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桑悦除泰和训导。

输入历史事件:

桑悦除泰和训导。

公元1468年 本年
桑悦泰和训导

艺苑卮言卷六:“十九举乡试,再试,礼部奇其文,至阅《道统论》则曰:‘夫子传之我。’缩舌日:‘得非江南桑生耶?大狂士!’斥不取。时丘浚尚书,慕悦名,召令具宾主,已出己文令观,给曰:‘某先辈撰。’悦心知之,曰:‘公谓悦为逐秽也耶?奈何得若文而令悦观?’浚曰:‘生试更为之。’归撰以奏,浚称善。已,令进他文,浚未尝不称善也。悦名在乙榜,请谢不为官,俟后试,而时竟以悦狂,抑弗许,调邑博士。悦为博士逾岁,而按察视学者别丘浚,浚曰:‘吾故人桑悦幸无以属吏视也!’按察既行部抵邑,不见悦,顾问长吏:‘悦今安在?岂有恙乎?,长吏素恨悦,皆曰:‘无恙。自负不肯迎耳!’乃使吏往召之,悦曰:‘连宵旦雨淫,传舍圮,守妻子亡暇,何候若?’按察久不待,更两吏促之,悦益怒曰:‘若真无耳者?即按察力能屈博士,可屈桑先生乎?为若期三日先生来,不三日不来矣。’按察欲遂收悦,缘浚不果。三日,悦诣按察,长揖,立不跪。按察厉声曰:‘博士分不当得跪耶?,悦前曰:‘汉汲长孺长揖将军,明公贵岂逾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易解耳。’因脱帽径出。按察度亡已,乃下留之,他日当选两博士自随,悦在选。故事,博士侍左右立竟日。悦请曰:‘犬马齿长,不能以筋力为礼,亦不能久任立,愿假借且使得坐。’即移所便坐。御史闻悦名,数召问,谓曰:‘匡说诗解人颐,子有是乎?’曰:‘悦所谈玄妙,何匡鼎敢望?即鼎在,亦解颐。公幸赐清燕,毕顷刻之长。’御史壮之,令坐讲。少休,悦除袜,跣而爬足垢,御史不能禁,令出。”《怀麓堂集》卷一二《送桑民怿训导泰和》:“十年三度试春闱,新见声名满帝畿。甲第久惭唐李合,奇才终误宋刘几。功名岁晚非蓬鬓,湖海官贫尚布衣。试看孤鹰下林落,甘心还向碧天飞。”题下注云:“民怿,苏人,会试春闹,策有‘胸中有长剑,一日几回磨’等语,为晏检讨汝贤所黜。又作《学以至圣人之道论》,有‘我去而夫子来’等语,为丘学士仲深所黜。今年得乙榜,年二十二,籍误以二为五,用新例,辞不许,遂有是命。”明史桑悦传:“年十九,举成化元年乡试。试春官,答策语不雅驯,被斥。三试得副榜,年二十余耳,年籍误二为六,遂除泰和训导。”


  初二日,李邺嗣(1622—1680)生。
  十一日,山东白莲教徐鸿儒起事反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付梓。
  潘之恒(1556一1622)卒。
  吴伟业入张溥门下为弟子。
  邹元标因在京师创首善书院,与高攀龙等讲学,为反东林党者所劾,罢官。
  丁澎(1622—1685)生。
  陈允衡(1622—1672)生。
  初一日,小说《韩湘子全传》三十回成书刊行。
  王骥德(1542 ?—1623)卒。
著《题红记》及《男后》、《救友》、《双鬟》、《招魂》诸剧,今不尽存;方诸馆校注《西厢》、《琵琶》二记,亦不传。
  初五日,毛奇龄(1623—1716)生。
  陈仁锡刻所辑《明文奇赏》四十卷,见其《明文奇赏序》。
  顾贞立(1623—1699)生。
  王撰(1623—1709)生。
  严绳孙(1623一1702)生。
  袁中道(1570一1623)卒。
  十三日,魏禧(1624—1681)生。
  十六日,汪琬(1624—1691)生。
  十八日,赵琦美(1563一1624)卒。
  陈继儒为徐弘祖母亲王孺人写《寿江阴徐太君王孺人八十叙》,陈泰来为作《秋圃晨机图》,李维桢、夏树芳、高攀龙、文震孟、沈应奎、杨汝成、米万钟、何乔远、张大复、陈仁锡、李流芳等人皆有文、赋或诗题赠。
  十五日,郑成功(1624—1662)生。
  大学士叶向高致仕。
  削吏部侍郎陈于廷、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籍。
  冯梦龙编刊《警世通言》成。
  太仓人张溥、张采创建应社,十一人参加。
  叶昼等在开封创海金社。
  陆绍珩编《醉古堂剑扫》十二卷刊行。
  计东(1624—1675)生。
  彭师度(1624一1692)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