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二写魔有三女,往乱佛心,“眄目作姿,现诸妖冶,璎珞晃耀,光翳

输入历史事件:

《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二写魔有三女,往乱佛心,“眄目作姿,现诸妖冶,璎珞晃耀,光翳

公元535年 本年
《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二写魔有三女,往乱佛心,“眄目作姿,现诸妖冶,璎珞晃耀,光翳六天。

”马鸣《佛听行赞》《巷摩罗女见佛品》描写侍女种种色相曰:“……女人显姿态,若行住坐卧,乃至画像形,悉表妖容姿……”《离欲品》说:“太子入园林,众女来奉迎……各尽伎姿态,供侍随所宜。”如前所述,由于佛教使用“反欲以顺”遣荡爱欲手段之缘故,佛典中对于女性“姿态”惑人的叙述是很多的。与印度大乘佛教兴起差不多是同时代的婆罗多牟尼著《舞论》,论述了“艳情”及表现艳情的方法,“艳情由常情(固定的情)欢乐而生,以光彩的服装为其灵魂。正如世间凡是清白的、纯洁的、光彩的或美丽的都以‘艳’表示……这样,由于以可爱的光彩的服装为灵魂,经行为确定[称为]艳情味,它以男女为因,以最好的青年[时期]为本,它有两个基础,欢爱和相思。这儿(两者之中间),欢乐产生于季节,花环,香膏,妆饰,所爱的人,[享乐]的对象,优美住宅的享受,到花园去行乐,听到和看见[情人],[与情人一同]游戏,娱乐等等别情。[在戏剧中]它应当用眼的灵活,眉的挑动,媚眼,行动,戏弄,甜蜜的姿态,语言等等随情表演。”[26]与龙树、马鸣几乎同时处于印度文化背景之下的婆罗多牟尼上述舞论最为准确地道出了佛教《佛所行赞》之类“反欲以顺”文字的典型环境与典型特征,艳情必须借助眉、眼、身体的动作来表演,这类写艳情惑人的文字必然给熟读佛典的宫体诗人以深刻的印象,令他们从中受到启发。


王韬、蒋敦复相识。
胡焯卒。
刘存仁《屺云楼诗选》二集四卷本年刊于福州。
沈兆沄《纤帘书屋诗钞》十二卷刊出。
福谦堂刊刻陆费瑔撰《真息斋诗钞》。
周树槐自刻《壮学斋文集》十二卷。
雷以諴撰《藿郊诗存》二卷刊刻。
彭蕴章撰《松风阁诗钞》刊刻。
何玉成撰《揽翠山房诗草》刻于射洪。
杨綮撰《蝶庵赋钞》二卷刊刻。
庄棫二十三岁,始学为词。
余治四十四岁,乡试不第。
黄燮清作《绛绡记》传奇九折。
吴大廷从吴敏树等闻古文法。
王闿运数往南昌,与邓绎、孙麟趾唱和。
符葆森入都,得交陶樑等人。
宝延年十三,始学诗。
殳庆源七十岁,约卒于此后不久。
姚元之(1776—1852)卒,年七十七。
程颂藩生。
许宗衡作《金缕曲》(书余淡心《板桥杂记》后并叙),感慨时事。
八日,朱次琦辞官。
遂暂栖山西,至咸丰五年六月始抵里。
十日乙酉(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
初十日,邹鸣鹤(1793—1853)卒,年六十一。
十二日,汤贻汾(1778—1853)以南京城陷,赴水死。
二十一日,姚椿(1777—1853)卒。
而通儒钜公又以其学问之余溢为咏歌,至于推原本始,则犹有间焉。
陈澧改题《灯前细雨词》为《忆江南馆词》。
宋翔凤撰《过庭录》十六卷成并自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