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鄂尔泰驳舒赫德上废科目疏。

输入历史事件:

鄂尔泰驳舒赫德上废科目疏。

公元1744年 八月
鄂尔泰驳舒赫德上废科目疏。

李调元《淡墨录》卷一三《鄂文端不废科目》:“乾隆九年,兵部侍郎舒赫德上废科目疏。时首相鄂尔泰持议力驳,得以不废。其原疏云:‘科举凭文而取,案格而官,已非良法,况积弊已深,侥幸日众。古人询事考言,其所言者,即其居官所当为之职事也;今之时文,徒空言而不适于用,此其不足以得人者一。墨卷房行,辗转抄袭,肤词诡说,蔓衍支离,以为苟可以取科第而止,其不足以得人者二。士子各占一经,每经拟题多者百余,少者不过数十,古人毕生治之而不足,今则数月为之而有余,其不足以得人者三。表判可以预拟而得,答策随题敷衍,无所发明,其不足以得人者四。且人材之盛衰,必于心术之邪正。今之侥幸求售者,弊端百出,探本清源,应将考试条款改移而更张之,别思所以遴拔真才实学之道’等语。文端公驳曰:‘……时艺之弊,则今舒赫德所陈奏是也。……且夫时艺取士,自明至今殆四百年,人知其弊而守之不变者,非不欲变,诚以变之而未有良法美意以善其后。且就此而责其实,则亦未尝不适于实用,而未可概訾毁也。何也?时艺所论,皆孔孟之绪余,精微之奥旨,未有不深明书理而得称为佳文者。……虽曰小技,而文武干济、英伟特达之才,未尝不出乎其中。至于奸邪之人,迂懦之士,本于性成,虽不工文,亦不能免,未可以为时艺咎。若今之抄袭腐烂,乃是积久生弊,不思力挽末流之失,而转咎作法之凉,不已过乎?即经义、表判、策论等,苟求其实,亦岂易副?……凡此诸科,内可见其本原之学,外可验其经济之才,何一不切于士人之实用,何一不见之于施为乎?必变今之法,行古之制,则将治宫室,养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狱讼听于是,军旅谋于是,又将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终身不齿,其毋乃徒为纷扰而不可行。又况人心不古,上以实求,下以名应,兴孝则必有割股庐墓以邀名者矣,兴廉则必有恶衣菲食弊车羸马以饰节者矣,相率为伪,其弊尤繁。甚至借此虚名,以干进取,及乎莅官之后,尽反所为,至庸人之不若,此尤近日所举孝廉方正中所可指数,又何益乎?……则莫若惩循名之失,求责实之效,由今之道,振作补救之为得也。……至于人之贤愚能否,有非文字所能决定者。故立法取士,不过如此,而治乱盛衰,初不由此,无俟更张定制为也。舒赫德所奏,应毋庸议。’八月十四日奏,奉旨所议是。科目不废者,文端公之力也。”方浚师蕉轩随录卷六《试士废八股文》:“康熙三年,以八比文多剿袭,乡、会试改用策论。甲辰会试,丙午直省乡试,皆照改定章程行。至八年己酉科,复用八股试三场(前科改三场为二场)。乾隆九年,兵部侍郎舒赫德上疏请废科目学士鄂尔泰等议驳,迄今遂仍其旧云。”


章惇奏请将水利文献刻石。
月初,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同游武昌寒溪西山。
黄河决于澶州(今河南濮阳)之孙村、陈埽及大吴、小吴埽。
夏国集兵筑城。
七、八月间,曾巩自亳州移知沧州,乞朝见,作文《授沧州乞朝见状》、《移沧州过阙上疏》、《乞等时状》。
七夕,苏轼赋《菩萨蛮•七夕,黄州朝天门上二首》(画檐初挂弯弯月)、(风回仙驭云开扇)。
毕仲衍上所修《中书备对》。
宋议文舞和武舞。
秦观,入夏得中暑疾,秋复大剧,浃月始安。
宋详定官制所上以阶易官寄录新格:如中书令、侍中、同平章事为开府仪同三司,左、右仆射为特进等。
宋熙河路经略司请先团结蕃弓箭手,并颁发弓箭手编制及招募办法。
四日,王安石作《祭北山长老文》。
苏轼作《卜算子》词。
辽相外放。
李德刍上《元丰郡县志》三十卷,图三卷。
曾巩上言户口与垦田。
二十一日,黄庭坚作诗《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辽国免西京(今山西大同市)流民租赋一年。
苏辙作散文《东轩记》。
苏轼作散文《画水记》。
苏轼多才多艺,亦长于融贯多种艺术形式而论述文学创作的机理,又如《苏轼文集》卷六七《书黄子思诗集后》:“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
黄庭坚作诗《宿旧彭泽怀陶令》、《过致政屯田刘公隐庐》。
宋朝太后自出金帛,于京城建上清储祥宫,道士王太初以符篆行于宫中.遂委以营官之任,并赐号“灵慧冲寂大师”。
兹综述苏轼出处。
黄庭坚本年所作诗.较有名的还有:。
《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
《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时进叔,山谷友人。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五:“亦吴体,学老杜者。
《赠别李端叔》,李之仪,字端叔。
《池口风雨留三日》,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起句顺点,次句夹写夹叙,三四以物为姓,兼比。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