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十日,刘鹗卒,年七十五。

输入历史事件:

二十日,刘鹗卒,年七十五。

公元1364年 十月
二十日,刘鹗卒,年七十五。

刘玉汝《元故中顺大夫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副使刘公墓志铭》:“〔至正〕二十四年甲辰九月,韶洞獠作乱,公分兵讨之,而赣寇乘间猝至。公自将乘城,命军将李如璋率兵力战一月馀,竟以兵少无援而城陷。公被执,拘囚至赣,贼将义公所为,幽于慈云寺,惟仲子述侍侧。公曰:‘吾平生志在忠孝,不幸遇执,不能报国,死不瞑目。’公书曰:生为元朝臣,死作元朝鬼。忠节既无惭,清风自千古。公不食六日而卒,时十月二十日庚戌也。……公生至元庚寅七月六日,享年七十有五。学者崇之,称为浮云先生。”(惟实集附录)揭傒斯《浮云道院记》:“其学以六经为主,其文以义理为本,其诗近陶、柳之间。”(《揭傒斯全集•文集》卷五)欧阳玄《惟实集序》:“湖广儒学副提举刘君楚奇有诗一集,乃祖桂林翁年一百一岁为之序,曰:‘诗道贵实,惟实乃有佳处可传。’……及观楚奇作,辞气深妥,境趣一真,所谓佳处可传者。”揭傒斯《惟实集序》:“诗原诸性情,非漫然而作也。性发乎情,是言出乎天真,情止乎义礼,则事事有关名教。……故吾论楚奇之作,高处在陶、阮之间,非拘拘于文辞者,以性情言之也。”许有壬《刘楚奇惟实集序》:“庐陵刘楚奇仕京,予始爱其诗,未识其人,识其人,观其气,又过其诗,不但标格而已也。楚奇永丰世家,祖桂林翁,学行冠冕乡里,得寿百有三岁。其百一岁时,尝序楚奇诗曰:‘得道贵实。’楚奇服膺斯言,名所为诗曰惟实集。请余序。文章以理为主,理以实为主,天地之间,照临错布于其上,流峙森植于其下,君臣父子夫妇之秩,谷粟桑麻水火之用,参于其中者,皆实理也。一或虚空冥漠,则无以为世矣,翁其有得于此乎。且实之义非一,对虚而言者,实之反也;对华而言者,实之弃也;对名而言者,实之宾也。至于笃实、充实,又皆是理之极致。推而行之,隆古淳厚之治,不外是也,况诗乎?楚奇气盛,放其言辞而切于理,其有得于实矣乎?”(至正集卷三十四)四库提要卷一六七:“惟实集四卷、《外集》一卷,元刘鹗撰。……鹗尝官翰林修撰,与虞集欧阳玄揭傒斯等游,所居浮云书院,诸人皆有题咏。玄为序其文集,称其诗六体皆善。傒斯序亦谓其高处在陶、阮之间。虽友朋推挹之词,例必稍过其量,然今观其集,大都落落不群,无米盐龌龊之气,可以想见其生平,二人所许,亦不尽出标榜也。且鹗身捍封疆,慷慨殉国,千秋万世,精贯三光。即其文稍不入格,亦当以其人重之,况体裁高秀,风骨清遒,实有卓然可传者乎。《外集》二卷,皆前人序记、挽诗,乃其裔孙于廷等所重辑。”


尤袤奉祠归里,陆游赋诗以送。
十五日,史浩作《题南湖集十二卷后》。
三日,杨万里序其《江西道院集》。
杨万里除秘书监,陆游有贺诗《喜杨廷秀秘监再入馆》,万里有《和陆务观见贺归馆之韵》。
二十四日,陆游作《明州育王山买田记》;二十八日,为谏议大夫何澹所劾,诏罢官,返故里。
朱熹除知漳州。
范成大数与袁说友唱和。
杨万里接伴金使,道中有诗《五更过无锡县寄怀范参政尤侍郎》,范成大赋和诗《同年杨廷秀秘监接伴北道,道中走寄见怀之什,次韵答之》。
范成大作《腊月村田乐府十首》。
朱熹正式序定《大学章句》、《中庸章句》。
赵善括知常州,被论凶暴,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范成大封吴郡开国侯。
金华杜叔高往访辛弃疾于上饶,弃疾赋《贺新郎》(细把君诗说)送别。
党怀英为《辽史》刊修官。
李处全(1131—1189)卒,年五十九。
萧德藻约卒于本年前后,确切生卒年不详。
姚述尧约于本年前后在世,生卒年不详。
王元节(1123 ?—1189?)约卒于本年,年约五十余。
赵以夫(1189—1256)生。
十五日,陆游作《跋彩选》。
朱熹对镜写真,题辞自警。
杨万里有《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浙西提刑袁说友、浙西提举张体仁会同年之在吴下者于姑苏之台,诗酒酬唱。
殿中侍御史刘光祖言:道学非程氏私言,乞定是非,别邪正。
金章宗诏修曲阜孔子庙学。
姜夔卜居白石洞下,永嘉潘柽字之曰白石道人;旋客合肥,居赤阑桥之西。
陆游春季所为诗。
九日,杨万里序其《朝天续集》。
朱熹到漳州就任。
殿中侍御史刘光祖罢。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