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十五日,汪泽民卒。

输入历史事件:

二十五日,汪泽民卒。

公元1355年 八月
二十五日,汪泽民卒。

汪泽民之生卒年,据宋濂《元故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赠资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左丞上护军追封谁国郡公谥文节汪先生神道碑铭》元史以其卒于至正十六年,寿年七十,所记与宋濂所撰神道碑铭颇有出入。然宋濂《汪先生神道碑铭》云:“濂奉欶总修元史,凡忠义循吏之事,天下郡县悉上史官,而宛陵汪先生独阙。既而先生族子克宽来与纂修,始以其门人汪文炳所摭事状相示,濂既命史官删削立传。克宽以为史乃一代成书,其法当略,墓文乃私家所撰,其纪宜详。复致其孙德垕之言,请濂揭铭于隧上。”观此,则宋碑与元史所本实同,然不详二者何以相异如斯。汪克宽《汪文节公简帖后跋》,其文云:“宗叔礼部尚书巢深先生,其生也,长克宽三十有一年。延佑(祐)戊戌,登进士第。……发第一、第二帖时,先生年已七十有五。而第十帖在癸巳、甲午之间,字画遒劲,精采焕发,老成典刑,乡里情谊,粲然辞意之表。明年八月,先生骂贼被害。”(环谷集卷七)据此,则元史所记或误。又汪叡《七哀辞•汪尚书》云:“至正十六年乙未八月丁丑,长枪叛将索诺木巴勒陷宣城,前嘉议大夫礼部尚书汪公死之。”(新安文献志卷四十九)至正十六年为丙申,乙未则为至正十五年。王逢《故赠江西省左丞谥文节汪公挽词》,其序云:“公讳泽民,字叔志,号堪老真逸。以《春秋》登戊午进士第,累官致仕礼部尚书,归宣城。淮人闯境,公倡乡子弟保里闬,会城陷,遂遇害。越七年,诏赠江西省左丞,谥文节。”(《梧溪集》卷三)挽词曰:“至正乙未间,星狗光孛然。首倡捍乡井,淮人竟扼咽。侯伯窜草间,丁壮死墓边。执公义不屈,子侄尚控拳。詈言今颜杲,劲气昔郑畋。臣素奏我皇,褒赠著史编。”据此,则汪泽民之卒,在至正十五年无疑。宋濂《元故嘉议大夫礼部尚书致仕赠资善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左丞上护军追封谯国郡公谥文节汪先生神道碑铭》:“先生为文,不事絺章绘句,而义理自足。诗亦清婉有魏晋风,尤以善书名家,单纸片牍,人咸藏弆为荣。所著书有《巢深》《燕山》《宛陵》三稿,传之于学者。”元诗选三集庚集:“所著有《春秋纂疏》行世,文节诗有《巢深》《燕山》《宛陵》三稿,今已散亡,存者仅见于《宛陵群英集》《宛雅》二书。佳句如《送谷仲皋》云:‘天开墨嶂孤云白,海涌春潮夜雪明。’《次顾仁甫》云:‘花雨翻晴催社燕,柳烟笼晓待春莺。’《挽师炳仲》云:‘初说衔殇蛇作祟,忽闻占谶鵩为妖。’《口王敬叔》云:‘摩诘平生诗可画,无功晚节醉为乡。’造语俱极工稳,惜全篇不传。”


元晦本年授卫尉卿,分司东都。
许浑本年自岭南节度使卢贞幕罢归,再游越中。
陆扆(847—905)生。
好学,善书法,工文辞,才思敏捷,文理俱惬,同僚服其能。
周墀(793—851)本年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项斯(802?—847?)卒。
圆仁(794—864)本年由越州归日本。
高铢本年迁礼部尚书。
章懈,大中以前人,姑系于此。
中书门下奏:“从贞元元年、大和九年秋冬前,皆是及第便从诸侯府奏试官,充从事,兼史馆、集贤、弘文诸司诸使奏官充职。
正初,杜牧作酬和诗《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五日,右补阙丁柔立因上书辩李德裕之冤,贬南阳县尉。
李德裕既贬,本年正月成行,自洛水路经江、淮赴潮州贬所。
李商隐已完成出使南郡之任务,欲返桂林。
刘蒉自柳州贬所放还途经江乡,商隐自江陵返桂林,黄陵相遇,商隐作《赠刘司户蒉》。
白敏中再次扩大吴湘狱事之株连。
李商隐已返郑亚幕。
部尚书启》等。
郑亚贬循制文抵桂,李商隐代亚分别致书刑部侍郎马植、大理卿卢言,严斥崔元藻之“乘时幸远,背惠加诬”,力辩郑亚、李绅之冤。
卢言本年任大理卿,与魏扶等上言李德裕冤杀李绅。
令狐绹本年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转充翰林学士。
礼部侍郎封敖知贡举,崔荛、杨牢、李彦昇、邓敞、韩藩、崔瑄等二十三人登进士第。
崔荛,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李彦昇,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邓敞,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曰:‘夫人将到,令具陈之。
韩藩,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崔瑄,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裴口,名、生卒年均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皇甫炜,生卒年不详,本年进士及第。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