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韦安石、韦嗣立、赵彦昭、李峤并被弹贬官;韦安石(651—714)、李峤(645—714)旋卒,安石年

输入历史事件:

韦安石、韦嗣立、赵彦昭、李峤并被弹贬官;韦安石(651—714)、李峤(645—714)旋卒,安石年

公元714年 三月
韦安石嗣立赵彦昭李峤并被弹贬官;韦安石(651—714)、李峤(645—714)旋卒,安石年六十四,峤年七十。

《通鉴》卷二一一:“御史中丞姜晦以宗楚客等改中宗遗诏,青州刺史韦安石太子宾客嗣立刑部尚书赵彦昭特进致仕李峤,于同时为宰相,不能匡正,令监察御史郭震弹之。(三月)甲辰,贬安石为沔州别驾嗣立岳州别驾,彦昭为袁州别驾,峤为滁州别驾。”旧唐书韦安石传:“安石既至沔州……愤激而卒,年六十四。”旧唐书李峤传:“乃下制曰:‘……特进赵国李峤……宜听随子虔州刺史畅赴任。’寻起为庐州别驾而卒,有文集五十卷。”新唐书李峤传:“贬滁州别驾,听随子虔州刺史畅之官。改庐州别驾,卒,年七十。”按《旧传》之“庐州”当为“滁州”之讹;《新传》李峤尝为庐州别驾,盖涉《旧传》而误,云峤随子赴虔州在贬滁州别驾之后,亦不确。要之,滁州别驾当为李峤之终官,峤当即卒于本年。崔泰之有诗哭之,见朝野佥载卷二。新唐书艺文志四:“《李峤集》五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七:“《李峤集》一卷。……集本六十卷,未见。今所录一百二十咏而已,或题曰《单题诗》,有张方注。”张方当即张庭芳,见长安元年十一月李峤《杂咏诗》条。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评诗格一卷,唐李峤传。峤在昌龄之前,而引昌龄诗格八病,亦未然也。”按评诗格为伪作,参见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校考》张说《五君咏•李赵公峤》:“李公实神敏,才华乃天授。……故事遵台阁,新诗冠宇宙。”新唐书李峤传:“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多传讽。……然其仕前与王勃、杨盈川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唐诗品》:“唐初诸子,词心共艳,律调俱扬,不可尚已。而擅古作者,宋、李二君之宗尤为炳著。延清之七言,裁茂郁之幽思,按鸿朗之疏节,品第梁、陈,固已含跨其上;而巨山之五言,词华英净,节奏铿谐,置之晋、宋之间,则潘岳之流调,惠连之靡富,微波尚传,不当擅美。若复湔其泾杂,骋其长驾,则七子之流,未知上下其伦。”《唐音癸签》卷五:“汉称苏、李,唐亦曰苏、李。以今论之,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廷硕七言,尤富风华,亦复父难为


崔瑗征诣廷尉,上书自讼,得理出;寻病卒,年六十六(78—143)。
边韶为尚书侍郎,上言论历。
崔寔因父崔瑗卒,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隐居父墓旁;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卖为业。
郑玄十七岁,见大风而知某时有火灾,智者异之。
曹娥卒,年十四(13O—l43)。
王延寿或于此年生(143?—163?)。
汉顺帝立皇子刘炳为皇太子,改元建康。
汉顺帝刘保崩。
皇太子刘炳即位,是为汉冲帝。
李固为太尉。
汉冲帝诏举贤良方正、幽逸修道之士。
皇甫规举贤良方正,对策,拜郎中;托疾免归,教授,门徒。
张奂举贤良方正,拜议郎。
马融六+六岁,作《周官传》。
李固五十一岁,作书《荐杨淮》。
朱穆四十五岁,入梁冀幕,甚见亲任。
桓麟约三十一岁,或于此年辟司徒掾。
汉冲帝刘炳卒。
李固议冲帝发丧,梁太后从之。
李固欲立清河王刘蒜为帝,梁冀不从,立乐安王子刘缵,年八岁,是为汉质帝。
李固议卜山陵,梁太后从之。
梁冀猜忌李固,使人作飞章虚诬李固,太后不听,得免。
马融六十七岁,迁从事中郎。
李固五十二岁,上疏救益州刺史种暠。
汉质帝诏令举明经,诣太学,通经者赏进。
梁太后诏令兴学,使游学增盛,太学生多至三万余人,然学风转尚浮华。
大将军梁冀鸩杀汉质帝。
李固、胡广等与梁冀书,建议为立嗣事,“询访公卿,广求群议”。
李固、胡广拟立清河王刘蒜,梁冀坚持立蠡吾侯刘志;胡广惧梁冀,转而支持梁冀,李固则不改其意;梁冀遂说梁太后,策免李固太尉职,以胡广为太尉。
梁太后与兄将军梁冀迎蠡吾侯刘志入南宫,即皇帝位,年十五,是为汉桓帝;梁太后临朝听政。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