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刘赓卒,年八十一。

输入历史事件:

刘赓卒,年八十一。

公元1328年 三月
刘赓卒,年八十一。

虞集《翰林学士承旨刘公神道碑》:“致和元年三月薨于位,是年八十有一。”(《道园学古录》卷十七)刘赓(1248—1328),字熙载,洺水人。至元十三年,授将仕郎国史院编修官。十六年,升从仕郎应奉翰林文字。十八年,司徒府辟长史,升承事郎,仍兼应奉翰林文字。二十年,调承务郎同知德州事。二十四年,除太庙署承。明年,拜承直郎太常博士。元贞元年,拜奉训大夫、监察御史。大德二年,除翰林直学士、朝列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六年,加少大夫,以学士奉使宣抚陕西。八年,晋翰林侍讲学士。十一年,落侍讲为翰林学士。至大二年,拜正议大夫礼部尚书,仍兼翰林学士。明年,拜中奉大夫御史。岁中,拜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四年,除资政大夫、国子祭酒。皇庆元年,除集贤学士、荣禄大夫,兼国子祭酒。延佑改元,复人翰林为承旨。六年,立东宫,拜太子宾客。七年,复入集贤为学士。是年四月,复入翰林为承旨。至治元年,丁外艰。泰定二年,加光禄大夫。致和元年卒,年八十一。生平据虞集《翰林学士承旨刘公神道碑》元史卷一七四本传。


东汉以来,词赋虽逞丽词,左思《三都》矫之,悉以征实为主。
晋代之诗如张华、张载之属,均与士衡体近;然左思、刘琨、郭璞所作,浑雄壮丽,出于嗣宗。
晋人碑铭之文,如傅玄《江夏任君墓铭》、孙楚《牵招碑》、潘岳《杨使君碑》、潘尼《杨箫侯碑》、夏侯湛《平子碑》,均以汉作为楷模;然气清辞畅,则晋贤之特色,非惟孙绪、王导、郗鉴、庾亮、庾冰、褚褒诸碑已也。
晋代论文,其最为博大者,惟陆机《辨亡》《五等》,干宝《晋纪•总论》诸篇。
司马睿为晋王,作《改元大赦令》。
王导拜右军将军,迁骠骑将军,作《上疏请修学校》。
王敦迁征南大将军,作《上言父子生离服限》。
纪瞻任侍中。
贺循为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改拜太常,作《颍川豫章庙主不毁议》《弟兄不合继位昭穆议》及《又议》《答尚书下太常祭祀所用乐名》《答尚书符问籍田应躬祠先农否》《遭难未葬入庙议》《丁潭为琅邪王裒终丧议》。
庾亮拜中书郎。
王廙任荆州刺史,作《白兔赋并序》。
丙寅,刘琨上表劝进。
温峤奉表南下劝进,时为左长史。
晋王司马睿作《报刘琨劝进令》《答刘琨等令》《讨石勒檄》。
荀组任司徒,作《议定父子生离哀制表》。
陶侃时任广州刺史。
丁潭作《上书求为琅邪王裒行终丧礼》,贺循作《丁潭为琅邪王裒终丧议》。
置史官,立太学。
刘琨任太尉。
戊戌,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干宝约在本年始撰《搜神记》。
葛洪撰写《抱朴子》。
张亢拜散骑侍郎。
孔衍补中书郎。
孙盛博学,善言名理。
庾阐为晋王司马睿所辟,未行。
梅赜上古文尚书。
丙辰,晋王司马睿作《答群臣上尊号令》,即皇帝位。
王导进骠骑大将军,作《请建立国史疏》《议复肉刑》《与贺循书论虞庙》《又与贺循书问即位告庙》《上疏论谥法》。
干宝始领国史。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