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吴复编杨维桢所作古杂诗为《铁崖先生古乐府》。

输入历史事件:

吴复编杨维桢所作古杂诗为《铁崖先生古乐府》。

公元1346年 三月
吴复杨维桢所作古杂诗为《铁崖先生古乐府》

复为之序,见本集卷首。又有本年十月张雨序。吴复为铁崖弟子,所编《铁崖先生古乐府》为十卷。后铁崖另一弟子章琬,复辑六卷,增为十六卷。《铁崖先生古乐府》十卷、《乐府补》六卷,今存元至正末刊本、明成化五年刘傚刻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章懋《新刊杨铁崖咏史古乐府序》:“然其时众作悉备,惟古乐府未有继者。于是会稽杨铁崖先生与五峰李季和始相倡和,为汉魏乐府辞,崛强自许,直欲度越齐梁而上薄骚雅,伟乎其志哉!至如咏史,则季和每推服铁崖为上手,铁崖亦自谓:‘余用三体咏史,用七言绝句体者三百首,古乐府体者二百首,古乐府小绝句体者四十首。绝句人易到,古乐府不易到,至小乐府则他人不能,惟吾能之。’若此编所录者,特其一体耳。”(《枫山集》卷四)周瑛《读杨铁崖古乐府》:“乐府始于汉,惟二侯章其词壮浪,馀皆意气和平渊永。想当时被之管弦,必雍容和美,令人心醉。铁崖生当叔世,才俊气逸,外感内愤,渐入于戾。此词可谓工矣,然施之乐府,不几于北鄙之声乎?铁崖囿气化中,不自知也。当时顾亮、张宪、李费辈皆在门下,使稍知风雅馀韵,必不更求崛奇以胜之矣。”(翠渠摘稿卷四)四库提要卷一六八:”铁崖古乐府十卷、《乐府补》六卷,元杨维桢撰,其门人吴复所编。维桢以乐府擅名,此其全帙也。乐府始于汉武,后遂以官署之名为文章之名。其初郊祀等歌,依律制诗;横吹诸曲,采诗协律。与古诗原不甚分。后乃声调迥殊,与诗异格,或拟旧谱,或制新题,辗转日增,体裁百出。大抵奇矫始于鲍照,变化极于李白,幽艳奇诡、别出蹊径歧于李贺。元之季年,多效温庭筠体,柔媚旑旎,全类小词。维桢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根柢于青莲、昌谷,纵横排奡,自辟町畦。其高者或突过古人,其下者亦多堕入魔趣,故文采照映一时,而弹射者亦复四起。然其中如《拟白头吟》一篇曰:‘买妾千黄金,许身不许心。使君自有妇,夜夜白头吟。’与《三百篇》风人之旨亦复何异?特其才务驰骋,意务新异,不免滋末流之弊,是其一短耳。去其甚则可,欲竟废之,则究不可磨灭也。惟维桢于明初被召,不肯受官,赋《老客妇谣》以自况,其志操颇有可取。而《乐府补》内有所作《大明铙歌鼓吹曲》,乃多非刺故国,颂美新朝,判然若出两手。据危素跋,盖聘至金陵时所作。或者惧明祖之羁留,故以逊词脱祸欤?然核以大义,不止于白璧之微瑕矣。”


裴伯茂作《豁情赋》。
魏收作《庭竹赋》,又作《南狩赋》。
“时孝武猜忌神武”,故系于是年。
齐誉,是好‘三才’”。
孔奂年二十一。
太子萧纲等编撰《法宝联璧》二百二十卷。
永宁寺浮图为火所焚,或三月不绝。
诏以长山王妹乐安公主许蠕蠕,改为兰陵公主。
孝武帝图高欢,率十余万众次河桥,遂西奔长安依宇文泰。
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
孝武帝为宇文泰所鸩。
裴伯茂为《迁都赋》。
邢昕与从叔子才、魏季景、魏收同征赴都。
贺拔胜奔梁,阳休之随之南奔。
释法上四十岁,游化怀卫,为魏大将军高澄奏入于邺。
魏译佛经十九人,出经律论四百十九部。
徐勉卒,时年七十。
刘孝绰除安西湘东王咨议参军。
刘遵卒,皇太子深悼惜之。
萧纲与湘东王书,为宫体文学张目。
吾辈亦无所游赏,止事披阅,性既好文,时复短咏。
吾既拙于为文,不敢轻有掎摭。
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湘东王萧绎周围亦文士济济。
附录:佛教与宫体诗之产生 。
一、佛教“妇女观”与宫体诗之产生 。
佛教“妇女观”之影响与宫体诗的产生,或亦不无关系。
以妇女为描写对象的梁代宫体诗,必然折射出这一时代士人对妇女的态度。
遍稽《大藏经》中在有梁一代能够见到的经典,佛经对妇女的看法几乎是异口同声,几为佛教常识,当为梁代奉佛之士所熟悉。
《大正藏》第二十五卷释经论部上(一)《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曰:“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众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