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壬戌 公元前719年

输入历史事件: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壬戌 公元前719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 政 者 備 注
東周 姬林 洛邑  桓王   平王孫
息姑 曲阜  隱公  4  
祿父 營丘  釐公  12  
  鄂侯  5  
    文公  47  
丹陽  武王  22  
與夷 商丘  殤公   宣公子
朝歌  桓公  16  
宛丘  桓公  26  
楷論 上蔡  宣侯  31  
終生 陶丘  桓公  38  
寤生 新鄭  莊公  25  
   穆侯  10  
  雍丘  武公  32  
儀父克    4  
     404  
     404  
     309  
     309  
     309  
  邢臺    309  
西虢  寶鷄    309  
  平陸    309  
北虢  上陽    309  

月曆表(建子)               3995—354—1459144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3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12
38    (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10
39     (6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2
40       (3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10
41 (5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10
42   (2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6.8
43    (3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8
44      (2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8.6
45       (5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9.5
46  (2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0.4
47 十一   (5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1.3
48 十二     (26)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2.2




周明帝因食遇毒。
邢劭因杨愔被害,流涕曰:“杨令君虽其人,死日恨不得一佳伴。
魏收除兼侍中、右光禄大夫,仍仪同、监史。
魏收改定《魏书》。
阳休之被征至晋阳,拜大鸿胪卿,领中书侍郎。
庾信作《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鹤赞》。
李昶作《入重阳阁诗》,庾信作《和宇文内史入重阳阁诗》。
刘逖为员外散骑常侍,使于江州。
李德林作《春思赋》,代称典丽。
薛道衡为长广王高湛记室。
祖珽除为章武太守,杨愔等诛,不之官,授著作郎。
虞寄讽谏宝应。
……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
初,沙门慧标涉猎有才思,及宝应起兵,作五言诗以送之,曰:‘送马犹临水,离旗稍引风。
陈伯茂进号宣惠将军、扬州刺史。
诏徐伯阳侍晋安王读。
侯安都招聚文武之士,宾客众盛。
邢劭为兖州刺史。
魏收加开府。
阳休之为北齐都官尚书,转七兵、祠部。
王晞历东徐州刺史、秘书监。
庾信作《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升斗表》。
刘逖从齐武成帝赴晋阳,以此除散骑侍郎,兼议曹郎中。
祖珽擢拜中书侍郎,出为安德太宁,转齐郡太守。
樊逊为主书,迁员外散骑侍郎。
毛喜至京师,任骠骑将军府咨议参军。
颜晃卒,时年五十三。
庾信作《别周尚书弘正诗》,庾集尚有《送周尚书弘正二首》《重别周尚书二首》,倪璠以为俱作于此时。
王褒作《与周弘让书》《与周处士诗》。
刘昼作《六合赋》,见讥于魏收。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