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二十四日(时已交公元1615年1月23日),宋徵璧(1615一?)生。

输入历史事件:

  二十四日(时已交公元1615年1月23日),宋徵璧(1615一?)生。

公元1614年 十二月
  二十四日(时已交公元1615年1月23日),宋徵璧(1615一?)生。

江庆柏《清人物生卒年表》《崇祯十六年癸未科进士三代履历》括注宋徵璧生卒年为“1615一?”,又加注云:“宋徵璧生于万历四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历为1615年1月23日。”原名存楠,字尚木,又字让木,号幽谷朽生,别署歌浦村农,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徵舆之从兄。明天启七年举人,崇祯十六年进士。入清,历官秘书院撰文中书、礼部员外郎、广东潮州知府王豫《江苏诗征》:“王迺敏云:尚木在明季曾充经筵展书官,本朝授秘书院撰文中书。舟山之役从征有功,转礼部员外郎。”又引《荻汀录》云:“尚木与从弟徵舆少负隽才,时称大小宋。”陈子龙《宋尚木诗稿序》:“予与尚木同里闬,称无间,相酬唱者几二十年。自予治狱东上,而尚木往来旧都,盖四五祀不数见也。今上定鼎金陵,而两人皆以侍从朝夕立殿,上退则各入省治事,诸公相过从报问,忽忽日在桑榆间矣。予既废笔墨,而尚木亦未见所谓吟咏者。及予请急东归,明年尚木以奉使过里门,则出新诗数卷见示。其旨适以衷,其气和以贞,其调宏以浑,其色温以丽。予读而叹曰:思深哉!正而有节,阳舒阴聚,此古者朱襄氏之音也,世其复治乎?盖尚木之为诗者三变矣。始则年少气盛,世方饶乐,盖多芳泽绮艳之词焉,是未免杂乎郑卫。既当先朝兵数起,无宁岁,慨然有经世之志,盖多感慨闵激之旨焉,是为齐秦之音及《小雅》之变。今王气再见春陵,天下想望太平,故其为诗也,深婉和平,归于忠爱,庶几乎《召南》之有《羔羊》《素丝》《大雅》之有《卷阿》《飘风》。其于君也,诵不忘规;其于臣也,颤而不怒,诗人之义备矣……今尚木际明时,位禁近,发为诗歌,和厚渊至,此岂季世之音乎?可以占世运而无忧矣!”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二八《宋尚木抱真堂诗序》:“吾友云间宋子尚木刻其《抱真堂诗》成,君方官岭表,邮书数千里问序于余,余读而叹曰:君子之于诗也,知其人,论其世,固已;参之性情,考其为学,而后论诗之道乃全。夫尚木之称诗四十年矣,初与大宗伯宛平王公同起,继为同里大樽诸子所推重。宛平之言曰:尚木以膏粱少年,匹马入京师,从有司之举。时椓人窃国柄,君贳酒悲歌燕市中,肮脏扼塞,一发之于诗。大樽之言曰:尚木早岁好为芳华绮丽之辞,一变而感慨激楚,再变而和平深婉,归之于忠爱。又曰:尚木为学最早,取裁亦最正。自吾论诗,诸子多悔其少作,壬申以前,惟尚木之诗为可存。噫嘻!合两君子之言,可以论尚木之人与其世矣。自文社起,同志者负其才气,雄视海内,君之格律日进,不肯以毫末让古人,故天性夷澹,雅不欲标榜自喜。同郡陈征君仲醇缘持论不合,受后进所击排,君用大体,独拥护老成,议者乃止。宋氏既右姓,兄弟多读书知名,一门之内,鱼鱼雅雅,望而知为温柔敦厚之风,此则君所以为性情也。君累不得志于计偕,六上始收,不幸遂遭末造,忧生伤乱,逾十年始出。既已簪笔侍从,又不获已,从事于戎马钲鼓之间,主事差其劳勚,奏授一郡,崎岖岭海,懊烋其遗民,刻廉自苦,七年不得调。当君之未出也,尝欲仿高氏《品汇》,定先朝一代之作,为正声、为大家,续亡友之志以折衷正始,初不以兵火少自假易。及乎守剧郡,处蛮激,故人之流离其土者,收恤殷勤,死丧匍匐,鸡鸣风雨,未尝旦夕有忘于怀,此则君之所以为学也。磋乎!大樽诸子已矣,即宋氏之以诗鸣者,隐莫如子建,达莫如直方,乃相继凋谢,君独以其身为才人,为宿素,为廉吏,为劳臣,合观前后篇什,自非岁月之深,阅历之久,不足以诣此。百世而下,论次云间之诗者,或开其先,或拄于后,兼之者其在君乎!”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二:“华亭宋辕文(徵舆),尚木(徵璧)、子建(存标),陈大樽所称三宋也。诗尊大樽派,多尚华缛,然自有风致。”


岑参年五十,隐居嵩阳,时其父已卒,赖兄教导,遍览经史。
陆羽(733一?)生。
玄宗以关中乏粮,行幸东都洛阳。
张九龄自韶州至洛阳。
初置十道采访处置使,张九龄作奉和圣制诗送之。
张果应诏至洛阳,李颀谒之。
阎防、颜真卿、杜鸿渐、郗昂、梁洽、申堂构等二十九人登进士第,考功员外郎孙逖知贡举,试《武库诗》、《梓材赋》。
王昌龄应博学宏词试登第,授汜水尉。
为汜水尉。
李白往来洛阳、嵩山间,别元演、元丹丘而返安陆。
綦毋潜归江东,游若耶溪等名胜,有诗作。
薛据于吏部参选,求为万年录事,为流外官所诉,改授永乐主簿。
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维有诗献九龄。
是光父在秘书正字任,上《十九部书语类》,孟浩然有诗寄之。
李白在随州,送元演往隐仙城山,有诗及序。
孟浩然预韩朝宗文会.赋诗纪之。
綦毋潜游苏州龙兴寺,为作寺碑铭,房琯撰序。
张守珪至东都献捷,玄宗赋诗褒美。
献捷,会籍田礼毕酺宴,便为守珪饮至之礼,上赋诗以褒美之。
二十七日,玄宗注《老子》,并修《疏义》八卷,制《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颁示公卿。
李颀、萧颖士、李华、赵骅、李崿等登贾季邻榜进士第,孙逖知贡举,试《花萼楼赋》、《七月流火》诗。
张九龄封始兴县子,王维为右拾遗,赋诗献之。
李白在襄阳,献书韩朝宗以自荐,未蒙叙用;旋赴江夏,有诗别宋之悌、孟浩然。
作于本年春游江夏时,参见王辉斌《孟浩然研究》第二章第二节“孟李过从”之“黄鹤楼送别”。
司马承祯(647—735)卒,年八十九。
李白在太原,有诗作。
玄宗亲注《金刚经》,张九龄等请出示天下传习。
卢僎于岘山宴张愿等人,孟浩然预宴,赋诗记之;未久张愿迁王府司马,孟浩然等赋诗为其饯行。
李邕在括州刺史任,撰《秦望山法华寺碑》,并自书之。
李尚隐赴益州长史任,玄宗赋诗送之,张九龄奉和。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