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

输入历史事件: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

公元1062年 本年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

有力而不好,好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汤盘,孔鼎,岐阳之鼓,岱山、邹峄、会稽之刻石,与夫汉、魏已来圣君贤士桓碑、彝器、铭诗、序记,下至古文、籀篆、分隶诸家之字书,皆三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其去人不远,其取之无祸。然而风霜兵火,湮沦摩灭,散弃于山崖墟莽之间未尝收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仅得其一二,而不能使其聚也。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予性颛而嗜古,凡世人之所贪者,皆无欲于其间,故得一其所好于斯。好之已笃,则力虽未足,犹能致之。故上自周穆王以来,下更秦、汉、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崖绝谷,荒林破冢,神仙鬼物,诡怪所传,莫不皆有;以为集古录。以谓转写失真,故因其石本,轴而藏之。有卷帙次第,而无时世之先后,盖其取多而未已,故随其所得而录之。又以谓聚多而终必散,乃撮其大要,别为录目,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欧阳修《集古录序》


危素谪和州。
朱右作《潜溪大全集》序。
孙蕡登进士第。
王彝为高启诗集作序。
钱宰以修礼乐书征至京。
刘崧以荐至京师。
施耐庵或于是年去世。
杨维桢卒,年七十五。
胡广(1370一1416)生。
梁本之(1370—1434)生。
苏伯衡省亲归乡,刘基序其文。
诏令乡试连举三年。
赐刘基归老乡里。
李善长罢相。
唐肃《丹崖集》初编成。
开会试科。
林弼《使安南集》成。
殿试天下贡士。
吴伯宗预首科状元。
王袆过岐山县。
戴良居慈溪,作《四景楼记》。
林弼除丰城令。
张羽以征至京,旋遣还。
王袆过渑池,作《驱虎歌》。
唐肃免官归乡。
宋濂滴安远县。
朱元璋手书刘基问天象。
杨基居句容,作赏月诗。
乌斯道以贡入京。
殷奎调陕西咸阳教谕。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