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

输入历史事件:

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

公元744年 本年
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撷秀,揭厉良多。

自开元以来,维天宝三载,谴谪芜秽,登纳菁英,可被管弦者都为一集。’芮侯即探书禹穴,求珠赤水,取太冲之清词,无嫌近溷;得兴公之佳句,宁止掷金。道苟可得,不弃于厮养;事非适理,何贵于膏粱。其有岩壑孤贞,市朝大隐,神珠匿耀,剖巨蚌而宁周,宝剑韬精,望斗牛而未获,目之缣素,有愧遗才。尚欲巡采风谣,旁求侧陋,而陈公已化为异物,堆案飒然,无与乐成,遂因绝笔。今略编次,见在者凡九十人,诗二百二十首,为之小集,成一家之言。”(《唐人选唐诗新编》国秀集卷首)此集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收二十四人诗七十五首,据其目录适录如次:天官侍郎李峤四首,考功员外郎宋之问六首,膳部员外郎杜审言五首,太子詹事沈佺期五首,右丞相张说五首,中书侍郎徐安贞六首,京兆张敬忠一首,秘书监贺知章二首,太子宾客徐彦伯一首,仙州别驾王翰二首,中书舍人董思恭一首,新安丞杜俨一首,殿中少监崔涤一首,太子洗马沈宇一首,广文进士刘希夷三首,左丞相张九龄三首,礼部尚书席豫二首,灵昌太守李邕一首,吏部员外郎卢僎十三首,司勋员外张鼎二首,邢部侍郎孙逖六首,兵部员外赵良器二首,金部员外郎黄麟一首,太子尉郭向一首。中卷收二十四人诗七十三首,分别为:金部员外郭良二首,考功员外蒋洌二首,西河长史刘庭琦二首,安定太守王乔一首,陈王掾张谔五首,司勋员外郑审一首,大理司直薛奇章三首,大理寺丞崔颢七首,河阴尉徐九皋五首,醴泉尉阎宽五首,河阴令康定之一首,尚书右丞王维七首,崑昆山万齐融二首,进士楼颖五首,左补阙崔国辅六首,右武卫录事李嶷二首,校书郎王泠然一首,右武卫录事李牧二首,会稽贺朝三首,进士杨重玄一首,前进士常建一首,处士孟浩然七首,进士程弥纶一首,余杭尉丁仙芝一首。下卷收四十人诗七十二首,分别为:进士范朝二首,鲁郡录事徐晶三首,执戟梁锽二首,千牛兵曹屈同仙二首,前崇玄生豆卢复二首,进士丘为二首,校书郎荆冬倩一首,晋陵尉张子容二首,新乡李颀四首,进士朝阳二首,河内崔曙五首,校书郎王昌龄五首,进士梁洽一首,武进尉郑绍一首,进士严维三首,处士朱斌一首,左拾遗苏绾一首,右补阙王湮二首,右补阙卢象二首,四门助教梁德裕二首,永乐丞杨谏一首,进士芮挺章二首,进士张万顷二首,西河尉常非月一首,无锡尉沈颂二首,前进士樊晃一首,大理司直包融二首,薛维翰二首,长安张良璞一首,孙欣一首,王之涣三首,王羡门一首,绛郡长史高适一首,洛阳尉王湾一首,进士万楚二首,御史于季子一首,校书郎吕令问一首,校书郎敬括二首,监察御史韦承庆一首,进士祖咏二首。集中实收诗数与目录所标间或小有出入。曾彦和跋云:“国秀集三卷,唐人诗总二百二十篇,天宝三载国子生芮挺章撰,楼颖序之。其诗之次,白天官侍郎李峤,至进士祖咏凡九十人,挺章二篇、颖五篇,亦在其间。内王湾一篇,有‘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之语,题曰《次北固山下作》,而殷璠所撰河岳英灵集作于天宝十一载,岁月稍后。然挺章编选,非璠之比,览者自得之。此集《唐书•艺文志》洎本朝崇文总目,皆阙而不录,殆三馆所无。浚仪刘景文顷岁得之鬻古书者,元佑戊辰孟秋从景文借本录之,因识于后。龙溪曾彦和题。大观戊子冬,贺方回传于曾氏,名欠一士,而诗增一篇。”(国秀集卷后附)该书版本:明嘉靖三十六年周日东抄本,作一卷,实含三卷内容;明刻三卷本,三册;明刻三卷本,二册;郑振铎藏并跋之


李延年以好音见;汉郊祀始用乐舞。
兒宽约四十岁,奏请穿凿六辅渠;对武帝问封禅事,以为封禅事“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君臣之所能列”,武帝然之。
司马迁三十五岁,为郎中,奉使西南。
兒宽拜御史大夫。
枚皋从武帝至甘泉。
枚皋从武帝东巡海上。
枚皋从武帝登封泰山。
兒宽从封泰山,还登明堂,为武帝上寿。
东方朔从封泰山,见武帝封泰山毕,欲自浮海求蓬莱,乃上言谏,武帝纳之;又作《封泰山》。
以十月为元封元年。
司马谈约五十五岁,未能从武帝封泰山,留滞周南,郁愤成疾,病危。
司马迁三+六岁,奉使西南还,见父司马谈于洛阳,受父修史之遗言。
司马谈卒,年约五十五(前164?—前110)。
东方朔五十二岁,上书陈计,自讼官卑,欲求大官,然其言指意放荡,颇复诙谐,终不见用,因著《答客难》。
枚皋从武帝至雍。
司马迁从武帝祠泰山。
刘彻作《瓠子之歌》。
枚皋从武帝塞决河宣房。
司马迁从武帝塞决河。
武帝命人作《芝房之歌》。
司马迁三十七岁,构思《河渠书》当自此年始。
初作角抵戏,三百里内皆观。
司马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萧望之约生于此年(前108?—前47)。
枚皋从武帝至河东。
刘彻南巡狩,命人作《盛唐枞阳之歌》。
东方朔作《七谏》。
枚皋约卒于此年,年约五十四(前159—前106?)。
京师民观角抵戏于上林平乐馆。
刘细君以汉家公主嫁乌孙昆莫;因昆莫年老,言语不通,作《乌孙公主歌》(《悲愁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