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曹操猜忌孔融,故意作书,彰显孔融与郗虑二人之宿怨,以激怒孔融;孔融作书回复。

输入历史事件:

曹操猜忌孔融,故意作书,彰显孔融与郗虑二人之宿怨,以激怒孔融;孔融作书回复。

公元207年 三月
曹操猜忌孔融,故意作书,彰显孔融与郗虑二人之宿怨,以激怒孔融孔融作书回复。

《后汉书•孔融列传》卷七十:“操疑其所论建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因显明雠怨,操故书激厉融曰:‘盖闻唐虞之朝,有克让之臣,故麟凤来而颂声作也。后世德薄,犹有杀身为君,破家为国。及至其敝,睚眦之怨必雠,一餐之惠必报。故鼌错念国,遘祸于袁盎;屈平悼楚,受谮于椒、兰;彭宠倾乱,起自朱浮;邓禹威损,失于宗、冯。由此言之,喜怒怨爱,祸福所因,可不慎与!昔廉、蔺小国之臣,犹能相下;寇、贾仓卒武夫,屈节崇好;光武不闻伯升之怨,齐侯不疑射钩之虏。夫立大操者,岂累细故哉!往闻二君有执法之平,以为小介,当收旧好;而怨毒渐积,志相危害,闻之怃然,中夜而起。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诚怪今者与始相违。孤与文举既非旧好,又于鸿豫亦无恩纪,然愿人之相美,不乐人之相伤,是以区区思协欢好。又知二君群小所构,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余矣。’融报曰:‘猥惠书教,告所不逮。融与鸿豫州里比郡,知之最早。虽尝陈其功美,欲以厚于见私,信于为国,不求其覆过掩恶,有罪望不坐也。前者黜退,欢欣受之。昔赵宣子朝登韩厥,夕被其戮,喜而求贺。况无彼人之功,而敢枉当官之平哉!忠非三闾,智非鼌错,窃位为过,免罪为幸。乃使余论远闻,所以惭惧也。朱、彭、寇、贾,为世壮士,爱恶相攻,能为国忧。至于轻弱薄劣,犹昆虫之相啮,适足还害其身,诚无所至也。晋侯嘉其臣所争者大,而师旷以为不如心竞。性既迟缓,与人无伤,虽出胯下之负,榆次之辱,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子产谓人心不相似,或矜勎者,欲以取胜为荣,不念宋人待四海之客,大炉不欲令酒酸也。至于屈谷巨瓠,坚而无窍,当以无用罪之耳。它者奉遵严教,不敢失坠。郗为故吏,融所推进。赵衰之拔郤縠,不轻公叔之升臣也。知同其爱,训诲发中。虽懿伯之忌,犹不得念,况恃旧交,而欲自外于贤吏哉!辄布腹心,修好如初。苦言至意,终身诵之。’”按,严可均全后汉文卷九十四收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注谓曹操孔融书乃路粹代笔。


郑兴拜谏议大夫,出使数州,还拜凉州刺史;坐事免。
梁鸿约十岁,丧父,卷席而葬。
彊华献《赤伏符》,称刘秀应登帝位。
刘秀称帝,建元建武,是为汉世祖光武帝。
刘秀定都洛阳。
汉光武帝迁还洛阳,载经牒秘书二千余两。
严光变姓名,隐身不见。
鲍永任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冯衍为立汉将军,领狼孟长,二人为更始帝守土,不肯降光武帝。
苏竟约六十五岁,拜代郡太守,至建武五年(29)止。
洼丹五十四岁,为博士。
郭宪约四+九岁,应征为博士。
夏恭约四+二岁,拜郎中,再迁太山都尉。
桓谭三十八岁,征为待诏,上书言事,失职,不用。
杜林为隗嚣治书。
郑兴为隗嚣祭酒。
崔篆举贤良,辞归不仕;客居荥阳,著书作赋。
包咸三十二岁,离东海,归乡里,以太守黄谠子为徒。
班彪二十三岁,自长安至梁州,依隗嚣为宾客;作《北征赋》。
杜抚约十八岁,师从薛汉。
隗嚣起兵天水,时人作《天水童谣》。
刘秀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
幽州牧朱浮于蓟为彭宠所攻,作《与彭宠书》。
光武帝遣邓隆救朱浮,为彭宠击败。
尹敏上疏陈《洪范》消灾之术,拜郎中,辟大司空府。
桓谭四十九岁,拜议郎、给事中,作《陈时政疏》;桓谭善琴,光武帝每宴则令其鼓之,宋弘谏,遂不令桓谭给事中。
冯衍约四十二岁,与田邑书,责其背约降刘秀。
朱浮约二十三岁,封舞阳侯。
苏竟在南阳,作《与刘龚书》《与邓仲况书》,使刘龚、邓仲况降刘秀。
朱浮见光武帝不亲征彭宠,乃上疏求救;光武帝诏报朱浮,令待彭宠内乱;朱浮兵败城降,仅以身免。
桓谭五十岁,或于此年始作《新论》。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