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杨万里《诚斋诗话》:“自隆兴以来,以诗名者:林谦之、范致能、陆务观、尤延之、萧东

输入历史事件:

杨万里《诚斋诗话》:“自隆兴以来,以诗名者:林谦之、范致能、陆务观、尤延之、萧东

公元1211年 十二月
杨万里诚斋诗话:“自隆兴以来,以诗名者:林谦之、范致能、陆务观、尤延之、萧东夫。

近时后进有张鎡功父。……功父云:‘断桥斜取路,古寺未关门。’绝似晚唐人。《咏金林禽花》云:‘梨花风骨杏花妆。’《咏黄蔷薇》云:‘已从槐借叶,更染菊为裳。’写物之工如此。予归自金陵,功父送之,末章云:‘何时重来桂隐轩,为我醉倒春风前。看人唤作诗中仙,看人唤作饮中仙。’此诗超然矣。”方回《读张功父南湖集并序》谓鎡“所谓得活法于诚斋者。生长于富贵之门,辇毂之下,而诗不尚丽,亦不务工。洪景卢谓功父深目而癯,予谓其诗亦犹其人也乙。……今且题八句以寄予心:‘生长勋门富贵中,秕糠将相以诗雄。端能活法参诚叟,更觉豪才类放翁。举似今人谁肯信,元来妙处不全工。镂金组绣同时客,合向南湖立下风。’”四库提要卷一六○:“南湖集十卷。……其席祖父富贵之余,湖山歌舞,极意奢华,亦未免过于豪纵,然其诗学则颇为精深。赵与虤娱书堂诗话称其游意风雅,与诚斋、放翁唱和,诗多佳句,载其《晚晴》绝句二首、《题六合寺》五言律诗一首。杨万里诚斋诗话谓其写物之工,绝似晚唐。又有《寄张功甫姜尧章》诗云:‘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差白石作先锋。’其意直跻诸姜夔之右矣。……评其格律,大都清新独造,于萧散之中时见隽永之趣,以视嘈杂者流,可谓翛然自远。诗固有不似其人者,鎡之谓欤。鎡又工长短句,有《玉照堂词》。”鲍廷博《刻南湖集缘起》:“公之于诗,善参活法,远宗香山,于唐而近,则得力于诚斋、放翁诸人,诚斋至以上将目之,虽同时忌之者谓为‘将家子强吟小诗’,而不能掩也。”杨慎词品卷四:“张功甫,名鎡,有《玉照堂词》一卷。玉照堂以种梅得名,其词多赏梅之作。其佳处如‘光摇动,一川银浪,九霄珂月’,又‘宿雨初干,舞梢烟瘦金丝袅。粉围香阵拥诗仙,战退春寒峭’,皆咏梅之作。虽不惊人,而风味殊可喜。”鎡之慢词则笔力苍劲,大开大阖,与辛弃疾声气相侔。如《八声甘州•秋夜奉怀浙东辛帅》《贺新郎•李颐正路分见访留饮即席书赠》《水调歌头•项平甫大卿索赋武昌凯歌》《满江红•贺项平甫起复知鄂渚》等篇,寄意恢宏,慷慨激越,读之令人振奋。


《蚁蝶图》:“蝴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网罗。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其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澦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自巴陵略平江入通城,五日不雨,至黄龙奉谒清禅师,继而晚晴,邂逅禅客戴道纯,款语作长句呈道纯》:“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
《题胡逸老致虚庵》:“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送密老住五峰》:“我穿高安过萍乡,七十二渡绕羊肠。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
《题落星寺四首》,其一:“星官游空何时落,着地亦化为宝坊。
《观化十五首并序》原注:“熙宁元年罢太平州后,自荆州居家作。
《武昌松风阁》:“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我来名之意适然。
《次韵文潜》:“武昌赤壁吊周郎,寒溪西山寻漫浪。
周邦彦有词《一寸金》(州夹苍崖)。
陈师道(1053—1102)卒。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后山文字极法度,几于太法度了。
又,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又,《宋诗钞•后山诗钞序》:“初学于曾,后见黄鲁直诗,格律一变。
又,纪昀《后山集序钞》:“考江西诗派一山谷、后山、简斋配享工部,谓之一祖三宗。
章楶(1027—1102)卒。
李清臣(1032—1102)卒。
陆佃(1042—1102)卒。
刘弇(1048—1102)卒。
蔡京为相。
置诸路茶场,于茶场榷茶。
二十日,苏辙生日,作诗。
蔡州教授任亮送苏辙千叶牡丹,苏辙作诗记之。
适逢春暖花开,苏辙喜而作诗,其诗气象自佳。
同卷,《春尽•三月二十三日立夏》:“春风过尽百花空,燕坐笙箫起灭中。
苏辙作《六孙名字说》。
李清照本年二十岁。
宋焚毁党人著作。
追毁程颐出身文字,伊川迁居龙门之南。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