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于神明中求之耳。

输入历史事件:

于神明中求之耳。

公元744年 本年
于神明中求之耳。

养一斋诗话卷一:“辋川唱和,须溪论王优于裴,渔洋论裴、王劲敌吾以须溪之言为允。”《岘佣说诗》:“辋川诸五绝清幽绝俗,其间‘空山不见人’、‘独坐幽篁里’、‘木末芙蓉花’、‘人闲桂花落’四首尤妙,学者可以细参。”除《辋川集》中与裴迪唱和诸作外,王维辋川之诗尚夥。陈铁民《王维年谱》(《王维集校注》附录)云:“维之蓝田山居,盖供母奉佛持戒之用,非为己隐居习静而营,他自得蓝田山居至天宝十五载陷贼前,除一度因丁母忧离职外,一直在长安为官。他有时较长时间住在辋川,有时又较长时间离开辋川,《辋川别业》云:‘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可证。”本年前后至天宝十五载之间,王维居辋川时所作诗计有:《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赠裴十迪》《黎拾遗昕裴秀才迪见过秋夜对雨之作》《赠裴迪》《登裴迪秀才小台作》《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游感化寺》《辋川闲居》《积雨辋川庄作》《戏题辋川别业》《归辋川作》《春中田园作》《春园即事》《山居即事》《山居秋暝》《田园乐七首》《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蓝田山石门精舍》《山中》《别辋川别业》《辋川别业》《秋夜独坐》等(据《王维集校注》卷五“辋川之什”)。诸诗作年不可确考,并附于此。其中多有名作。《山居即事》《唐诗评选》卷三评曰:“八句景语,自然含情,亦自齐、梁来,居然风雅典则。俗汉轻诋六代铅华,谈何容易!”《山居秋暝》《唐诗评选》卷三评曰:“凡使皆新,此右丞之似储者。”《田园乐七首》是一组六言绝句其六“桃红复含宿雨”一首最称佳作,诗人玉屑卷一九引黄升《玉林诗话》评曰:“六言绝句,如王摩诘‘桃红复含夜雨’及荆公‘杨柳鸣蜩绿暗’二诗,最为警绝,后难继者。近世惟杨诚斋《醉归》一章:‘月在荔枝梢上,人行豆蔻花间。但觉胸吞碧海,不知身落南蛮。’雄健富丽,殆将及之。”《瀛奎律髓》卷二三:“右丞有六言《田家乐七首》。‘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按此是该诗后两句),举世称叹。”养一斋诗话卷五:“或问六言句法,予曰:王右丞‘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康伯可‘啼鸟一声村晚,落花满地人归’,此六言之式也。必如此自在谐协方妙,若稍有安排,只是减字七言绝耳,不如无作也。”《秋夜独坐》“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向称名句,诗筏评云:“‘枫落吴江冷’,‘空梁落燕泥’,与摩诘‘雨中山果落’,老杜‘叶里松子僧前落’,四‘落’字俱以现成语为灵幻。”《葚原诗说》卷一:“写景之句,以工致为妙品,真境为神品,淡远为逸品。如‘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沈佺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同上)……皆逸品也。”养一斋诗话卷三:“一唱三叹,由于千锤百炼。今人都以平澹为易易,知其未吃甘苦来也。右丞‘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其难有十倍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者。到此境界,乃自领之,略早一步,则成口头语,而非诗矣。”


徒有名录,空度岁时,未有德为代范,才任国用。
同日,颁舍利于诸州,诏立舍利塔。
改国子学为太学。
杨素为云州道行军元帅,北征突厥。
杨广上言请议定清庙歌辞,制诏牛弘等创制之。
柳䛒为东宫学士,撰《法华玄宗》,大受杨广宠赐。
孙万寿为豫章王文学。
陆法言撰《切韵》成。
略》等,各有乖互。
杨素、薛道衡赋诗唱和。
诏杨素与诸术者刊定阴阳舛谬,又诏素与牛弘、薛道衡等修定五礼。
彦琮奉敕撰《众经目录》。
许善心加摄太常少卿,与牛弘等议定礼乐。
高智周(602—683)生。
薛道衡出为襄州总管。
刘炫上表谏废国子等学,又作《抚夷论》。
王通诣阙献《太平十二策》,不见用,还乡教读。
薛收已解为文。
隋文帝卒,年六十四。
皇太子杨广即皇帝位,是为隋炀帝。
杨素平汉王叛乱,炀帝手诏劳之。
尹式(?—603)卒。
式集》五卷。
王頍(551—604)卒,年五十四。
壬子,陈叔宝(553—604)卒,年五十二,其妻沈氏为撰哀辞。
癸丑,炀帝作《营东都诏》。
炀帝赋诗赐牛弘。
柳䛒拜秘书监,受命诠次西京嘉则殿图书。
潘徽受诏与陆从典等助杨素撰《魏书》。
王绩年十五,游长安,谒杨素,以谈吐为众所服。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