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十五夜月蚀,卢仝作《月蚀诗》。

输入历史事件:

十五夜月蚀,卢仝作《月蚀诗》。

公元810年 八月
十五夜月蚀,卢仝《月蚀诗》

韩愈有诗《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约本年,卢仝马异洛阳结交,卢有《与马异结交诗》马异《答卢仝结交诗》。【月蚀诗】孙樵《与王霖秀才书》:“玉川子《月蚀诗》、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如赤手捕修蛇,不施鞚勒骑生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唐诗纪事卷三五:“仝居东都,退之为河南令,爱其诗,厚礼之。自号玉川子,尝为《月蚀诗》,讥切元和朋党。”学林卷八:“韩退之《月食诗》一篇,大半用玉川子句。或者谓玉川子《月食诗》豪怪奇挺,退之深所叹伏,故退之所作,尽摘玉川子佳句而补成之。观国窃以为不然也。案退之《月食诗》题曰‘效玉川子作’,而诗中有以玉川子为言者,……然则退之几于代玉川子作也。玉川子诗虽豪放,然太怪险,而不循诗家法度,退之乃摘其句而约之以礼,故退之诗中两言玉川子,其意若曰玉川子《月食诗》如此足矣。故退之诗题曰‘效玉川子作’,此退之之深意也。不然则退之岂不能自为《月食诗》,而必用玉川子句,然后能成诗耶?以谓退之自为《月食诗》,则诗中用玉川子‘涕泗告天公’,又非其类矣。”春渚纪闻卷五:“施彦质言:玉川子诗极高,使稍入法度,岂在诸公之下?但韩以诗人见称,故时出狂语,聊一惊世耳。韩退之有《效玉川子月蚀诗》,读之有不可晓者,既谓之效,乃是玉川子诗何也?……退之尊敬玉川子,不敢谓之改,故但言效之耳。”《余师录》卷二:“退之《效玉川子月蚀诗》,乃删卢仝冗语耳,非效玉川也。韩虽法度森严,便无卢仝豪放之气。”艺苑卮言卷四:“玉川《月蚀》是病热人呓语。前则任华,后者卢仝马异,皆乞儿唱长短急口歌博酒食者。”《静居绪言》:“《月蚀诗》之险怪庞杂,几不可读。韩公为芟削之,乃仍以己作汰而存之,虽曰不以人废言,然其不虚中乐善,又可知矣。”《野鸿诗的》:“玉川好怪,作《月蚀诗》以吓鸢雏,宁不虑苍鹰见之而一击乎?至‘七碗吃不得也’句,又令人流汗发呕。”《龙性堂诗话》续集:“玉川子为退之所重,《月蚀诗》亦是忠爱热血,诡托而出,盖离骚之变体也。元美讥其病狂人呓语,恐元美犹是梦耳。”石洲诗话卷二:“韩公效玉川《月蚀》之作,删之矣。对读之,最见古人心手相调之理。然玉川原作雄快,不可逾矣。”《石园诗话》卷二:“玉川子《月蚀诗》,凡一千六百七十七字,艰涩险怪,读之不易。韩文公仿其诗,凡五百七十八字,前后简净,但结处不如玉川子有余味。”


五日,玄奘(600—664)卒,年六十五。
骆宾王出道王府,旋赴长安,上书刘祥道、李安期,以求汲引。
王勃上书刘祥道,祥道表荐之。
上官仪(607?—664)卒,自此政归武后。
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
薛元超坐与上官仪交密,自简州刺史配流巂州;在流所期间,著有《醉后集》三卷。
员半千上《陈情表》,自夸文才可比曹植、枚皋。
李峤进士及第,授安定县尉。
上官婉儿(664—710),生。
壬午,高宗幸东都。
邓王李元裕卒,卢照邻作千字诗以伤之。
诏郊庙享宴文舞奏《庆善乐》,武舞奏《破阵乐》。
于志宁(588—665)卒,年七十八。
骆宾王在齐州,作《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
卢照邻入蜀为新都尉。
吕才(?—665)卒。
高宗至泰山行封禅之礼,改元乾封;归至曲阜,追赠孔子为太师。
李嗣真撰孔子庙祝文,为高宗所赏。
卢照邻在蜀,作《登封大酺歌四首》。
高宗归至亳州,追号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甲辰,高宗还长安。
卢照邻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胡树礼作赞二篇。
十四日,诏赵仁本等刊正缮写四部书。
令狐德棻(583—666)卒,年八十四。
李义府(614—666)卒,年五十三。
张昌龄(?—666)卒。
魏知古、王上客登进士第,王勃、苏瓖、刘讷言等十二人举幽素科及第。
王勃诣阙献《宸游东岳颂》等文,为沛王李贤召为侍读,撰《平台秘略》十篇,又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
王勃任沛王侍读,游吴越,作《越州秋日宴山亭序》、《白下驿饯唐少府》等诗文。
道宣(596—667)卒于终南山,年七十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