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杜光庭(850—933)卒,年八十四。

输入历史事件:

杜光庭(850—933)卒,年八十四。

公元933年 本年
杜光庭(850—933)卒,年八十四。

光庭著作甚丰,收入《正统道藏》者已达二十余种。其中《道门科范大全集》八十七卷、《太上黄篆斋仪》五十八卷等,为道教仪轨科范之集大成者,历来为道门所重视。另有神仙传说、神怪异闻著作多种,近于小说之笔。其中墉城集仙录十卷,记历代女仙故事,今存六卷,后四卷不存,太平广记引有逸文。《仙传拾遗》四十卷,记唐以前神仙传说故事,已逸,太平广记《续事始》分门古今类事吴郡志等书引有逸文。《王氏神仙传》一卷,为取媚前蜀王建而作,亦逸,类说《三洞群仙录》等书引有逸文。《录异记》八卷,记各种怪异故事,今存。《神仙感遇传》五卷,记神仙遇合、变化故事,亦存。另著名传奇虬髯客传因曾收入《神仙感遇传》而署其所撰者,实误。崇文总目《杜光庭集》三十卷,通志同。《宋史•艺文志》录其《广成集》一〇〇卷。今存《广成集》十七卷。全唐诗卷八五四编其诗为一卷,其中十一首为郑遨诗误入。《全唐诗补编•续补遗》卷一三补一首,断句二。《全唐诗补编•续拾》卷五一补一五〇首,其中一部分录自其整理之道教典籍,不一定为其所撰。全唐文编其文为十六卷(卷九二九至九四四),唐文拾遗卷五〇补四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子部十五:《杜天师了证歌》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唐杜光庭撰。光庭,字圣宾,晚自号东瀛子。括苍人。应百篇举不第,入天台山为道士。僖宗幸蜀,召见。赐紫衣,充麟德殿文章应制。王建据蜀,赐号广成先生,除谏议大夫,进户部侍郎,后归老于青城山。此书题日天师,据陶岳五代史补,亦王建时所称也。考光庭所著多神怪之谈,不闻以医显,此书殆出伪托,其词亦不类唐末五代人。钱曾《读书敏求记》以为真出光庭,殊失鉴别。其注称宋人高氏伍氏所作,而不题其名。后附《持脉备要论》三十篇,亦不知谁作,多引王叔和脉诀,而不知叔和有脉经,则北宋以后人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四子部五十四小说家类存目二《录异记》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蜀杜光庭撰。光庭有《了证歌》,已著录。此书《宋志》作十卷,与今本异白霁《道藏目录》收于洞元部记传类恭字号中。然光庭虽道士,而此书所述实无与于道家。卷首沈士龙题辞谓光庭以方术事蜀孟昶,故成此书以取悦。考陶岳五代史补,光庭以唐僖宗幸蜀时入道,其后历事王建王衍,未入后蜀。即以此书而论,其记蜀丁卯年会昌庙城壕侧龟著金书玉字大吉字,则王建天复七年也。又称蜀皇帝乾德元年己卯七月十五日庚辰降诞广圣节,王彦徽得白龟以进,则王衍元年也。凡此皆为前蜀王氏诞陈符瑞,以云悦昶。失考甚矣。其言皆荒诞不足信。《冶城客论》曰:广成先生杜光庭《仙传录异》等书,率多自作,故人有无稽之言谓之杜撰。然则光庭之妄,前人已言之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七子部五十七道家类存目“《道教灵验记》十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蜀杜光庭撰。光庭有《了证歌》,已著录。其书历述奉道之显应,以自神其教。凡宫观灵验三卷,尊像灵验二卷,天师灵验一卷,真人王母等神灵验一卷,经法符录灵验三卷,钟磬法物灵验一卷,斋醮拜章灵


二十五日,朝鲜金鲁敬集其国之名宿置酒梅龛,为吴嵩梁遥祝六十初度。
会试。
龚自珍会试不第,考官刘逢禄深惜之。
瞿中溶赴苏,晤潘奕隽、吴熊光。
汤金钊服阕。
继昌招李富孙至浙署,相见甚欢。
何凌汉补授顺天府府尹。
殿试。
初一日,赵慎畛卒,年六十五。
十三日,阮元接旨调补云贵总督。
英和编丙辰年至是年四月应制诗为《赓扬集》。
胡敬校定刘墉遗稿。
吴荣光授福建布政使。
二十一日,黄定文卒,年八十一。
二十一日,姚学塽卒,年六十一。
二十五日,宋湘卒,年七十一。
《皇朝经世文编》一百二十卷辑成。
十八日,易佩绅(1826—1906)生。
孙尔準编本年诗为《台阳筹笔集》。
周之琦署浙江布政使。
贺长龄调山东布政使。
黄钺乞老还家。
莫友芝补州学弟子员,时年十六岁。
曾国藩应长沙府试,取前列第七名。
张琦在山东馆陶县知县任。
管绳莱在含山县知县任。
李文耕擢浙江盐运使。
邓廷桢授安徽巡抚兼提督。
公元1826年。
程恩泽视学湖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