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杜甫在江陵,有《哭李尚书》、《重题》;后移居公安,有《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输入历史事件:

杜甫在江陵,有《哭李尚书》、《重题》;后移居公安,有《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公元768年 九月
杜甫江陵,有《哭李尚书》《重题》;后移居公安,有《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秋,另有诗《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懷裴然之作三十韵》《暮归》等。十月,杜甫公安,作《移居公安山馆》《醉歌行赠公安颜十少府请顾八题壁》《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等。冬末,杜甫离开公安,至岳州,有《留别公安太易沙门》《晓发公安》《发刘郎浦》《夜闻觱篥》《岁晏行》《泊岳阳城下》《缆船苦风戏题四韵奉简郑十三判官》《登岳阳楼》。【登岳阳楼】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气象闳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后村诗话卷一:“杜五言感时伤事,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八句之中,著此一联,安得不独步乎。若全集千四百篇,无此等句为气骨,篇篇都做‘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道了,则似近人诗矣。”杜诗详注卷二二:“上四写景,下四言情。昔闻、今上,喜初登也。包吴楚而浸乾坤,此状楼前水势。下则只身漂泊之感,万里乡关之思,皆动于此矣。《杜臆》:三、四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下四只写情,方是做自已诗,非泛咏岳阳楼也。”又引黄生曰:“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结语凑泊,极难,不图转出‘戎马关山北’五字,胸襟气象,一等相称,宜使后人搁笔也。”又引《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如‘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四望疑无路,中流忽有山’,‘鸟飞应畏堕,帆远却如闲’,皆见称于世。然莫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真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又引黄鹤曰:“一诗之中,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達。”《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卷一九:“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下两句略不用意,而情境适等。”《杜工部诗通》卷一五:“此诗百代诗人所共推服,无他,以实气对实景,写实情耳。气有馁者,欲不言袭取,终不能欺人。”《而庵说唐诗》卷一四:“昔闻颇荣,今见何悲!昔正治平,今有戎马;昔尚年少,今成老病。治平可待,老病无及矣,悲夫!”


郭宪约于此年卒,年约七十(前24?—46?)。
杜林卒(? —7)。
班彪四十五岁,复辟司徒玉况府;约于此前后与大司空府之尹敏结为知己。
李育约二十一岁,或于此年知名太学,深为班固所重。
班固十六岁,当入洛阳太学,大约至建武二十八年(52)其父离开洛阳止。
武陵蛮进犯临沅,伏波将军马援奉命南征,作《武溪深》歌。
包咸五十五岁,拜谏议大夫。
梁鸿约三十四岁,或于此年娶孟光,入霸陵山,为高士作颂;其《安丘严平颂》当作于此时。
凉州民于此年前后作《樊晔歌》(一名《凉州歌》)。
马援击武溪蛮,遇疫,病卒军中,年六十三(前14—49)。
班彪四十七岁,上言宜复置乌桓校尉。
朱浮约四十六岁,徙封新息侯。
郑众约三+岁,拒与皇太子、山阳王交通。
贾逵二十岁,在太学,通五经。
班昭约生于此年(49?—120?)。
光武帝诏张纯详禘、祫之制。
崔骃此年前后在太学。
傅毅此年前后在太学。
班彪作《上事》。
刘辅就国。
北匈奴遣使诣阙,贡马及裘,更乞和亲,并请音乐,又求率西域诸国胡客与俱献见。
班彪五十岁,奏不宜绝北匈奴事,并草答北匈奴书。
冯衍约六十七岁,首次出妻;因结交外戚而得罪,自首诣狱,诏赦不问,西归故郡杜陵;作《又与阴就书》《杨节赋》。
包咸六+岁,为侍中。
班彪五十一岁,为望都长;作《冀州赋》。
袁康始作《越绝书》(《越绝记》)。
王充二十七岁,或于此年归乡,屏居教授;为郡掾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班彪卒,年五十二(3—54)。
刘复封临邑侯。
班固二十三岁,丧父(班彪),归乡丁忧;始续班彪《史记后传》。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