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吕颐浩(1017—1139)生。

输入历史事件:

吕颐浩(1017—1139)生。

公元1071年 本年
吕颐浩(1017—1139)生。

宋史卷三六二《吕颐浩传》:“吕颐浩字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中进士第。父丧家贫,躬耕以赡老幼。后为密州司户参军,以李青臣荐,为邠州教授。除宗子博士,累官,入为太府少卿直龙图阁、河北运副使,升待制徽猷阁、都运使。伐燕之役,颐浩以转输随种师道至白沟。既得燕山,郭药师众二万、契丹军万余,皆仰给县官,诏以颐浩为燕山府路运使。颐浩奏……徽宗怒,命褫职贬官,而领职如故,寻复焉。进徽猷阁直学士。金人入燕,郭药师劫颐浩与蔡靖等以降。敌退得归,复以为河北运使,以病辞,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知扬州。车驾南幸,颐浩入见,除户部侍郎兼知扬州,进户部尚书。……进吏部尚书。建炎二年,金人逼扬州,车驾南渡镇江,召从臣问去留。颐浩叩头愿且留此,为江北声援。不然,敌乘势渡江,事愈急矣。驾幸钱塘,拜同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还屯京口。金人去扬州,兼江东安制置使兼知江宁府。时苗傅、刘正彦为逆,逼高宗避位。颐浩至江宁奉明受改元诏赦,会监司议,皆莫敢对。 ……颐浩乃与浚及诸将约,会兵讨贼。……颐浩等以勤王兵入城,都人夹道耸观,以手加额。朱胜非罢相,以颐浩守尚书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车驾幸建康,闻金人复入,召诸将问移跸之地,颐浩曰:‘金人谋以陛下所至为边面,今当且战且避,奉陛下于万全之地,臣愿留常、润死守。’上曰:‘朕左右不可以无相。’乃以韩世忠守镇江,刘光世守太平。驾至平江,闻杜充败绩,上曰:‘事迫矣,若何?’颐浩遂进航海之策。初,建炎御营使本以行幸总齐军政,而宰相兼领之,遂专兵柄,枢府几无所预。颐浩在位尤专恣,赵鼎论其过。四年,移鼎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鼎辞,且攻颐浩,章十数上,颐浩求去。除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礼泉观使,诏以颐浩倡议勤王,故从优礼焉。奉化贼蒋琏乘乱为变,劫颐浩置军中,高宗以颐浩故,赦而招之。寻除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诏以淮南民未复业,须威望大臣措置,以颐浩兼宣抚,领寿春府、滁、庐、和州无为军。……拜少保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二年,上自越州临安。时桑仲在襄阳,欲进取京城,乞朝廷举兵为声援。颐浩乃大议出师,而身自督军北向。……[秦]桧知颐浩不为公论所与,多引知名士为助,欲倾之而擅朝权。高宗乃下诏以戒朋党,除颐浩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开府镇江。颐浩辟文武士七十余人,以神武后军及御前忠锐崔增、赵延寿二军从行,百官班送。颐浩次常州延寿军叛,刘光世歼其众,又闻桑仲已死,遂不进,引疾求罢。诏还朝,以知绍兴府朱胜非同都督诸军事。颐浩既还,欲倾秦桧,乃引胜非为助。给事中安国论胜非必误大计,胜非复知绍兴府,寻以礼泉观使兼侍读安国录黄不下,颐浩特命检正诸房文字黄龟年书行。安国以失职求去,罢之。桧上章乞留安国,不报。御史江跻、左司谏吴表臣皆以论救安国罢,程瑀、胡世将、刘一止、张焘、林待聘、楼炤亦坐论桧党斥,台省一空,遂罢桧相。颐浩独秉政。……颐浩再秉政凡二年,高宗以水旱地震,下诏罪己求言,颐浩连章待罪。……御史辛炳、殿中常同论其罪,遂罢颐浩为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洞霄宫,改特进、观文殿学士。五年,诏问宰执以战守方略,颐浩条十事以献,除湖南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时郴、衡、桂阳盗起,颐浩遣人悉平之。帝在建康,除颐浩少保、浙西安抚制置大使、知临安府、行宫留守。明堂礼成,进封成国公。八年,上将临安,除少傅、镇南定江军节度使、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颐浩引疾求去,除礼泉观使。九年,金人归河南地,高宗欲以颐浩往陕西,命中使召赴行在。颐浩以老病辞,且条陕西利害,谓金人无故归地,其必有意。召趣赴阙,既至,以疾不能见,乃听归。未几,卒,赠太师,封秦国公,谥忠穆。颐浩有胆略,善鞍马弓剑,当国步艰难之际,人倚之为重。自江东再相,胡安国以书劝其法韩忠献,以至公无我为先,报复恩仇为戒,颐浩不能用。”


己酉(十八日),监修国史章得象上新修《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以编修官王洙兼直龙图阁,赐三品服。
二十日,蔡襄复至顺昌、富屯,悼念亡弟,留诗屋壁。
己巳(八日),徙知庆州孙沔知渭州、尹洙知庆州,用欧阳修之议也。
乙亥(十四日),卫尉寺丞邱浚降饶州军事推官,监邵武军酒税。
癸卯(十三日),改新知渭州孙沔复知庆州,新知庆州尹洙知晋州。
庚戌(二十日),淮南都转运按察使、兵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王素为刑部郎中、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知渭州。
范仲淹自参知政事出为陕西河东宣抚使。
仲淹、弼始恐惧,不敢自安于朝,皆请出按西北边,未许。
壬申(十二日),殿中丞蔡挺管勾陕西、河东宣抚机密文字,范仲淹请之也。
辛卯(二日),命参知政事贾昌朝领天下农田、范仲淹领刑法,事有利害,其悉条上。
甲午(五日),枢密副使富弼为河北宣抚使。
戊戌(九日),右正言、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余靖假右谏议大夫、史馆修撰为回谢契丹使。
庚子(十一日),命知制诰田况保州城下相度处置叛军,仍听便宜从事。
癸卯(十四日),右正言、知制诰田况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充真定府定州路安抚使。
壬子(二十三日),右正言、秘阁校理孙甫为契丹国母生辰使。
乙丑(七日),龙图阁直学士、右正言、知成德军田况为起居舍人,赏平贼之功也。
戊辰(十日),太尉致仕许国公吕夷简卒,66岁。
著有:《宋三朝国史》一百五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二》)、《三朝宝训》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二》)、《一司一务敕》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三》)、《天圣编敕》十二卷(《宋史•艺文志三》)、《景祐宝录》二十一卷(《宋史•艺文志四》)。
庚午(十二日),刑部尚书、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罢为工部尚书,知颍州。
甲申(二十六日),枢密使、吏部侍郎杜衍依前官平章事、兼枢密使,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贾昌朝为工部侍郎、充枢密使,资政殿学士、工部侍郎、知青州陈执中为参知政事。
辛卯(三日),赠司空兼侍中谥文惠陈尧佐卒,82岁。
著有:《愚丘集》二卷(《宋史•艺文志七》)、《潮阳新编》一卷(《宋史•艺文志七》)、《野庐编》(《宋史》本传)、《遣兴集》(《宋史》本传)。
甲午(六日),诏河北缘边安抚司械送契丹驸马都尉刘三嘏过涿州。
契丹既有幽蓟及雁门以北,亦开举选以收士人。
秘书丞、直史馆、同修起居注、知谏院蔡襄,以亲老乞乡郡。
甲子(七日),监进奏院、右班殿直刘巽,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苏舜钦,并除名勒停。
狱事起,枢密副使韩琦言于上曰:“昨闻宦者操文符,捕馆职甚急,众听纷骇。
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
苏舜钦奏邸之会,预坐者多馆阁同舍,一时被责十余人。
戊辰(十一日),校书郎、馆阁校勘宋敏求落职,与京师差遣。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