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使令。

输入历史事件:

使令。

公元1779年 十月
使令。

元明以来,词章之盛,未有盛于先生者也。”英翰《海峰先生文序》:“先生受知方望溪侍郎以大其学,而继起受其法者则有姚姬传郎中。三家代嬗,并负通儒硕望,自是论文章者必归宗桐城,犹前世号称江西诗派。流衍所及,赓续无穷,不其伟与!尝受其集读之,章采焕若俪云霞之在天,而驭气以行,浩乎江河东注,莫之敢御。能事至此,始极天下之至乐。世或以先生之文主品藻,参诸方、姚,有轩轾之论。要之惊才绝诣,继往开来,质之百世而下,不可谓非文人之雄也。”署“同治甲戌春三月满洲英翰序”(《海峰先生文》卷首)。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附录:“先生言:‘刘耕南小文章好,大文章不好。’”张惠言《书刘海峰文集后》:“余学为古文,受法于执友王明甫;明甫古文法受之其师刘海峰。朝为古文者十数,然推方望溪、刘海峰。余求海峰文六年,然后得而读之。海峰之文,有学庄子史记为之者,弗至也。学欧阳、王介甫为之,时至焉。学归熙甫,辄至焉。名取远,迹取迩,其效然耶?后有作者,终不得为庄周司马之为耶?明甫之言曰:海峰治经功半于望溪,其文必倍胜于望溪;然则海峰为之而不至焉者,果系于世之远迩耶?明甫又言:海峰为古文既成,乃箸籍为望溪弟子。呜呼!两人故相为先后哉?”(《茗柯文》补编卷上)李祖陶《国朝文录。海峰文钞文录引》:“桐城刘海峰先生,豪于文者也。当望溪方先生之文与道合也,经旨愈深,文心愈峻,几若《二十一史》大半可删,而耳闻目见之事皆不足以供发挥也。海峰为其邑子,继之而起。其文冲口而出,循手而成,铜铁金银皆可人其炉灶,羽毛华实并足供其剪裁。长逾千言,短或二三百字,皆行以浩瀚之气,运以洁朴之思,间或溢为怪奇,抑或茫无畔岸,其于望溪范围疑若撞祕而堕坏之矣。而海峰实从望溪学文,望溪亦以奇才许之,两不相忤,且交相重。故说者谓文必有所法,而始能有所变而后大也。虽然,望溪学人之文也,海峰才人之文也。学人之文约六经之旨,才人之文取百家之长;约六经之旨则简而愈该,咀之而其味愈出;取百家之长则奇而或诡于正,即正亦一览无遗蕴矣。《易》曰:‘修词立其诚。’望溪之文之谓也;《礼》曰:‘词欲巧。’海峰之文之谓也。然而善学望溪者,要推海峰。择取其洁朴者存之,固俨然当代一作手矣。”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刘海峰文集·诗集》:“桐城刘大欐诗文皆不能成家。其文尤乏佳处,虽稍有气魄而粗疏太甚。其生平于古人文法亦甚留心,而所作往往轶于轨度;又或摹仿成拙,转多可笑。诗稍胜于文,苦无作意。而程鱼门、姚姬传辈极推之,姬传称之尤力。其为作传有云:‘康熙间方侍郎名闻海外,刘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师,上其文侍郎侍郎告人曰:苞何足道哉!邑子刘君者乃今之韩、欧也’云云。又为之作八十寿序,中亦举此事为言。且举周书昌语,谓‘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夫望溪虽稍散弱,不及震川,而气澹神清,粹然有味,自深得于欧、曾者,岂海峰所可望耶?姚氏寿序中又云:‘黄舒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独浮屠之隽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臂交而声相应和也,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岂山川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耶?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云云,其推崇可谓至矣。岂果天下之公言乎?姬传为人,不至以乡曲之故阿好如此,盖其性习相近,遂致此蔽耳。”《国史文苑传·刘大槐》:“大機虽游方苞之门,所为文造诣各殊。苞盖择取义理于经,所得于文者义法。大櫬并古人神气、音节得之,兼集《庄》《骚》《左》《史》、韩、柳、


许孚远《敬和堂集》八卷刊行。
杜泾《对制谈经》成书。
姚士粦游京师,撰《日畿访胜录》二卷。
鲁王朱寿鏳作《鲁府秘方序》。
高攀龙(1562—1626)以抗疏语侵时相,由行人谪揭阳典史。
程嘉燧(1565—1643)年三十,诗大就。
汪本钶初见李贽于龙湖,日课举子业,夜谈《易》一卦。
何白(1548—1628)造访陈继儒,“终日娓娓,皆吉德长者之言”。
长洲知县江盈科寓书屠隆订交,欲聘屠隆开局纂辑群书。
吴应箕(1594—1645)生。
诏宗室得就试。
陈继儒以《香案牍》一书寄赠王衡。
刘黄裳(1529一1595)卒。
汤显祖上计至京,与袁氏三兄弟等聚首都门。
袁宏道自北京起程赴吴县知县任,作《出燕别大哥、三哥》等诗。
朱之蕃等进士及第。
王思任(1574—1646)举进士,其举业文字颇负盛名。
乙未科翰林馆课曾汇集刊行,名为《乙未科翰林馆课东观弘文》,凡十卷。
董份卒。
吴炳(1595—1648)生。
胡应麟应进士试不第。
汤显祖作《紫钗记题词》。
袁宏道到吴县知县任,与长洲知县江盈科往还密切,友情甚笃。
帅机(1537—1595)卒。
茅坤为桑贞白《香奁诗草》作序。
周天球(1514一l 595)卒。
屠隆至遂昌访汤显祖。
茅坤作《耄年录序》。
应冯梦祯之请,董其昌为王维《江山雪霁图》作跋,以为画家用笔落墨实如佛家,有门庭宗派之别。
虞淳熙为朱长春《朱太复文集》作序。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