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秋冬间,许棠、张乔、喻坦之、任涛、剧燕、吴罕、张嫔等均在京兆府应试。

输入历史事件:

秋冬间,许棠、张乔、喻坦之、任涛、剧燕、吴罕、张嫔等均在京兆府应试。

公元870年 十二月
秋冬间,许棠张乔、喻坦之、任涛、剧燕、吴罕、张嫔等均在京兆府应试。

时京兆参军李频主试,试《月中桂》诗,张乔擅场,而李频以棠老于场屋而首荐之。时许棠张乔诸人均以诗齐名,号“咸通十哲”。唐摭言卷十载:“张乔池州九华人也,诗句清雅,复无与伦。咸通末,京兆府解,李建州时为京兆参军主试,同时有许棠与乔及喻坦之、剧燕、任涛、吴罕、张嫔、周繇、郑谷、李栖远、温宪李昌符,谓之十哲。其年府试《月中桂》诗,乔擅场。诗曰:‘与月长洪濛,扶疏万古同。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每以圆时足,还随缺处空。影高群木外,香满一轮中。未种青霄日,应虚白兔宫。何当因羽化?细得问神功。’其年频以许棠在场席多年,以为首荐。”乔,字伯迁。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生卒年不详。早年隐居于九华山,又曾与许棠共隐于庐山。咸通中应举,不趋时俗,太子少师郑薰召为门下客。应京兆府试,众推第一。明年进士试落选。广明元年(880)后归隐于九华。无成而终。工诗,有时名。与许棠、张嫔、周繇合称“九华四俊”,复与许、周等称“咸通十哲”。长于近体,尤工五律。多纪行写景、送别寄赠、感怀咏物之作,写仕取失意、离别思乡之哀愁。《河湟旧卒》《将归江淮书》《促织》《猿》等诗作,反映边塞和战乱实际,同情民生疾苦,指斥侯门,较多现实内容。其游边之作有《游边感怀二首》 (见全唐诗卷六三九)、《书边事》(见全唐诗卷六三八)、《再书边事》(见全唐诗卷六三九)等。张乔宗尚贾岛,有《题贾岛吟诗台》(见全唐诗卷六三九)。郑谷《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诗中注云:“(张)乔诗苦道贞。”(见全唐诗卷六七五)元辛文房谓其“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唐才子传)。清贺裳称其诗有“入情之句”、“有一气贯串之妙,尤能作景语”(见《载酒园诗话又编》)。颇多传世佳句。《沿汉东归》“绝壁云衔寺,空江雪洒船”、《华山》“树粘青霭合,崖夹白云浓”等为写景佳句。《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张乔诗集》二卷,有散佚。今传《张乔诗集》四卷。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补编补一首。少数作品系误收。全唐文存文一篇。事迹见《唐才子传校笺》卷一〇。


郑仅(1047—1113)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范仲淹《祭尹师鲁舍人文》、欧阳修《送杨置序》、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曾巩《醒心亭记》、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曾巩《上杜相公书》、曾巩《喜似赠黄生序》、曾巩《繁昌县兴造记》、王安石《抚州招仙观记》、王安石《鄞县经游记》、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诗:欧阳修《丰乐亭小饮》、欧阳修《四月九日幽谷见绯桃盛开》、欧阳修《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欧阳修《希真堂东手种菊花十月始开》、欧阳修《重读徂徕集》、欧阳修《怀嵩楼晚饮示徐无党无逸》、欧阳修《秋怀二首寄圣俞》、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欧阳修《汝瘿答仲仪》、欧阳修《沧浪亭》、欧阳修《拒霜花》、欧阳修《琅琊山六题》、欧阳修《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欧阳修《紫石屏歌》、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欧阳修《谢判官幽谷种花》、欧阳修《送张生》、欧阳修《画眉鸟》、梅尧臣《依韵和欧阳永叔秋怀拟孟郊体二首》、梅尧臣《九月五日梦欧阳永叔》、梅尧臣《和永叔琅琊山六咏》、梅尧臣《哭尹师鲁》、梅尧臣《得曾巩秀才所附滁州欧阳永叔书答意》、苏舜钦《尹子渐哀辞》、苏舜钦《哭师鲁》、曾巩《奉和滁州九咏九首》、曾巩《丁亥三月十五日》、曾巩《哭尹师鲁》、曾巩《上杜相公》、王安石《登飞来峰》、王安石《读诏书》、王安石《幽谷引》、王安石《天童山溪上》、王安石《寄曾子固二首》、李觏《小女》。
丁丑(八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文彦博为河北宣抚使。
癸未(十四日),命翰林学士宋祁、权御史中丞鱼周询定夺陕西河东铜铁钱利害以闻。
戊申(九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文彦博为礼部侍郎、平章事。
乙卯(十六日),武胜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贾昌朝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加检校太师、进封安国公,以恩州平也。
十六日,欧阳修转起居舍人,依旧知制诰,徙知扬州。
甲戌(六日),皇甫泌改知泽州,田京通判兖州。
戊寅(十日),改新知荆州范仲淹复知邓州。
二十二日,欧阳修之扬州任。
欧阳文忠公在扬州作平山堂,壮丽为淮南第一。
乙卯(十七日),镇安节度使、同平章事、郇国公章得象守司空致仕。
丙辰(十八日),资政殿学士、给事中、知青州富弼为礼部侍郎。
庚申(二十二日),命翰林学士钱明逸详定赦前天下欠负。
辛未(三日),(丁)度罢为紫宸殿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从度之请也。
壬申(四日),知澶州、礼部侍郎王拱辰落翰林侍读学士、兼龙图阁学士。
癸酉(五日),给事中、知蔡州吴育为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
甲戌(六日),翰林侍读学士、户部郎中、知永兴军叶清臣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丙子(八日),诏:科场旧条皆先朝所定,宜一切无易。
辛卯(二十三日),置河北四路安抚使,命知大名、真定府、瀛、定州者领之。
辛酉(二十四日),枢密使、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夏竦罢枢密使,判河南府。
壬戌(二十五日),枢密副使、左谏议大夫庞籍为参知政事。
己丑(二十二日),河北转运使、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包拯为户部副使。
二十九日,司空致仕章得象卒,7l岁。
著有:《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宋史•艺文志六》)、《御览要略》十二卷(《宋史•艺文志六》)、《册府元龟音义》一卷(《宋史•艺文志六》)。
甲子(二十八日),命翰林学士宋祁、入内都知张永和往商胡埽视决河及覆计工料。
丁丑(十一日),翰林学士、兼端明殿学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史馆修撰张方平,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杨察。
庚辰(十四日),太常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李绚为契丹国母生辰使。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