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王维始营蓝田辋川别业,此后间断性居是处达十余年,多有山水田园诗佳作。

输入历史事件:

王维始营蓝田辋川别业,此后间断性居是处达十余年,多有山水田园诗佳作。

公元744年 本年
王维始营蓝田辋川别业,此后间断性居是处达十余年,多有山水田园诗佳作。

旧唐书文苑下本传:“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王维《辋川集序》:“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傥能从我游乎?”王维裴迪各有以上述游止处所为题名之五言绝句二十首,即所谓《辋川集》。此集一向附收于《王摩诘文集》,明清时有单行本,如宛委别藏本说郛《水边林下》均收此集,系从文集抽出者。参陈尚君《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载其所著《唐代文学丛考》)。按王维蓝田别墅及辋川唱和之具体年月不可确知。王维《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臣遂于蓝田营山居一所。草堂精舍,竹林果园,并是亡亲宴坐之余,经行之所。”王维母崔氏卒于天宝九载二月,蓝田别墅之经营当在此前数年。又储光羲《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诗,蓝上茅茨即谓蓝田别墅,由诗题知当时王维仍在左补阙任。考下年王维已迁御史(见后),故知其营蓝田别墅最迟应在本年,王、裴唱和亦当在本年前后,姑系于此。《诗薮》内编卷六:“右丞《辋川》诸作,却是自出机轴,名言两忘,色相俱泯。”又曰:“千山鸟飞绝’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辋川》诸作,便觉太闹。”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三:“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漫堂说诗》:“王维裴迪辋川倡和,开后来门径不少。”北江诗话卷五:“庾信哀江南赋,无意学《骚》,亦无一类《骚》,而转似《骚》王维裴迪《辋川》诸作……无意学陶,亦无一类陶,而转似陶。则又当


秋,秦康公使西乞术聘鲁,鲁使襄仲为上宾,依聘礼辞玉。
按,辞玉,《仪礼·聘礼》:“宾袭执圭,摈者入告,出,辞玉。
秦伐晋,两军遇于河曲,臾骈献赵盾计克秦,秦士会献计破晋军。
赵盾论事君者当比而不党。
韩献子,即韩厥。
春,郤缺评士会与贾季孰贤。
邾文公谋迁于绎,使史卜之,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
秋,鲁太室屋坏。
明堂称谓始于西周,然其起源甚早。
冬,鲁文公如晋寻盟。
郑穆公与鲁文公宴,郑子家赋《鸿雁》,鲁季文子答以《四月》;子家又赋《载驰》之四章,文子赋《采薇》之四章。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云:“《传》言赋诗某篇,不言某章,皆指首章。
七月乙卯夜,有星孛入于北斗。
赵盾欲纳邾文公晋姬所生捷菑于邾,邾人辞之以礼,赵盾以为“辞顺而弗从,不祥”。
捷菑,邾国公子,其母晋出。
三月,宋华耦适鲁寻盟,鲁文公享之,华耦辞令顺美,鲁人以为敏。
鲁大夫叔彭生引“史佚之言”,以事亲之道谏襄仲。
史佚,周成王太史。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晋郤缺以上军、下军伐蔡,盟而还。
秋,齐侵鲁之西鄙,季文子引《诗·小雅·雨无正》、《周颂·我将》,论齐懿公多行无礼,必不能免祸。
十一月,晋灵公会诸侯,盟于扈以谋伐齐,齐贿晋,诸侯之师不克而还。
庸、麇分别率群蛮、百濮交侵楚国,蒍贾谏楚庄王废迁都之议而伐庸。
六月戊辰,鲁文公使襄仲赂于齐懿公,故盟于郭丘。
楚人为诸御己歌。
按,此歌又见《太平御览》卷四百五十五及《诗纪·前集二》,题作“楚人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亦录之。
夏,齐伐鲁北鄙,鲁襄仲请盟。
晋怒郑贰于楚,郑大夫子家与赵盾书,以告其故。
按,子家之书,陈述郑国之所以服于楚,实出于晋不能救而不得已。
襄仲引臧文仲之言,预言齐君必死。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