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繫年異同表 干支庚申 公元前841年

输入历史事件:

西周繫年異同表 干支庚申 公元前841年

朝 代 支配者 今本
竹書
外紀
通誌
經世
通考
翦伯贊 董作賓 范文瀾 陳夢家 丁 山 吳其昌 陸、林 張汝舟
虚 位

西周及諸侯年表(陸、林考訂)

國 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 政 者 備 注
(虚位) 鎬京    共伯和 
曲阜  真公  15  
營丘  武公  10  
宜臼 翼城  靖侯  18  
熊勇 丹陽    7  
商丘  釐公  18  

續表

國 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 政 者 備 注
 衞  朝歌  釐侯  14  
宛丘  幽公  14  
  上蔡  武侯  23  
陶丘  夷伯  24  
   惠侯  24  
     282  
東虢  滎陽    187  
     187  
     187  
     187  
  邢臺    187  
  雍丘    282  
     282  
     282  
  平陸    187  

月曆表(建子)               3873—355—1414583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13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11
14    (4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2.10
15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10
16       (4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9
17  (1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8
18   (4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7
19     (1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7.6
20      (4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8.5
21 (1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9.3
22  (45) 2 3 4 6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3
23 十一    (1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1
24 十二     (4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1

大事記

從是年“共和行政”起,我國歷史才有了準確的、不間斷的紀年,從此周王的地位受到了沉重地打擊,它的宗法統治秩序動搖了。

注:關於“共和行政”,史書上有四種不同的記載:①為周、召(讀shao)二公共同執政。②為貴族大臣會議代行王政。③為共伯和(共國在今河南濟源)代行王政。④為衛武公和之說。今取第三說。

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攝行天子事。十四年,獫狁侵宗周西鄙。召穆公帥師追荆蠻,至於洛。(今竹)




余将北归,河阳友人欧阳永叔与二三君具觞豆,选胜绝,欲极一日之欢以为别。
六日,改元。
欧阳修等游嵩山。
谢希深、欧阳永叔官洛阳时,同游嵩山。
癸未(十五日)。
壬寅(五日),知天雄军、天平节度使王曾加同平章事,知天雄军如故。
壬子(十五日),殿中丞宋祁为直史馆,太子中允韩琦为太常丞、直集贤院,大理评事石延年赵宗道、上元县主簿吴嗣复、合肥县主簿胡宿并为馆阁校勘。
庚申(二十三日),命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李谘、翰林学士盛度、侍读学士王随同议解盐法。
(辽兴宗重熙元年)是年,放进士刘师贞等五十七人。
刘恕(1032—1078)生。
王令(1032—1059)生。
释了元(1032—1098)生。
吕惠卿(1032一1111)生。
李清臣(1032—1102)生。
程颢(1032一l085)生。
沈辽(1032一1085)生。
杜纯(1032—1095)生。
葛书思(1032—1104)生。
释净端(1032—1103)生。
本年重要作品:。
文:欧阳修《丛翠亭记》、欧阳修《非非堂记》、欧阳修《送陈经秀才序》、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欧阳修《送梅圣俞归河阳序》、欧阳修《红鹦鹉赋》、梅尧臣《新秋普明院竹林小饮诗序》、梅尧臣《红鹦鹉赋》。
诗:欧阳修《游龙门分题十五首》、欧阳修《嵩山十二首》、欧阳修《伊川独游》、欧阳修《雨后独行洛北》、欧阳修《缑氏县作》、欧阳修《吊黄学士三首》、欧阳修《初秋普明寺竹林小饮饯梅圣俞分韵得亭皋木叶下五首》、欧阳修《和八月十五日斋宫对月》、欧阳修《双桂楼》、欧阳修《河南王尉西斋》、欧阳修《张主簿东斋》、欧阳修《留守相公祷雨九龙祠应时获澍呈府中同僚》、欧阳修《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欧阳修《被牒行县因书所见呈僚友》、欧阳修《又行次作》、欧阳修《拟玉台体七首》、欧阳修《和谢学士泛伊川浩然无归意因咏刘长卿佳句作欲留篇之什》、梅尧臣《得高树早凉归》、梅尧臣《依韵和欧阳永叔同游近郊》、梅尧臣《太尉相公中伏日池亭宴会》、梅尧臣《希深惠书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梅尧臣《依韵和欧阳永叔黄河八韵》、梅尧臣《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梅尧臣《拟玉台体七首》。
戊寅(十一日),直集贤院李淑上《耕籍类事》五卷、《王后仪范》三卷。
己丑(二十二日),宰臣吕夷简、枢密副使夏竦上所注御制《三宝赞》、皇太后发愿文。
初耕籍田,泰宁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钱惟演求侍祠,许之。
甲午(二十九日),皇太后崩。
十日,杨大雅卒,69岁。
著有:《大隐集》三十卷(《宋史》本传)、《西垣集》五卷(《宋史》本传)、《职林》二十卷(《宋史》本传)、《两汉博闻》十二卷(《宋史》本传)。
癸丑(十八日),以景灵宫使、泰宁节度使、同平章事钱惟演判河南府。
己未(二十四日),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吕夷简罢为武胜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澶州;枢密副使、尚书左丞夏竦罢为礼部尚书,知襄州,寻改颍州;礼部侍郎、参知政事陈尧佐罢为户部侍郎、知永兴军;枢密副使、礼部侍郎范雍罢为户部侍郎、知荆南府,寻改扬州,又改陕州;尚书右丞、参知政事晏殊罢为礼部尚书、知江宁府,寻改亳州。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