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十三日,虞集卒,年七十七。

输入历史事件:

二十三日,虞集卒,年七十七。

公元1348年 五月
二十三日,虞集卒,年七十七。

欧阳玄《元故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虞雍公神道碑》(《圭斋文集》卷九)。赵汸《邵庵先生虞公行状》:“其于为文,主之以理,成之以学,即规矩准绳之则,以尽方圆平直之体,不因险以见奇也;因丝麻谷粟之用,以达经纬弥纶之妙,不临深以为高也。陶镕粹精,充极渊奥,时至而化,虽若无意于作为,而体制自成,音节自合,有莫知其所以然者。比登禁林,遂擅天下,学者风动从之,由是国朝一代之文,蔼然先王之遗烈矣。”欧阳玄《元故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虞雍公神道碑》:“其为文,自其外而观之,汪洋澹泊,不见涯涘;𠝃乎其中,深靓简洁,廉刿俱泯,造乎混成。与四明袁公伯长、清河元公复初友厚,二人有著作,必即公论之。玄初谓公文无雷霆之震惊、鬼神之灵异,将何以称于世。公谢曰:诚不能也。晚乃大服其言。至大、延祐以来,诏告册文,四方碑板,多出乎手,其撰次论建,与其陶冶性情、黼藻庶品之作,杂之古名贤之编,卓然自成一家言。”元史卷一八一虞集传:“集学虽博洽,而究极本原,研精探微,心解神契,其经纬弥纶之妙,一寓诸文,蔼然庆、历、乾、淳风烈。”归田诗话卷下:“邵庵《退朝口号》云:‘雨浥轻尘道未干,朝回随处借花看。墙东千树垂杨柳,飞絮来时近马鞍。’‘日出风生太液波,画桥影里采船过。桥头柳色深如许,应是偏承雨露多。’少日在四明从王叔载先生学诗,先生举此诗数首云:‘细读而详味之,如醉后厌饫珍羞,而食宣州雪梨相似,爽口可爱也。’又云:‘元朝诸人诗,虽以范杨虞揭并称,然光芒变化,诸体咸备,当推道园,如宋朝之有坡公也。’予谨识之,久而益信。”麓堂诗话:“胡文穆《澹庵集》载虞伯生《滕王阁》三诗,其曰:‘天寒高阁立苍茫,百尺阑干送夕阳。’曰:‘灯火夜归湖上雨,隔篱呼酒说干将。’信非伯生不能作也。今《道园遗稿》如此诗者绝少,岂《学古录》所集,固其所自选耶?然亦有不能尽者,何也?”石洲诗话卷五:“有宋南渡以后,程学行于南,苏学行于北。其一时才人俊笔,或未能深入古人腠理。而一二老师宿儒之传,精义微言,专在讲学,又与文家之妙,非可同条而语。至如南宋诸公之学,尤在精于考证,如郑渔仲、马贵与以逮王深宁,源远流长,百年间亦须有所付受。入元之代,虽硕儒辈出,而菁华酝酿,合美为难。虞文靖公承故相之世家,本草庐之理学,习朝廷之故事,择文章之雅言。盖自北宋欧、苏以后,老于文学者,定推此一人,不特与一时文士争长也。”又:“道园兼有六朝人酝藉,而全于含味不露中出之,所以其境高不可及。(尝有‘少陵爱何逊,太白似阴铿’之句,实亦自道。)”又:“虞伯生七律精深,自王荆公以后,无其匹敌。”又:“虞伯生《竹枝歌》,不减刘梦得。”又:“伯生七古,高妙深浑,所不待言。至其五古,于含蓄中吐藻韵,乃王龙标、杜牧之以后所未见也。”又:“文靖有一笔可当人数十笔处,而又于风流酝藉得之,并不枯直。”四库提要卷一六七:“《道园学古录》五十卷,元虞集撰。……文章至南宋之末,道学一派,侈谈心性,江湖一派,矫语山林,庸沓猥琐,古法荡然,理极数穷,无往不复。有元一代,作者云兴,大德、延祐以还,尤为极盛,而词坛宿老,要必以集为大宗。此录所收,虽不足尽集之著作,然菁华荟粹,已见大凡。迹其陶铸群材,不减庐陵之在北宋。明人夸诞动云元无文者,其殆未之详检乎。”词坛丛话:“道园自是作手,其诗如汉廷老吏断狱,卓绝一时。词亦精警团聚,脱尽前人窠臼。惜所传寥寥,未免令人遗憾。”白雨斋词话卷三:“虞道园词笔颇健,似出仲举之右。然所作寥寥,规模未定,不能接武南宋诸家。惟‘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二语,却有自然风韵。”


程珦(1006—1090)生。
苏舜元(1006—1054)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杨亿《建安郡斋三亭记》。
诗:杨亿《寄刘秀州》、杨亿《许洞归吴中》、杨亿《密直任学士知益州》、杨亿《七夕》、杨亿《建溪十韵》、杨亿《枢密王左丞宅新菊》、杨亿《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杨亿《直夜》、杨亿《晏殊奉礼归宁》、杨亿《休沐端居有怀希圣少卿学士》、杨亿《汉武》、魏野《谢知府寇相公降访》。
甲辰(六日),以知枢密院事陈尧叟为东京留守。
乙巳(七日),以权三司使事丁谓为随驾三司使,盐铁副使林特副之。
辛未(四日),命吏部尚书张齐贤祭周六庙。
乙亥(八日),命翰林侍讲学士邢昺等编集车驾所经古迹。
戊寅(十一日),刑部尚书、知陕州寇准来朝,召之也。
诏令校正《西京图经》。
上因览《西京图经》,颇多疏漏。
上之次巩县也,太子太师吕蒙正舆疾来见,不能拜命,中使掖之以进。
丁酉(三十日),发郑州,遣就赐隐士杨朴缯帛,令吏部铨注其子从政,近官以便侍养。
杨朴,字契玄,郑州人,善为诗,不仕。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言:“真宗既东封,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
太清楼藏太宗御制及墨迹石本九百三十四卷、轴,四部群书三万三千七百二十五卷。
甲寅(十七日),大宴于后苑,赏花、钓鱼。
丁酉(二日),乃诏分内藏、西库地,以广秘阁。
壬申(七日),御崇政殿,试贤良方正著作佐郎陈绛、溧水县令史良、文丹阳县主簿夏竦。
甲戌(九日),以户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李维为兵部员外郎,著作郎、直史馆王曾,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孙仅,皆为右正言、知制诰。
壬辰(二十七日),龙图阁待制陈彭年上言:“请令有司详定考校进士诗赋、杂文程式,付礼部贡院遵行。
癸丑(十九日),以枢密直学士、户部员外郎刘综知并州,同管勾并代兵马事。
枢密直学士刘综出镇并门,两制、馆阁皆以诗宠其行,因进呈。
二十一日,欧阳修(1007—1072)生。
枢密直学士、吏部侍郎张咏疡生于脑,颇妨巾栉,求知颍州。
壬申(八日),上谓辅臣日:“近见词人献文,多故违经旨以立说,此所谓非圣人者无法也。
丙子(十二日),先是,将作监丞李廸、大理评事李谘、范昭同召试,上览所试诗赋,谓王旦曰:“廸稍优,谘、昭又其次也。
壬寅(九日),上幸崇文院,观新编君臣事迹。
丁未(十四日),以右监门卫上将军钱惟治为右武卫上将军,月给俸钱百万,仍许在家养疾。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