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对于梁代士人接受这种佛教“妇女观”的情况,有必要作细致的考察。

输入历史事件:

对于梁代士人接受这种佛教“妇女观”的情况,有必要作细致的考察。

公元535年 本年
对于梁代士人接受这种佛教“妇女观”的情况,有必要作细致的考察。

在梁代士人诗文中,“女妒”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话题。查“妒”字在六朝以前典籍中出现的情况,发现在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孟子庄子等文献中皆不曾有此字;在荀子中,“妒”字共出现14次,但都用指男人的心理;唯《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有:“叔向之母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语;《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有曰:“星:角……取妻,妻妒。”[5]《史记•吕太后本纪》中有“诸吕女妒”等语,《后汉书•冯衍传》任氏女为妻,该妇天性“嫉妒”,虽都是指妇人心理,但是“妒”字尚未为妇人所独专,东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说:“夫国不乏于妒男也,犹家不乏于妒女也。”在“妒”的表现上,男女可谓平分秋色;即使屈原离骚所谓“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还是指朝中佞臣的嫉妒心理。可以看出,“妒”字与“女”字相结合,成为特指女子品性的形容词,那是在六朝受佛教“妇女观”的影响使然。《大正藏》第四十五卷诸宗部二(四)《慈悲道场忏法传》(此忏为梁武帝为皇后郗氏所集也):“蛇为人语,启帝曰:蟒则昔之郗氏也,妾以生存嫉妒六宫,其性惨毒,怒一发则火炽矢射,损物害人,死以是罪,谪为蟒耳。”梁简文帝《怨歌行》说:“蛾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其下句所云虽为中土故事,然将嫉妒作为蛾眉固有天性,却是受了佛教“妇女观”的影响。张缵《妒妇赋》说:“唯妇怨之无极,羌于何而弗有……忽有逆其妒鳞,犯其忌制,赴汤蹈火,嗔目攘袂,或弃产而焚家,或投儿而害婿。”这是将“嫉妒”这一佛教所认为的妇女天性,进行具体的演义。沈约俗说内载“车武子妇大妒”与“荀介子妇大妒”两则佚事[6]。鲁迅古小说钩沉中有南朝宋虞通之撰妒记一篇,共有六朝关于“妇妒”的七则小故事,鲁迅凭借世说新语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加以校勘[7]。刘遵《繁华应令》:“蛾眉讵须嫉,新状递入宫。”徐悱妻刘氏《和婕妤怨》说:“只言争分理,非妒舞腰轻。”佛教把“嫉妒”归为妇女生理属性,处于梁代社会佛教大盛背景下,士人都熟谙佛典,对此趋于认同,故而谈“妇妒”也成时尚。


方国珍举兵起事,聚众于海上。
二十八日,杨维桢作《竹近记》。
杨维桢序杨翮所撰文集。
许有孚作《摸鱼子》(买陂塘旋栽杨柳)词十首。
殷奎从杨维桢学,时年十八。
李孝光由秘书监著作郎迁文林郎、秘书监丞,寻卒。
李德富卒。
刘琏生。
袁凯与杨维祯遇于华亭,杨维桢为作《改过斋记》。
唐元卒,年八十一。
宗之传,未可知也。
十二日,杨维桢序顾瑛所编《草堂雅集》。
十五日,黄溍序朱德润所撰《存复斋集》。
干文传序萨都剌所撰《雁门集》。
苏天爵由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转为大都路总管。
苏天爵任职期间,沙可学、高明、葛元哲辟为江浙行省掾。
陆行直跋汉钟繇《荐季直表》,时年七十五,后此行迹不甚可考。
王守诚卒。
宋濂入仙华山为道士。
王汝玉生。
初一,郑玉自序所撰《馀力稿》。
人所编。
初三,韩奕有吴兴之游,杨维桢作序送之。
余阙以浙东廉访使按部浦江,戴良以赵谦斋荐,见知于阙。
十一日,黄公望跋曹知白所绘《群峰雪霁图》,图为阿里西瑛作。
曹文晦作《新山别馆十景》诗十首。
十六日,周伯琦序许有壬等所作《圭塘欸乃集》。
张雨卒,年六十八。
宋禧中乡贡进士。
十六日,杜本卒,年七十五。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