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史承谦卒,年五十。

输入历史事件:

史承谦卒,年五十。

公元1756年 本年
史承谦卒,年五十。

据严迪昌《清词史》第三编第二章。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史位存词》引储长源云:“史位存承谦,以熏香摘艳之才,为滴粉搓酥之用,优游渐积,久而益专。其于南渡诸家,不屑屑句摩篇仿,而一种幽情逸韵,流于笔墨之外,盖能自出杼轴而又得体裁之正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三《史承谦词》:“宜兴史位存承谦与弟衎存承豫,并有才名,位存尤工词,滴粉搓酥,多言情之作。”“近日任澧塘安上、周藕塘迦诸先生辈都宗之。”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史承谦小眠斋词选》:“《小眠斋词选》四卷,宜兴史位存承谦撰。储长源国钧曰:‘自《花间》《草堂》之集盛行,而词之弊已极,明三百年直谓之无词可也。我朝诸前辈起而振兴之,真面目始出。顾或者恐后生复蹈故辙,于是标白石为第一,以刻削峭洁为贵。不善学之,竞为涩体,务安难字,卒之抄撮堆砌,其音节顿挫之妙,荡然欲洗。草草陋习,反堕浙西成派。彼浙西之词,不过一人唱之,三四人和之,以浸淫遍及大江南北。人守其说,固结于中而不可解,谓非矫枉之过欤。位存自定其稿存如干首,起衰有人,固可以无恨。’又位存之弟衎存承豫曰:‘吾邑溪山明秀,夙称人文渊薮,而自唐迄今,竅其著作,真堪不朽者,惟南宋之竹山蒋氏,本朝之迦陵陈氏两家词集而已。今得吾兄,如鼎三足。’按长源之说,与余素论最合。其时厉派方张,一唱百和,位存以穷老诸生,独能于时风众势之所趋,卓然不惑而不枉其才,卒之百年论定,虽异己者不能没其所长,则长源之所推许宁为过欤。其词选人《国朝词综》将三十首,然亦取其近于浙派者,佳篇固不止此,予复简一二录之,人之赏心,何必尽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史位存词,寓纤秾于闲雅之中,流逸韵于楮墨之外,才力不逮陈、朱,而雅丽纡徐,亦陈、朱所不及,真陈、朱劲敌也。”“其年词最雄丽,竹垞则清丽,樊榭则幽丽,璞函则秾丽,位存则雅丽,皆一代艳才。位存稍得其正,而才气微减。”卷六:“位存词规模较隘,而全篇精粹,亦能拔帜于陈、朱之外。”《词坛丛话•位存词兼有众美》:“位存词,兼有众美,纯粹以精。其才力不逮其年、竹垞、太鸿三家,而情词之妙,是亦我朝之张子野也。”又《位存词纯雅》:“位存词,实乃风气一大转移。嗣后作者虽多,而气魄终小。其一二才气发皇之士,大率蹈扬湖海,又生雅正之旨,实自位存始也。然不得为位存咎。位存固凝神炼句,归于纯雅。后人非无此才,无此气度耳。”


吴潜兼侍读、奉朝请。
赵葵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封卫国公,判庆元府,沿海制置使。
吴潜为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相国公。
赵葵为沿江、江东安抚使,置司建康,任责捍御。
文天祥上疏(《己未上皇帝书》),建议简文法以立事,仿方镇以建守,乞斩奸臣宦官董宋臣,以安社稷,以一人心。
赵葵授少保、观文殿大学士、江东西宣抚使,进封益国公。
诏改明年为景定元年。
吴潜改封为许国公。
吴潜赋词《沁园春•己未翠山劝农》、《二郎神•己未自寿》、《满江红•己未赓李制参直翁俾寿之词》。
马廷鸾由吴潜召为校书郎。
刘秉忠从忽必烈征南宋。
十五日,姚勉作《赠俊上人诗序》。
李俊民(1176一1260)卒,年八十五。
李仲绅《庄靖集序》:“先生雅志亦厌于干役,恬于学问。
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是为元世祖。
吴潜罢左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马光祖进资政殿大学士,职任依旧。
诏赵葵依旧少保、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
李曾伯坐岭南闭城自守,不能备御,落职解官。
周密与赵孟坚游西湖。
蒙古建元中统,始有年号。
王埜(?一1260)卒,生年不详。
郝经为蒙古国信使,奉命使宋,道出宿州,宴于冠军楼,作《冠军楼赋》。
吴潜以侍御史何梦然劾其欺君无君之罪,夺观文殿大学士,罢祠,削二秩,谪居建昌军。
蒙古国信使郝经被贾似道幽禁于真州忠勇军营,长期不放。
程元凤为淮、浙发运使、判平江府。
陈郁作《声声慢•应制赋芙蓉、木樨》词。
理宗下诏:“党丁大全、吴潜者,台谏其严觉察举劾以闻,当置于罪,以为同恶相济者之戒。
吴潜被窜于潮州。
包恢叙复原官,知常州。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