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吴师道与黄溍等人复游金华北山,师道作《北山后游记》以记其事。

输入历史事件:

吴师道与黄溍等人复游金华北山,师道作《北山后游记》以记其事。

公元1333年 五月
吴师道黄溍等人复游金华北山,师道作《北山后游记》以记其事。

吴师道《北山后游记》:“至治壬戌之岁,予与张君子长游北山,其后无因至焉。年运而往,与世益乖,山水之嗜益深。今年二月六日,独至灵源草堂访琳师。……既而子长以书抵予曰:黄君晋卿旦夕来,来则约偕至山中。予喜甚,日伫讯。至四月丙子,会于草堂。……至顺四年五月日志。”(《礼部集》卷十二)吴师道前游金华北山,乃在至治二年三月,作有《金华北山游记》。时与其同游者为张枢,字子长,起壬申迄戊寅,凡七日。至顺四年,吴师道黄溍等人复游其地。于此,可见吴师道黄溍张枢、叶谨翁、释无一诸人交往之概。吴师道《礼部集》中有《和黄晋卿北山纪游韵》《次韵黄晋卿清明游北山十首》等诗。吴师道《北山游卷跋》:“右北山纪游诗文一卷,金华叶谨翁审言、乌伤黄溍晋卿、兰溪吴师道正传、东阳张枢子长、释无一之所作也。自至大庚戌距至顺癸酉二十有四年间,凡屡游五人者,虽不必俱,而游必有作,妍唱导前,清和继后,或览胜发奇,或因事纪实,凡登临之美,朋从之乐,怀贤悼古之感,所以摅一时之兴,而不泯于异日者,悉于此乎在矣。灵源草堂辉师及其弟琳公,博雅好文,凡吾徒之作,前后裒辑无遗者,出以示予,遂缮写成卷,而复归之草堂。因念始游时,审言年未四十为最长,晋卿次之,师道与一公未三十,子长未二十也,今壮者老,而少之齿已过于昔之长者矣。其间儒墨之异归,出处之殊致,佚劳欣戚之不齐,可感者何限。幸而相视无恙,履屐之力尚强,夙好不渝,泉石之乐如故,岂偶然哉!更二十馀年,不知当复几游,而所得复几篇,仆尚能屡书不一书而已也。”(《礼部集》卷十六)宋褧《跋北山游记后》:“国子博士金华吴正传,出诗文一编曰《北山游记》,盖其乡人处士金履祥吉甫、许谦益之、故翰林待制柳贯道传、今江浙提学黄缙(溍)晋卿、编修胡助履信、某官叶某审言、张枢子长、释无一及正传,前后游金华北山之所作也。诸君子以秀爽之资,及宴闲之时,骋游览之乐,播赋咏之工。披诵之馀,敬羡不能已,且恨予之不能及也。……诸君子游虽止北山,固乐较其得失,殆若不相悬者欤?始予虽不获预是游,观其纪述,模写殆尽,历如在目前,是亦预也。是则正传固未尝以游夸予,而且以游之乐见及。……至正癸未五月日跋。”(燕石集卷十五)胡翰《北山纪游总录跋》:“山川能说,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余闻诸古,而于此卷见之矣。自至正(至大)庚戌以来,卷中作者,由侍讲黄公倡之,而司理叶公、吏部吴公、长史张公继之,又其后而待制柳公、太常胡公、立夫吴公之诗附焉。数公同出吾郡,多擅名当世,高文典册施之朝廷者,足为邦家之光;幽怀雅韵托诸老佛之徒者,足为山川之壮,岂多得哉?余尝承下风,往来周旋其间,顾不获与诸生从杖履之后,山空谷寂,未尝不三复而为之怃然。儒墨异道,出入殊趋,吴公既以之兴怀,况死生之际,幽明永隔,黄公又安得不增悼邪?”(胡仲子集卷八)


孟浩然自荆州归襄阳,南游洞庭湖,有诗寄阎访.时访以事谪湘中。
翰林供奉改称翰林学士,别置学士院。
《唐六典》书成奏上。
贺知章为太子宾客。
宋鼎在沔州刺史任,至荆州,与张九龄有诗唱和。
龟》卷四八。
高适作《燕歌行》诗。
李白在东鲁,有诗送张谓游河北。
岑参至长安献书,此后十年.屡往返于京洛间。
李岑、吕谨等二十四人登进士第,礼部侍郎崔翘知贡举,试《蓂荚赋》及《美玉诗》。
李白过襄阳,有诗赠孟浩然。
孙逖丁父忧,免中书舍人职。
追赠孔子为文宣王。
高适赋诗送族侄赴括州。
御史大夫张守珪以贿贬为括州刺史。
李白在江南,有诗寄崔宗之。
王昌龄贬岭南,至襄阳,孟浩然赋诗送行;昌龄旋至巴陵,赋诗送李白,后至衡山,有诗寄张九龄。
崔沔(673---739)卒,年六十七。
崔曙(?—739)卒。
张九龄在荆州长史任,赋诗多首以寄意抒怀。
崔国辅由许昌令迁左补阙,钱起赋诗赠之。
诏徐安贞、裴朏等十学士评定吏部选人书判之等第,考判之目由此而始。
王昌龄由岭南北归,经襄阳,再访孟浩然,与之欢饮;浩然(689—740)食鲜疾动,遂致暴卒,年五十二。
《孟浩然集序》:“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也。
然古律之诗,五言为胜。
刘眘虚寄诗友人,以访求孟浩然遗文。
高适与房琯赋诗唱和,时琯任宋城令。
张九龄(678—740)卒,年六十三。
各有当耳。
储光羲行经新丰,有诗寄殷遥。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