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薛应旂为俞宪编《盛明百家诗》作序。

输入历史事件:

薛应旂为俞宪编《盛明百家诗》作序。

公元1570年 四月
薛应旂为俞宪编《盛明百家诗》作序。

《盛明百家诗》为明诗总集。序云:“余友是堂俞公,谢宪长家居,杜门温绎旧所读书,不屑屑于鄙琐事,间乃尽索我明诸名人诗,汇次成编,凡数百家。家为删定,缀以小序,题曰《盛明百家诗》,以彰昭代人文之盛。刻成,属余序之。余谓俞公平生,经纶方略,欲大有为于时,而弗克究其志以归。掩关渊潜,于世若无涉,而中实耿耿。凡所以维持世风,警切时事者,有不能以但已也。其为是者,盖自附于古人陈诗采风之义,而岂为骚人墨士立赤帜哉!”序署 “隆庆四年庚午夏四月望,武进薛应旂顿首书于太虚草堂”。俞宪编《盛明百家诗》已于此前刻行,嗣后陆续增补。另有皇甫汸序,署“隆庆庚午长至日前进士司勋大夫吴郡友人皇甫汸子循撰”。长至日或为五月,或为十一月。俞宪《刻盛明百家诗总序》署 “隆庆辛未秋九月朔”,则作于明年。《盛明百家诗》卷帙颇繁,晚明华淑曾据以删选增补,成《盛明百家诗选》一书,有陈继李维桢、邹迪光序。《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存目三著录《明百家诗选》三十四卷,云明朱之蕃编,或别为一本。按,《盛明百家诗》在明代流传颇广,编者俞宪亦颇为自负,然在清代,则时遭诟厉。围炉诗话卷六:“余之深恨二李也有故:天启癸亥,年始十三,自不知揣量,妄意学诗,得何人所刻《盛明诗选》,陈朽秽恶之物,童稚无知,见其铿锵绚丽,竟以盛明直接盛唐,视大历如无有,何况开成!自居千古人物,李、杜、高、岑乃堪为友,鼻息拂云者十年。癸酉冬,读唐人全集,乃知诗道不然,返观《盛明诗选》,无不蜡卮其外,败絮其中;自所作诗与平日言论,如醉后失礼于人,醒时思之,惭汗无地。吴地有秋根之名,谓本无所知能,而自以为甚知甚能者也。如吴乔者,秋根何辞!年七八十,一句不办,始谋不臧致之也。‘曾为荡子偏怜客’,是以不遮丑态而极陈之。辛未、壬申,余于欧、苏稍有一隙之明矣,犹谓明人文不合宋,诗不违唐;次年始知其谬。邪说之易于惑人,下愚之难于改步如此。”《静志居诗话》卷十二《俞宪》:“汝成手辑《盛明百家诗》,足称好事。而甄综未当,舍彼兰蕙,反存菉葹。卷首题识,都不成文。”《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二集部总集类存目二著录《盛明百家诗》三百卷,提要曰:“明俞宪编。宪字汝成,无锡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湖广按察使。世传李攀龙《送俞臬使赴湖广》诗,有‘江汉日高天子气,楼台秋敞大王风’,以为似陈友谅僭位柱联者,即其人也。是编所录诸集,每人各冠以小序,略如殷璠河岳英灵集例。然其学沿七子之余波,未免好收摹仿古调、填缀肤词之作。又务以标榜声气为宗,不以鉴别篇章为事。故略于明初,而详于同时。至以其子渊、沂之诗列为二家,殆有王福峙之癖矣。”


十一日,彭启丰(1702—1784)生。
蒲松龄有《辛巳冬,闻历友自湖北归。
禁淫词小说。
汪由敦就试不售,遂改今名,时年十岁。
江永补婺源学弟子员,时年二十尸岁。
自去年至今年,查嗣瑮游天津,居查为仁家。
金埴前以丧偶离杭州,至是重来。
朱书至白门,与方苞相见。
裘琏馆当湖刘亦文署。
朱彝尊以“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诗酬洪昇。
邵廷采主黄冈姚江书院。
陶尔裢任葭州知州。
尤侗盛赞沈德潜《北固怀古》诸诗。
查慎行《偷存集》为本年正月至四月诗,《繙经集》为本年五月至明年九月诗。
赵吉士作《辛巳匝岁杂感诗》一卷。
朱彝尊《经义考》三百卷成书。
东轩主人自序《述异记》。
查慎行《阴阳判》传奇约本年作。
苏州刊行明周顺昌《烬余集》,彭定求因作《书五人传记后》文,追记颜佩韦等五人死义事。
汪文柏《古香楼吟稿》三卷、《词稿》一卷、《柯庭文薮》无卷数、《西山纪游诗》一卷刊行。
王钺《世德堂集》四卷刊行。
王九龄《蓴香堂诗稿》八卷刊行。
郭元釪《一鹤庵诗》五卷刊行。
书坊取明杨慎所著《历代史略十段锦》改名《二十一史弹词》刊行,常熟孙德威为作注释。
刘元燮(1701-1768)生。
徐述夔(1701-1762或1763)生。
吴城(1701-1772)生。
傅为泞(1701—1770)生。
马曰璐(1701—1761)生。
储麟趾(1701一1783)生。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