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刘长卿以《送严维尉诸暨》作答。

输入历史事件:

刘长卿以《送严维尉诸暨》作答。

公元757年 三月
刘长卿《送严维尉诸暨》作答。

春日,刘长卿曾至扬州,后返长洲。另有诗别严士元、岑况(岑参兄)、李纾张南史等人,作《别严士元》《曲阿对月别岑况徐说》《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等。是年,还有诗《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兼却复宪台充贺兰大夫留后使之岭南时侍御先在淮南幕府》《送李校书赴东浙幕府》《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送李七之汴州谒张相公》《杂咏八首》《送张继司直适越》《京口怀洛阳旧居兼寄广陵二三知己》《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哭魏兼遂》《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松江独宿》《送陆沣仓曹西上》。【别严士元】金人瑞《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金圣叹全集》本)卷一:“出手最苦是先写‘春风’二字,犹言春风也,而依棹于此耶?下便紧接‘春寒’二字,犹言然则人自春风,我自春寒,其阴其晴,身自受之,又向何处相告诉也。三、四承阴晴极写,言浸润之谮,乃在人所不意,则流落之苦,已在人所不恤,盖自叙吴仲孺之诬也。 ……其辞绝似负冤临命,告诫后人也者。”《唐诗合解笺注》卷一○:“前解写舟次赠别,后解同悲寥落,而寄怀远之情。”《唐诗别裁集》卷一四:“三、四只分写阴晴之景,注释家谓比谗言之渐渍、朝廷之弃贤,初无此意。”【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四溟诗话卷四:“凡炼句在浑然。一字不工,乃造物之不完,愚论已详首卷。刘长卿《别张南史》诗:‘流水朝还暮,行人东复西’,此二字欠工,因易为‘旅思朝还暮,生涯东复西’。”【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唐诗归》卷二五钟惺评:“诗中论时事语露矣,而不伤其厚,其气完也……‘慕’字写初出门情景极真,后面许多苦,反从此一‘慕’字生出。”【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一:“前解写故园已付度外,后解写此身亦不拟归。五、六孤舟虽小,极浦虽远,然间道求归,亦可得达,但我意乃不欲尔。”胡以梅《唐诗贯珠》(康熙五十四年素心堂刻本):“中四句不着色相而情思无穷,此文房琢练本领。中唐之胜品。”【松江独宿】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乾隆十五年南屏草堂刻本):“调轻而语细,此变盛唐为中之始。前点题,后述意。‘寄’字不惟见地远,亦见官卑。”【杂咏八首】(其一《幽琴》)俞陛云《诗境浅说》(北京出版社2003)续编:“中郎焦尾之才材,伯牙高山之调,悠悠今古,赏音能有几人!况复茂材异等,沉沦于升斗微官;绝学高文,磨灭于蠹蟫断简。岂独七弦古调,弹者无人?文房特借弹琴,以一吐其抑塞之怀耳。”【送李判官润州行营】《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中唐七绝上”蒋一葵曰:“江春不留,草色又送,殆难为情。”唐汝询曰:“判官典兵而之润州,道出金陵,不言行客不留,而言‘江春不肯留’,正绝句中翻弄法。后人模拟既多,便成套语。”(送陆沣仓曹西上)《唐诗镜》卷二九:“中联牵曳。七律诸什俱清浅流利。”《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中唐七律上”顾璘曰:“凄远。”唐汝询曰:“次联中唐中之浑厚者。”吴山民曰:“五、六正不能为情。”《唐风定》卷一七:“流美圆转,弹丸脱手,篇篇有之。结语多同,乃无大累。”方东树《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卷一八:“起句点西上,次句切陆姓,三、四长安,五、六正送,收入自己。此等只是句法明秀,情意缠绵。”


柳宗元、刘禹锡等坐交王叔文遭贬,柳为邵州刺史,刘为连州刺史。
给事中陆淳卒。
壬申,韦执谊贬崖州司马。
杨凭由湖南观察使迁江西观察使,有诗《早发湘中》、《寄别》。
唐次由夔州刺史征拜中书舍人,卒于道。
秦系居泉州,为姜公辅营葬,其后形迹无考。
苏冕卒,撰《会要》四十卷。
唐宪宗元和元年至唐文宗开成五年(806—840)共35年。
•引 言•。
《元氏长庆集》卷五一《白氏长庆集序》: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前后多以诗章相赠答。
《吴都文粹续集》卷五五张洎《张司业诗集序》:元和中,公及元丞相、白乐天、孟东野歌词,天下宗匠,谓之元和体。
《唐国史补》卷上:元和以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学苦涩于樊宗师。
《旧唐书》卷一六六《元稹传》:与太原白居易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
吕南公《灌园集》(四库本)卷一七《书卢全集后》:唐三百年,文儒为盛,然莫盛于元和以来。
《后村诗话》卷一:唐诗人与李、杜同时者,有岑参、高适、王维,后李、杜者有韦、柳,中间有卢纶、李益、两皇甫、五窦,最后有姚、贾诸人,学者学此足矣。
《因话录》卷三:元和中,后进师匠韩公,文体大变。
《唐才子传》卷五张籍条:自李杜之后,风雅道丧。
《唐语林》卷二:臣闻宪宗为诗,格合前古,当时轻薄之徒,搞章绘句,聱牙崛奇,讥讽时事,尔后鼓扇名声,谓之元和体。
《郡斋读书志》卷四上:(张)籍性狷急,惟长于乐府,多警句,元和中与白乐天、孟东野歌辞,天下宗之,谓之元和体云。
《艺苑卮言》卷四:韦左司平淡和雅,为元和之冠。
《四友斋丛说》卷二五《诗》:余最喜白太傅诗,正以其不事雕饰,直写性情。
徐献忠《琏川诗集序》:予尝评唐人诗,五言兆于汉、魏,乐府杂于铙歌,至其近体诗,则传之万世,有不可磨灭者。
宋仪望《重刻宛陵梅圣俞诗集序》:律诗滥觞六朝,而独盛有唐。
吴澄《吴文正集》(四库本)卷一九《唐诗三体家法序》:言诗本于唐,非固于唐也。
胡炳文《云峰集》(四库本)卷三《程草庭学稿序》:孔门学诗,致中和也,理性情也。
《少室山房集》卷四一《清源寺中戏效晚唐人五言近体二十首序》:唐律,元和后卑甚矣。
《唐诗品汇》叙目:元和以后,述贞元之余韵者,权德舆、刘禹锡而已。
《三家评注李犬吉歌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姚文燮《昌谷诗注序》:白与贺俱不遇,而一时英贤蔚起,泥者出其中,爱者出其中,卒至废弃寝灭。
《围炉诗话》卷三:苏子瞻云:诗至子美一变也二元和、长庆以后,元、白、韩、孟并出,杜诗始大行,自后文亦无能出杜之范围者。
《石洲诗话》卷二:元和间权、武二相,词并清超,可接钱、刘。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