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僧虔论书,颇尚新变。

输入历史事件:

王僧虔论书,颇尚新变。

公元485年 本年
王僧虔论书,颇尚新变。

《南齐书•王僧虔传》说:“永明三年,薨……僧虔时年六十……其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王平南廙、右军叔,过江之前以为最。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变古制,今唯右军领军;不尔,至今犹法钟、张。亡从祖中书令书,子敬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分,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贱家鸡,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张翼,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翼写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小人几欲乱真”。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张澄当时亦呼有意。郗愔章草亚于右军。郗嘉宾草亚于二王,紧媚过其父。桓玄自谓右军之流,论者以比孔琳之谢安亦入能书录,亦自重,为子敬书嵇康诗。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丘道护与羊欣俱面受子敬,故当在欣后。范晔与萧思话同师羊欣,后小叛,既失故步,为复小有意耳。萧思话书,羊欣之影,风流趣好,殆当不减,笔力恨弱。谢综书,其舅云紧生起,是得赏也,恨少媚好。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贺道力书亚丘道护。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又著《书赋》传于世。”从这节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评论书法与评论诗歌一样是士人热衷的话题,书法之为学,一则须有天赋,另则亦需要后天的功力,所谓“天然”和“功夫”、“放纵”与“规矩”以及“媚好”与“笔力”等相对概念就是指此二者之间的关系;王氏称“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意指其积学的功夫实在是无以复加了,但是这些前辈书家的面貌似乎处于伯仲之间,尚缺乏鲜明的个性。王氏肯定了书学发展之“变”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说“变古制。今唯右军领军;不尔,至今犹法钟、张”,从汉魏之钟、张,演变至自己王氏先祖王羲之和王洽,书法发生了革命,其实质是“变古制”,王氏肯定了此种变革的正面意义,此种“变”之表征可以一个“媚”字作为基本的概括,书法于是更突现其抒情性和审美意味,这既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亦由江左地域因素影响使然。王氏同时也为书坛各家略溯源流,各家其实多有所本,又有自己个人的特点,这道出了文艺的基本规律,亦部分符合刘勰《文心雕龙•通变》的思想。但总体而言,王僧虔之“变古制”,其程度更剧于刘勰,即使与文学上的“新变”派存在着趣味方面的歧异,却仍可以划归到“新变”一派。在古代政治中,礼乐是政治的工具或点缀,书法与音乐因此在王僧虔头脑里存在着截然的判分,与其书法理论恰可形成鲜明对照。王氏在音乐上所体现出的保守性,和其关于书法的“新变”理念,确实相映成趣,而观察此二者之间的矛盾现象,若究其根本,其实并不矛盾。引人关注者在于,学界所讨论的南朝“新变派”尚丽和主情的文学观,其实由王僧虔导夫先路,然则新变、保守以及折衷派之间的分野,当面对文艺之真谛和本体时,似乎并不那么泾渭分明了。


钱宰以订正经传复征至京,旋归乡。
张美和以订正经传征至京。
刘铰(1394一1 458)生。
张以宁文集刊刻。
周是修征辟入京。
王行卒,年六十五。
周是修擢周府奉祀正。
周是修与王尹实定交。
王叔英游金华永康,作《养志斋记》。
颁《皇明祖训》于天下。
俞祯序王彝诗文集。
贝琼《清江集》已刊刻。
吴溥入太学。
陶宗仪率诸生赴试礼部。
方孝孺受命典京闱。
楚王除虎患,管时敏歌咏之。
夏原吉归省。
邓林中乡选。
周是修从周王北征。
胡俨改授余干教谕。
张美和卒,年八十三。
陶宗仪率诸生赴礼部读《大诰》,赐钞归。
初一,策会试中试者赐泰和宋琮等于奉天殿, 擢陈郊(安阝)为第一,赐郊(安阝)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王叔英改德安教授。
禁戏剧搬演帝王先贤。
廷试复选北士,刘三吾戍边。
王达善《梅花百咏》流播众口,周王与之争胜。
王翰《梁园寓稿》卷五《奉教和王达善学士梅花四咏》,有《梅影》《梅香》《梅魂》《梅格》四首。
方孝孺《逊志斋集》初编成。
杨士奇居武昌已九年,与丁鹤年甚相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