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戊午 公元前723年

输入历史事件: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戊午 公元前723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 政 者 備 注
東周 姬宜臼 洛邑  平王  48  
弗湟 曲阜  惠公  46 
祿父 營丘  釐公  8  
  鄂侯   孝侯子
    文公  43  
丹陽  武王  18  
商丘  穆公  6  
朝歌  桓公  12  
宛丘  桓公  22  
楷論 上蔡  宣侯  27  
終生 陶丘  桓公  34  
寤生 新鄭  莊公  21  
   穆侯  6  
  雍丘  武公  28  
     400  
     305  
     305  
     305  
  邢臺    305  
西號  寶鷄    305  
     400  
     400  
  平陸    305  
北虢  上陽    305  

月曆表(建子)               3991—354—1457697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49    (5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6
50      (2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24
51       (5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26
52  (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24
53   (5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24
54     (2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6.22
55      (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22
56 (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8.20
57  (5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9.19
58    (2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0.18
59 十一     (4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1.17
60 十二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2.16




周麟之(1118—1164)卒,年四十七。
程珌(1164—1242)生。
合祀天地于圜丘,大赦,改元。
元夕,镇江知府方滋邀韩元吉宴饮赏梅,陆游与元吉有诗唱和。
陈康伯(1097—1165)卒,年六十九。
本月,范成大与王衜、王淮等同游成氏园,有《次韵王夷仲正字同游成氏园》(自注:“是日诸公令予题壁” )、《王季海秘监再赋成氏园,复次韵》。
韩元吉途次松江,有《过松江寄陆务观五首》,陆游有《次韵无咎别后见寄》。
以虞允文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王刚中同知枢密院事。
范成大迁校书郎。
朱熹至行在,会钱端礼、洪适方主和议,晦庵痛斥其“议和”、“独断”、“国是”之说,复请祠。
诏未铨试人毋得堂除。
张孝祥复集英殿修撰。
王刚中(1103—1165)卒,年六十三。
洪适以翰林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范成大以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朱熹为魏掞之《戊午谠议》作序。
张孝祥取道今江西、湖南赴任。
陆游改任通判隆兴军事。
张孝祥经永州至桂林,有词《南歌子•过严关》及七绝《入桂林歇滑石驿题碧玉泉》。
诏立赵愭为皇太子。
参知政事虞允文罢。
洪适为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吏部侍郎叶顒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九日,重阳节,张孝祥作《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
洪适兼同知枢密院事。
范成大游径山,有《题径山凌霄庵》、《径山倾盖亭》、《题径山寺楼》诸诗,抒爱山之意。
张孝祥作《满江红•思归寄柳州》,发归思之情。
范成大迁著作佐郎,仍兼国史院编修官。
朱熹为胡安国《赠云居僧明公五首》作跋,微讽湖湘学之好佛禅。
一日,范成大作《新开塘浦记》,赞昆山县令李结(次山)兴水利、救灾荒之功。
洪适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