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于兴宗与友人李朋、杨牢、李续、于瑑、李汶儒、田章、薛蒙、李邺、王严、卢楠、王铎、

输入历史事件:

于兴宗与友人李朋、杨牢、李续、于瑑、李汶儒、田章、薛蒙、李邺、王严、卢楠、王铎、

公元853年 六月
于兴宗与友人李朋、杨牢、李续、于瑑、李汶儒、田章、薛蒙、李邺、王严、卢楠、王铎、卢求等赋诗唱和。

乡贡进士刘暌、李渥亦有题咏寄献之作。《唐诗记事》卷五三“于兴宗条”记于兴宗《夏杪登越王楼临涪江望雪山寄朝中知友》诗,又记云:“大中时,以御史中丞守绵州,后为洋川节度。初在左绵作此诗,和者李朋、杨牢辈,皆朝中知友也”。[按,于兴宗赋诗寄朝中诸友后,其友人纷纷有唱和之作。]于瑰有《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全唐诗卷五六四),《唐诗记事》卷五三(下述唐诗纪事之记载亦见此卷)亦录此诗,并云:“瑰,字正德,敖之子也。大中七年进士第一人。时为校书郎。”[按,据唐制,进士擢第后多有即任校书郎者,瑰之任校书郎盖即在本年春登第后不久,则于兴宗任绵州刺史登越王楼赋诗事约在本年夏秋]酬和于兴宗诗者据唐诗纪事所记尚有李朋,题为《绵州中丞以江山小图远垂赐及兼寄诗》。又记“朋为尚书郎,和于兴宗诗”。又有杨牢,诗题为《奉酬于中丞见寄之什》,又谓“牢,登大中二年进士第,最有诗名”。还有李汶儒,题为《和绵州于中丞》,且谓“汶儒,登大和五年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汶儒守礼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薛蒙和诗有“暑退千山雪,风来万水流”,并记“蒙时为考功郎”。李邺和诗有“江楼明返照,雪岭乱晴云。景象诗情在,幽奇笔迹分”句,又记“邺时为户部郎官”。王严和诗有“蝉声怨炎夏,山色报新秋”句,又载“严,大中时布衣”。卢植和诗中云:“山光涵雪冷,水色带江秋。云鸟孤征雁,烟帆一叶舟。”后记“栯,时为文馆学士。”与于兴宗唱和者尚有李续,“时为同州刺史”;卢求,“登宝历二年进士第,李翱之婿也”。田章,“登开成四年进士第”。王泽,诗题为《和于兴宗登越王楼》(全唐诗卷五五七)。又刘暌、李渥亦登楼赋诗,据唐诗纪事载,前者诗题为《题越王楼寄献中丞使君》,“暌,时为乡贡进士。”后者题为《秋日登临越王楼》,又记“渥,时为乡贡进士,后登第”。[按,于兴宗赋诗约在本年夏末,而诸人酬和题咏当晚于此时]


十二日,李商隐于奉使南郡途中,撰《樊南甲集序》,记此行编次《樊南四六甲集》二十卷之缘由及成书始末。
白敏中借吴湘之狱及其他细故,株连贬逐李德裕。
事则不缪。
会昌三年进士科状元卢肇,本年为鄂岳观察使卢商从事。
令狐绹本年(847)出为湖州刺史。
卢简辞约本年迁检校刑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节度使,姚鹄作《襄州献卢尚书》献之。
孙樵约本年或稍后作《寓汴州观察判官书》。
刘绮庄,生卒年不详,其《昆山编》约成书于会昌末、大中初,姑系于本年。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本年书成,约此时彦远由左补阙改任祠部员外郎。
《法帖要录》,记“唐大理卿河东张彦远爱宾撰”。
刘邺(?—880),本年前后以李德裕贬逐,无所依,遂以文客游江浙。
朱景玄与南卓为诗友交,约本年或稍后作《题吕食新水阁兼寄南商州郎中》(见《全唐诗》卷五四七),时南卓在商州刺史任。
柳珵《镜空传》、郑还古《博异志》撰成于本年前后。
元晦本年授卫尉卿,分司东都。
许浑本年自岭南节度使卢贞幕罢归,再游越中。
陆扆(847—905)生。
好学,善书法,工文辞,才思敏捷,文理俱惬,同僚服其能。
周墀(793—851)本年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项斯(802?—847?)卒。
圆仁(794—864)本年由越州归日本。
高铢本年迁礼部尚书。
章懈,大中以前人,姑系于此。
中书门下奏:“从贞元元年、大和九年秋冬前,皆是及第便从诸侯府奏试官,充从事,兼史馆、集贤、弘文诸司诸使奏官充职。
正初,杜牧作酬和诗《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五日,右补阙丁柔立因上书辩李德裕之冤,贬南阳县尉。
李德裕既贬,本年正月成行,自洛水路经江、淮赴潮州贬所。
李商隐已完成出使南郡之任务,欲返桂林。
刘蒉自柳州贬所放还途经江乡,商隐自江陵返桂林,黄陵相遇,商隐作《赠刘司户蒉》。
白敏中再次扩大吴湘狱事之株连。
李商隐已返郑亚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