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杜陵卒,陆游赋挽诗《哭杜府君》,从中可见其与杜氏兄弟交往之迹。

输入历史事件:

杜陵卒,陆游赋挽诗《哭杜府君》,从中可见其与杜氏兄弟交往之迹。

公元1196年 秋
杜陵卒,陆游赋挽诗《哭杜府君》,从中可见其与杜氏兄弟交往之迹。

诗云:“叔高初过我,风度何玉立,超然众客中,可慕不待揖。入都多宾友,伯高数来集,质如琮璧润,气等芝兰袭。晚乃过仲高,午日晒行笠,匆匆遽别去,怅望空怏悒。有如此三高,青紫何足拾。”《光绪兰溪县志》卷五《志人物》:“宋杜汝霖,字仁翁,紫岩乡人。从安定胡瑗学,善古文,甚为李公择所称。孙陵,克传家学。有子五,伯高、仲高、叔高、季高、幼高,皆博学能文,时人称为杜氏五高,亦称金华五高。”清王崇炳《金华征献略》卷十《文学传》:“杜旟,字伯高,兰溪人。兄弟五人,皆工诗文,名藉一时,时称‘杜氏五高’。旟登东莱之门,两以制科荐。同时陆务观、陈君举、叶正则、陈同甫皆称其文。有《桥斋记》。同甫与伯高书云:‘足下与正则书,足见所存远大,今之君子,不能当也。两赋反复不能去手,意广而调高,节明而语妥,铺叙雅端,抑扬顿挫,而卒归于质重,齐一变而至于楚人之辞矣。’又云:‘伯高之赋,如奔风逸足,而鸣以和鸾,俯仰节奏之间。’其见称许如此。所著《白头吟》云:‘长安春风万杨柳,新人妖妍旧人丑。贫贱相从富贵移,旧时犊鼻今存否?长门作赋价千金,不知家有《白头吟》。’弟旃,字仲高,尝占湖漕举首。所著有《杜诗发微》《癖斋集》。其《金谷吟》云:‘君因妾死莫嗔怨,妾死君前君自见。高楼掷下如海深,白玉一碎沙中沉。平时感君爱妾貌,今日令君知妾心。’其婉丽如此。而尤长于词,陈同甫称其‘半落半开花有恨,一晴一雨春无力’,令人眼动;及读到‘别缆解时风度紧,离觞尽处花飞急’,知晏叔原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不得长擅美矣。弟斿,字叔高,尝问道朱子,与辛幼安诸人游。端平初,以布衣召馆阁校雠,年八十余。陈同甫曰:‘叔高之诗,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气;而左右发春妍以辉映于其间。’又云:‘仲高之词,叔高之诗,皆入能品。’弟旞,字季高;旝,字幼高,事无所见。何北山有《法清寺水珠诗呈季高》云:‘叠石为山已浪呼,小毬戏水更名珠。世间何物非虚假,还值先生一笑无?’幼高有《粹裘集》,叶正则叙之。正则赠幼高诗云:‘杜子五兄弟,辞林俱上头。规模古乐府,接续后《春秋》。奇崛令人赏,羁栖浪自愁。故园如镜水,日日抱村流。’仲高子去轻,字端父;伯高子去伪,叔高子去非,幼高子去华,去伪子浚之,皆有文名。水心集《四部备要》本)卷十二《粹裘集序》:‘《粹裘集》十卷,金华杜旝为此文。自经史诸子,皆有论辨,学之博矣;论辨不苟,是非必折之于正,又所谓笃矣……’吴师道尝跋端父墨迹云:‘杜氏自汝霖至浚之六世,仕虽不显,而文彩声华,蝉袭不坠,亦吾乡罕有也。当宋季士竞举子业,而杜氏一门咸尚古文,今里中残碑断碣可见者,悉有家法,字画亦异。此帖尚存,得山谷老人笔意。’论曰:世传王氏二十七世皆擅临池,此古今仅有。杜氏以诗文传家,蝉袭七代,仕虽不显,亦已难矣。伯高、仲高诗,古丽峭拔,欲采其生平诠次成卷。及读枫山先生《兰溪志》,止载诸家评论,盖其事已无可考矣。”


迁、班固,几无词以自解。
二日,中宗游望春宫,崔日用等应制赋诗。
三日,中宗祓禊于渭滨,沈佺期等应制赋诗。
同日,崔日用作歌赠武平一,赞其深通《左氏春秋》。
八日,中宗宴学士于窦希阶林亭,赋诗,张说序之。
十一日,中宗幸上官婉儿别院,郑愔献诗。
二十七日,李峤入都袱庙,徐彦伯赋诗饯之。
高询赴唐州刺史任,张说等各赋诗饯之。
韦元旦作《早朝》诗,徐彦伯等和之。
月。
宋之问在越州长史任,游湖山寺院,多有诗作。
中宗幸安乐公主新宅,徐彦伯等应制赋诗。
刘允济(?—710)被召为修文馆学士,卒。
一日,中宗幸长宁公主庄,李峤等应制赋诗。
十四日,中宗幸兴庆池,又过窦希阶宅,诸学士赋诗。
二十九日,中宗宴诸学士,祝钦明作《八风舞》,为卢藏用所嘲。
《八风舞》,摇头转目,备诸丑态;上笑。
中宗暴卒,韦后临朝摄政,改元唐隆,温王李重茂即皇帝位,是为殇帝,亦称少帝。
李隆基举兵诛韦后并其党羽,进封平王;其父相王李旦即皇帝位,是为睿宗;隆基为太子,姚崇入相,韦嗣立等修文馆学士亦各有任命。
苏颋受召草平内乱制书,辞理典赡,甚为李隆基所赏。
上官婉儿(664—710)卒于韦后之乱,年四十七。
矣。
李隆基平韦氏内难,民间制《夜半乐》乐曲以歌之。
宋之问坐谄附韦、武,流钦州,途中有诗纪行。
李邕拜左台殿中侍御史。
姚崇、宋璟为相,改革中宗弊政,当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李峤等修文馆学士多遭贬逐;改元景云。
赏罚尽公,请托不行,纲纪修举,当时翕然以为复有贞观、永徽之风。
张说迁中书侍郎.旋与褚无量俱为皇太子侍读,甚见亲敬。
郑愔附谯王李重福为逆,坐族诛。
唐贞休赴洛阳,沈佺期赋诗饯之。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