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象形字典 | 十三经索引 | 字体转换器 | 篆书识别 | 近义反义词 | 对联大全 | 家谱族谱查询 | 哈佛古籍

首页|国学书库|影印古籍|诗词宝典|二十四史|汉语字典|汉语词典|部件查字|书法大师|甲骨文|历史人物|历史典故|年号|姓氏|民族|图书集成|印谱|丛书|中医中药|软件下载

译文|四库全书|全文检索|古籍书目|国学精选|成语词典|康熙字典|说文解字|字形演变|金 文|历史地名|历史事件|官职|知识|对联|石刻墓志|家谱|对联|历史地图|会员中心

首页 > 历史事件 >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甲戌 公元前587年

输入历史事件: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甲戌 公元前587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 次 輔政者 備 注
東周 姬瑜 洛邑  定王  20  
黑肱 曲阜  成公  4  
無野 營丘  頃公  12  
曲沃  景公  13  
   桓公  17  
  共王  4  
商丘  共公  2  
 衞 帝丘  定公  2  
宛丘  成公  12  
上蔡  景侯  5  
陶丘  宣公  8  
新鄭  襄公  18 
   宣公  15 
姑容 緣陵  桓公  50  
��且  定公  27  
   文公  13  
姜寧  靈公  5  
己朱  渠邱公  22  
     536  
     441  
     441  

月曆表(建子)               4127—355—1507368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1 (4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2
2   (14)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20
3    (4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22
4      (1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4.21
5 (4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5.20
6  (1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19
7    (4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7.18
8     (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8.17
9       (4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9.15
1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0.15

續表


干支
序數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11 十一   (4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1.13
12 十二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2.13

大事記

書取鄭汜,楚子反救鄭。




诏宗室得就试。
陈继儒以《香案牍》一书寄赠王衡。
刘黄裳(1529一1595)卒。
汤显祖上计至京,与袁氏三兄弟等聚首都门。
袁宏道自北京起程赴吴县知县任,作《出燕别大哥、三哥》等诗。
朱之蕃等进士及第。
王思任(1574—1646)举进士,其举业文字颇负盛名。
乙未科翰林馆课曾汇集刊行,名为《乙未科翰林馆课东观弘文》,凡十卷。
董份卒。
吴炳(1595—1648)生。
胡应麟应进士试不第。
汤显祖作《紫钗记题词》。
袁宏道到吴县知县任,与长洲知县江盈科往还密切,友情甚笃。
帅机(1537—1595)卒。
茅坤为桑贞白《香奁诗草》作序。
周天球(1514一l 595)卒。
屠隆至遂昌访汤显祖。
茅坤作《耄年录序》。
应冯梦祯之请,董其昌为王维《江山雪霁图》作跋,以为画家用笔落墨实如佛家,有门庭宗派之别。
虞淳熙为朱长春《朱太复文集》作序。
科道官三十余人以军政失察罪被贬谪远方,余寅因撰《乙未秘志》。
康彦登(1567—1602)自边塞南归,访谢肇淛(1567一1624)于苕水之浒,抵掌谈九边要害,虏情军需,历历在目。
薛朝选《外史志异》八卷完稿。
袁宏道寓书董其昌,以为《金瓶梅》胜于枚乘《七发》。
彭大翼《山堂肆考》成书。
归子慕(1563—1606)与吴志远、高攀龙定交,三人时相过从,闲谭啜茗,以观云物。
朱维藩编《谐史集》成书。
陈继儒作《太平清话》自序。
朱鹭撰《建文书法拟》。
欧大任(1519一1595)卒。


关于本站 | 收藏本站 | 欢迎投稿 | 意见建议 | 国学迷 | 说文网
Copyright © 国学大师 古典图书集成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内容均为民国之前的公共版权领域古籍,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研究。
内容由热心网友提供和网上收集,不保留版权。若侵犯了您的权益,来信即刪。scp168@qq.com

ICP证:琼ICP备2022019473号-4