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十三日,李良年(1635—1694)卒。

输入历史事件:

  十三日,李良年(1635—1694)卒。

公元1694年 九月
  十三日,李良年(1635—1694)卒。

李良年《秋锦山房集》朱彝尊《征士李君行状》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康熙三十三年甲戌(公元1694年):李良年浙江嘉兴县征士。九月十三日卒。”《清史列传•文苑传》:“李良年,字武曾,亦秀水人。诸生。生有隽才。与兄绳远、弟符,并著诗名,时称‘三李’。少与朱彝尊、王翃、周薗、缪泳、沈进集里中为诗课,良年与彝尊齐名,时又称‘朱李’。诗初学唐人,持格律甚严。尝钞撮《诗中禁字》一卷授学者,继乃舍初盛趋中晚,及宋元诸集。词不喜北宋,爱姜尧章、吴君特,所作颇似之。古文长于议论,为长洲汪琬所推许。生平游踪遍天下,后至京师,举博学鸿儒科,罢归。康熙三十三年,卒,年六十。著有《秋锦山房集》二十二卷。绳远,字斯年。由诸生入国学,考授州同知。著有《寻壑外言》五卷、《獭祭录》五十卷、《正字通补正》二十卷。符,字分虎。著有《香草居集》七卷。”李绳远(1633—1708),字斯年,号寻壑,自号樵岚山人,又号补黄村农,工诗,擅长俪体文。李符(1639—1689),原名符远,字分虎,一字耕客,号桃乡,工诗善词。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一四选李良年诗五首,小传云:“徐尚书健庵开史局于洞庭西山,武曾任分修,应亦邃于古者。”《四库总目提要》卷一八三著录李良年《秋锦山房集》二十二卷:“国朝李良年撰。良年字武曾,秀水人。康熙己未,尝荐举博学鸿词,初冒姓虞氏,名兆潢,故当时荐牍无良年名。朱彝尊所作《墓志》,仅载其原名,而未载其冒姓,亦偶疏也。是编凡诗集十卷、词二卷、文集十卷。良年少有隽才,其游踪几遍天下,所未至者秦蜀、岭峤耳。其诗清峭洒落,亦颇得江山之助,惟自少至老,风调不变。其蹊径之狭,殆才分所偏欤?文则长于议论,而短于叙述,不逮其诗。词则已刻入六家词中者殆三分之二,品在其诗文之间云。”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卷四六选李良年诗三十一首,《诗话》云:“武曾十岁能诗,与兄绳远、弟符称‘三李’。善为古文,间作俪体,脱稿辄弃去。人问其故,答曰:‘吾家伯季并擅斯长,阿京不欲争胜。’阿京,其小字也。”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七著录李良年《秋锦山房集》二十二卷、《外集》三卷:“徐乾学放归,开书局于洞庭山,良年常应聘与修《一统志》。良年集中有《奉简徐大司寇八百字》诗云:‘嘉招惬所慕,菁华未销歇。便拟一褰裳,稍待南风疾。’是招而未至之证。撰《秋锦山房》诗文各十卷、词二卷,《外集》三卷,则简札也。卒于三十三年,年六十。事具《清史列传•文苑传》朱彝尊所撰《行状》。初良年于康熙十年入黔,客于巡抚曹申吉,选刻丙午(康熙五年)以后诗,自题其后曰:‘幼慕微之称子美云,非有为而作,则诗不妄作。旋经兵燹,遂作为牢愁激楚之音。后与周薗、钟渊映辈相切劘自是稍趋法度。盖矜慎有馀,而排宕不足矣。出游万里,不废吟咏。要其所作,不过山川临眺、友朋赠答之作,盖田野之士所宜言止此。若夫有为而为,予则非其人也。’观其自评,可谓至当。盖惧贻祸患,不敢伤时,而格律深细,正其擅长处,亦‘朱李’齐名胜于朱处……顾炎武尝与之札云:‘此书中有一二条舛误,未得高明驳正,辄乃自行检举,容改得再呈。’所指为日知录。炎武未尝轻许人,而视良年若畏友,故不能谓良年学不如彝尊。”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卷一〇著录李良年《秋锦山房诗集》十卷(康熙三十四年刻本):“《诗集》十卷与《文集》十卷、《词》二卷、《外集》三卷合刻,《四库存目》《文集》《外集》。凡一千二百四十一首,起顺治十七八年间,迄康熙三十三年,但以行止出处为卷次,不编年月。兄绳远为之序。以所历名山巨河奇观胜迹,一一矢诸吟咏……赠答自龚鼎孳以下,皆朝野名人。词选入《浙西六家词》,六家者,朱彝尊李良年沈皞日、李符、沈登岸、龚翔麟。”


京中有民谣讽崔湜、郑愔、岑羲。
韦嗣立上疏谏兴造佛寺等弊政。
韦述等登进士第,考功员外郎宋之问知贡举。
中宗幸芙蓉园,李峤等应制赋诗。
崔湜、郑愔同知吏部选事,坐赃贿不公贬官,湜贬襄州途中赋诗言志。
卢藏用任吏部侍郎。
沈如筠《正声集》中有诗为卢藏用所赏。
杨再思卒,李父、赵彦昭以诗哭之。
崔湜在襄州刺史任,有诗寄岑羲。
李峤罢中书令,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令,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十一日,中宗君臣赋诗送张仁亶赴军。
二十一日,中宗幸安乐公主山庄,李峤等应制赋诗。
九日,中宗登临渭亭,与侍臣学士分韵赋诗。
苏瓌为相,苏顾时己任中书舍人,父子同掌枢密,时人荣之。
宋之问贬越州长史.赴任途中多有诗作。
一日,安乐公主移入新宅,宗楚客等并有诗作。
崔湜、郑愔被召入京。
十三日,徐彦伯在蒲州刺史任,因中宗亲祀南郊,遂献《南郊赋》,文辞典美。
豆卢钦望卒;苏颋为作挽诗。
十二日,中宗幸温泉宫,上官婉儿等献诗。
幸骊山温汤。
十四日,中宗幸韦嗣立山庄,张说等应制赋诗。
十五日,中宗幸白鹿观,李峤等应制赋诗。
十八日,中宗幸秦始皇陵,有诗作。
二十二日,中宗幸骊山,有诗作,李峤等应制奉和。
元行冲撰《魏典》三十卷。
唐贞休赴任永昌令,沈佺期等赋诗饯之。
相王参军。
宋之问在越州,为文祭禹庙,又有诗作。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