从远方来’、‘橘柚垂华实’,亦为惊绝矣!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悲夫!”(《诗品•古诗》卷上)李善:“(古诗十九首)五言,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或云枚乘,疑不能明也。诗云‘驱车上东门’,又云‘游戏宛与洛’,此则词兼东都,非尽是乘,明矣。昭明以失其姓氏,故编在李陵之上。”(文选卷二十九注)释皎然:“《十九首》辞精义炳,婉而成章,始见作用之功。盖东汉之文体。”(《诗式•李少卿并古诗十九首》陈绎曾:“情真,景真,事真。澄至清,发至情。”(《诗谱•古诗十九首》谢榛:“古诗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四溟诗话卷三)又:“诗自苏、李五言暨《十九首》,格古调高,句平意远,不尚难字,而自然过人矣。”(四溟诗话卷四)王世贞:“……《古诗十九》,人谓无句法,非也。极自有法,无阶级可寻耳。”(《艺苑巵言》卷一)王世懋:“余谓《十九首》,五言之诗经也。”(艺圃撷余胡应麟:“诗之难,其《十九首》乎!畜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盖千古元气,钟孕一时,而枚、张诸子,以无意发之,故能诣绝穷微,掩映千古。世以晚近之才,一家之学,步其遗响,即国工大匠,且瞠乎后,况其余者哉!……古诗短体如《十九首》,长篇如孔雀东南飞,皆不假雕琢,工极天然。百代而下,当无继者。”(《诗薮•内编》卷二)陆时雍:“《十九首》近于赋而远于风,故其情可陈,而其事可举也。虚者实之,纤者直之,则感寤之意微,而陈肆之用广矣。夫微而能通,婉而可讽者,风之为道美也。”(诗镜总论)陈祚明:“《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 虽处富贵,谦谦犹有不足,况贫贱乎? 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 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 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妻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难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尽,故特推《十九首》以为至极。……《十九首》善言情,惟是不使情为径直之物,而必取其宛曲者以写之,故言不尽而情则无不尽。后人不知,但谓《十九首》以自然为贵,乃其经营惨淡,则莫能寻之矣。”(《采菽堂古诗选》卷三)沈德潜:“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是为《国风》之遗。”(说诗晬语


叶义问奏应变、持久二说。
戊午,以朱倬参知政事,周麟之同知枢密院事。
金签兵中原,屯兵宿、泗。
宋朝以李宝驻平江海防。
周必大、程大昌为秘书省正字。
金镇压中原起义。
刘锜驻镇江。
李显忠请屯田。
安南进驯象与宋朝。
宋朝初行会子。
朱熹三十一岁。
汪澈上天变疏。
宋以经义诗赋两科取士。
金主离中都,赴汴京。
壬午,以杨椿参知政事。
宋遣使征诸路兵,以备金兵大举南侵。
金主亮索取淮、汉地。
宋朝下诏,准许淮南诸州迁移治所,以便清野。
契丹耶律撒八等起事反金,金派遣枢密使仆散、思恭等,率兵一万人,进行征讨。
金主亮迁都于汴。
金大括境内诸路民马。
金主大杀宋、辽宗室之在其国者(凡百三十人)。
魏胜克海州。
金主弑太后,大兵入淮东。
兰州汉军千户王宏,杀死金朝官吏而降大宋。
义民王友直,收复大名府。
金帝背盟南侵,宋帝下诏传檄。
金人另立完颜褒为帝。
李宝破金兵于陈家岛。
金人破扬州。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